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站桩真实案例(站桩武术大师孙禄堂)
意拳站桩真实案例(站桩武术大师孙禄堂)1919年,孙禄堂出版《太极拳学》一书。1916年,孙禄堂撰写出版《八卦拳学》一书。1882年,22岁,研究起拳学与《周易》的关系,后跟随八卦拳大师程延华学习八卦拳。1912年,52岁,又跟随太极拳家郝为真学习太极拳。1915年,孙禄堂撰写出版《形意拳学》一书。
民国时代的武术大师众多,而且这些武术家多理论水平很高,有很强的国学根基。
孙禄堂是其中的最特殊的一个,说特殊是因为他精通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
孙禄堂生于1860年,去世于1933年。
1875年,15岁开始跟随郭云深学习形意拳。
1882年,22岁,研究起拳学与《周易》的关系,后跟随八卦拳大师程延华学习八卦拳。
1912年,52岁,又跟随太极拳家郝为真学习太极拳。
1915年,孙禄堂撰写出版《形意拳学》一书。
1916年,孙禄堂撰写出版《八卦拳学》一书。
1919年,孙禄堂出版《太极拳学》一书。
虽然孙禄堂是武术大师,但是其桩功也可以应用到养生中。
今天就简略介绍其形意拳几种基本养生桩的巧妙应用。
一、形意拳无极学及其应用“无极桩”孙禄堂对于《周易》颇有研究,其对于无极的理解,就源于“周易”。
他讲:“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
“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也。所谓无极而能生一气者是也。”
其实,就是入静状态,利用动之前,无有任何动作倾向的“未动”之动状态。
无极桩就是这种表达:
端正站立,两脚跟靠成90度(即脚尖斜前方);两手自然下垂身侧。
如图1.
图1:无极桩
孙禄堂认为这样是顺行天地自然之道。
二、形意虚无含一气学——含一气桩功如果说,无极是虚无,那么虚无之动,就是“含一气”。
孙禄堂说:“虚无生一气者,……便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
并讲:“将动未动之时,内心空空洞洞,一气浑然。”
含一气桩就是如此表达:
无极桩变化而来:右脚保持右前45度,左足前挪,左脚跟靠右脚内侧,呈45度;
两手下垂;身体转右45度,顺右脚方向。
舌抵上腭,谷道上提。
如图2。
图2:含一气桩
三、形意太极学——太极桩孙禄堂将太极之人形和意的结合,应用为形意太极学。
说“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
太极桩应用:
如图3.
图3:太极桩
接含一气桩姿势,两肩松开下垂,两肘紧靠肋,两手相叠抱心,左手下右手上;
左手食指前伸平直,右手中指前伸平直,盖左手食指上;
头上顶,脖子直,腰下榻,腿慢慢曲下;足跟外扭劲。
身体中立不偏,不可前后左右歪。
其实,相当于,“含一气桩”曲膝抱手。
四、形意两仪三体学——三体桩两仪是说阴阳,动静起落伸缩往来之理。“伸之而为阳,缩之而为阴也。”
应用到两仪桩表达:
两脚一前一后,左腿前进一步;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左手前推,右手后拉,两手如同撕绵;左足与左手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
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胳膊似直似曲,手腕至肘要平;右手拉到心口为止,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心口。左右手五指张开,虎口皆半圆形。
两眼看左手大指食指梢。
如图4.
图4:三体桩
三体和两仪姿势同。
三体,是说天地人三才。应用到桩功,是说,头、手、足三体。
头手足三体又各可分为三节:
腰为根节、脊背为中节,头为梢节。
肩位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孙禄堂引丹书说:“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孙禄堂认为万法出三体式,是形意拳总机关。
对于我们养生而言,相当于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应用到桩功上,相当于一个立正静态姿势到动态三体式桩功的演变。
这四个站桩图,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贯使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卫昌国学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