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肚子不舒服(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肚子不舒服(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肾形结构回声存在,表面光滑,皮髓质分界清,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或两处均有。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肚脐周围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当患儿出现慢性腹痛症状时,但病情较轻,病情较缓慢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由于有时需要与阑尾炎鉴别,需由儿科医生做专业诊断,并配合B超检查明确,以免误诊。通过超声检查慢性腹痛儿童,有助于尽早明确腹痛原因,及时合理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或长径>10mm;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或呈星点状。
腹痛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位于脐周或接近脐周,因此,腹部 B 超是儿科医生常用的辅助检查。
当 B 超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肠系膜淋巴结炎就成了最常用的诊断,经过抗感染治疗(大多是抗菌药物)后大部分患儿症状缓解(少部分患儿会因腹痛未缓解再次就诊)。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儿童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8岁以下的孩子。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春冬季节,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肚脐周围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当患儿出现慢性腹痛症状时,但病情较轻,病情较缓慢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由于有时需要与阑尾炎鉴别,需由儿科医生做专业诊断,并配合B超检查明确,以免误诊。通过超声检查慢性腹痛儿童,有助于尽早明确腹痛原因,及时合理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或长径>10mm;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或呈星点状。
●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或两处均有。
●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肾形结构回声存在,表面光滑,皮髓质分界清,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
●肿大淋巴结呈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偶有重叠,无融合及钙化。
●大小多在2.0cm以下,2.0cm以上少见。
●部分患儿肠间隙及盆腔可见积液,最宽暗区<1.2cm。
●全部肿大淋巴结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呈点条状血流信号,树枝状血流信号少见。
单凭腹部 B 超报告结果,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会存在过度诊断与一定程度的误诊。大部分情况下,虽然存在过度诊断的可能,但患儿经过口服抗菌药物治疗会好转,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腹痛可能都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具有自限性。淋巴结肿大原因部分是生理性的,部分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腹痛好转与口服抗菌药物可能并没有因果关系,而是伴随关系。
但这种依据 B 超诊断的情况却给临床医生造成一种假象:治疗有效,诊断正确。然而,过度诊断有带来误诊风险的可能,临床上阑尾炎、肠套叠、淋巴瘤、肠结核等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时有发生。
鉴别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类似,将二者鉴别开来十分必要,因为前者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针对病因应用抗病毒药物。如果存在细菌感染的依据可加用抗生素。饮食调节尤为重要。规律饮食,饭前饭后不要剧烈运动。不吃任何零食,暂时不要喝牛奶,吃鸡蛋,鱼虾等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