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需掌握的5个知识点(快速掌握儿童腹泻的诊断)
儿童腹泻需掌握的5个知识点(快速掌握儿童腹泻的诊断)表1 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1)医生及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脱水情况,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见表1。2.根据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为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3.对腹泻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发病率为每年2.50~3.38次/人,是我国儿童常见病及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口服补液盐(ORS)的广泛应用、母乳喂养率的提高、营养和卫生保健措施的改善,该病致死率明显降低。
但在治疗腹泻的过程中,尚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和经静脉补液过多等问题。对此,小编通过查阅最新版相关规范共识及文献,整理出儿童腹泻的诊断、脱水评估与治疗原则等重要知识点,以供临床参考。
一、儿童腹泻的诊断与评估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
根据家长和看护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黏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为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3.对腹泻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1)医生及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脱水情况,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见表1。
表1 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
(2)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其他评估检查
(1)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所致,黏液脓性、脓血便(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有条件者尽量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2)对慢性腹泻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
二、儿童腹泻的治疗1.脱水的预防
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给予低渗ORS。
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增加喂养频次/延长单次喂养时间。
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
人工喂养儿:补液首选ORS。
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 ml;6个月~2岁者,100 ml;2~10岁者,150 ml;10岁以上的患儿无明确限量)直到腹泻停止。
2.脱水的治疗
(1)轻至中度脱水
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ml)=体重(kg)×(50~75)。4 h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
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 ml/(kg·h)];
②ORS液服用量不足;
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 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
(3)重度脱水
①静脉输液: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在补液过程中,每1~2 h评估1次患儿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补液后6 h,儿童在补液后3 h重新评估脱水情况,选择适当补液的方案继续治疗;一旦患儿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 h,儿童在静脉补液后1~2 h,即给予ORS);
②鼻饲管补液:重度脱水时如无静脉输液条件,立即转运到就近医院进行静脉补液,转运途中可以通过鼻饲点滴进行补液。每1~2 h评估1次患儿脱水情况。
3.继续喂养
(1)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的人工喂养患儿可继续喂配方乳,>6个月的患儿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稀饭、蛋、鱼末、肉末、新鲜果汁等。鼓励患儿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2)营养治疗
①糖源性腹泻营养支持: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治疗宜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配方奶。
②过敏性腹泻营养支持:以牛奶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食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奶。如仍不耐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③要素饮食:适用于慢性腹泻、肠黏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征者。
④静脉营养:用于少数重症病例,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者。
4.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 mg,<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 mg,共10~14 d。元素锌20 mg相当于硫酸锌100 mg,葡萄糖酸锌140 mg。
5.合理使用抗生素
腹泻患儿必须进行粪便的常规检查和pH试纸检测。
急性水样便腹泻在排除霍乱后,多考虑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常规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黏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需应用足够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病原体检测,以便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若无条件,可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
用药后48 h,病情未见好转,可考虑更换抗生素。用药的第3天进行随访。
6.腹泻的家庭治疗
无脱水症状和轻度脱水的腹泻患儿可在家庭治疗,医生应向家长宣传家庭治疗四原则。
(1)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锌的补充;
(3)持续喂养患儿;
(4)对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儿需及时送医院。
①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②不能正常饮食;
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④发热(<3个月的婴儿体温>38℃,3~36个月幼儿体温>39℃);
⑤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
⑥粪便带血;
⑦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三、儿童腹泻的预防1.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提倡母乳喂养;
3.积极防治营养不良;
4.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5.接种疫苗,目前认为可能有效的为轮状病毒疫苗。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8):634-636.
整理、排版丨王申冲
编校丨冯熙雯
审核丨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