舒曼是音乐诗人(音乐诗人舒曼不疯魔不成活)
舒曼是音乐诗人(音乐诗人舒曼不疯魔不成活)舒曼去世的前两天,克拉拉万分焦急地赶到了位于恩德尼希的精神病院,在那里,她见到挚爱舒曼,克拉拉痛心地回忆说:“他认得出我,并且对我微笑,用虛弱的手臂搂住我的脖子,并轻声地叫着我的名字。”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见面。然而这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并没有随着舒曼的逝世而终结,成为了欧洲音乐史上的传奇佳话。 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舒曼的灵魂是敏感的蓝色,是星光熠熠、光明灿烂。生命的归宿是什么,是如歌如风自在,是极致的梦幻和爱。
1856年7月29日,如往常一般,莱茵河的水静静流淌,如往常一般,穿越波恩的郊外,而就在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艾登尼希村的一间精神病疗养院逝世,享年46岁。
此前,舒曼因身患严重的“神经性梅毒”,导致精神错乱,由此进入了人生“最痛苦的时期”。在此期间,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为了挣取其昂贵的医疗费用,马不停蹄在欧洲巡演,直到两年后的7月27日,才见到了两年未见的丈夫舒曼。
原来,在1854年,舒曼因为精神病恶化而丧失了理智,甚至连克拉拉也认不出了。在一个严寒的冬日,舒曼因为疾病折磨,不堪忍受,竟跳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被救之后,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未得到完全的恢复。
舒曼去世的前两天,克拉拉万分焦急地赶到了位于恩德尼希的精神病院,在那里,她见到挚爱舒曼,克拉拉痛心地回忆说:“他认得出我,并且对我微笑,用虛弱的手臂搂住我的脖子,并轻声地叫着我的名字。”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见面。然而这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并没有随着舒曼的逝世而终结,成为了欧洲音乐史上的传奇佳话。
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舒曼的灵魂是敏感的蓝色,是星光熠熠、光明灿烂。生命的归宿是什么,是如歌如风自在,是极致的梦幻和爱。
生性浪漫、敏感而富有热情的舒曼,一生钟爱创作钢琴小品,舒曼的音乐如诗歌一般,游离在我们的心弦上。那种震撼,就犹如亲眼目睹鲸落的过程,是心潮澎湃的,尽管内心起起落落一万次,也是哑口无言的,只能倾听,那种感觉无法诉说,是与自己的神明距离最近的一次,交汇。
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中,钢琴特性小品尤为盛行,大多数作曲家们都致力于创作形式各样的特性小品。舒曼的音乐直接继承贝多芬的古典主义风格,在发展舒伯特和韦伯的德国进步浪漫主义传统的同时,舒曼凭借一己之力将幻想曲和随想曲这类音乐类型,推上了它们从未到达过的顶峰。
舒曼借用了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的形式,如同诗人将感情浓缩在数行诗中,将他的自身经历像日记般记载在精简而富有特性的小品上,然后将之连成套曲,表达完整的诗意。他首创了钢琴小品套曲这一形式,这成为他区别于同一时期其他作曲家的重要标志。
舒曼的钢琴小品,总是给我一种安静、悠远的感觉,它像一首小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铺垫,但是却短小精悍,耐人寻味。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肖复兴曾评价说:“舒曼的《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中最浓缩精彩的结晶,那种精巧和优美,那种荡气回肠和清爽迷人,那种如乳燕出谷的婉转和如细雨游鱼的细腻,特别是那种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清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净,让我们都可以看到舒曼和克拉拉动人的倩影,都可以触摸得到舒曼那明澈见底的心。”
每当听到《梦幻曲》的前奏响起,大提琴那优美动人的声音便瞬间把我拉去了阳光明媚,满是鲜花草地,云朵清晰可见的世外桃源,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之物都可以尽收眼底,微风轻轻滑过脸颊,我好像同舒曼,同克拉拉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了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轻盈,心间澄澈无比。动听的旋律悠远绵密,爱也不经意地填满了整首曲子。
舒曼似乎是自动深陷在音乐的沼泽里,拥有玫瑰般耀眼的创作才能,在那个明星辈出的光明年代,他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抹光亮。
喜欢与否,舒曼都在那里,用双手演奏着,他的故事,他的所见所闻,他的世界。舒曼的音乐仿佛真的能让时间凝固,在他用心创造的音乐旋律里,不管经历了几百个日出日落,我心依旧平静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