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要点(不可治愈慢性肺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要点(不可治愈慢性肺疾病)①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炎症细胞的渗出。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联合治疗可以减慢IPF肺功能下降。吡非尼酮作用机制:IPF的临床主要表现多见于50岁以后的老年人,发病隐匿 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 渐进性加重 常伴干咳。全身症状不明显 可以有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等 但很少发热。半数以上的病人可见杵状指,90%以上的患者可在双肺基底部闻及吸气末细小的Velcro啰音。晚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IPF属于不可逆性损伤,不可能治愈 治疗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主要有抗纤维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合并症治疗、姑息治疗、疾病的监测、病人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这几种方案。抗纤维化药物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 主要临床特点为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间质浸润、肺顺应性降低以及肺内气体交换受损等。
流行病学IPF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美国IPF的患病率和年发病率分别是(14 ~42. 7)/10万人口和(6. 8 ~ 16.3)/10万人口。我国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 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近年来IPF病例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有关IPF的病因还不清楚。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环境暴露(如金属粉尘、木尘等),吸烟指数超过20包年 患IPF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还有研究提示了 IPF与病毒感染(如EB病毒)的关系 但是病毒感染在IPF的确切作用不明确。IPF常合并胃食管反流(GER) 提示胃食管反流致微小吸入可能与IPF发病有关 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不十分清楚。家族性IPF病例的报道提示IPF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但是还没有特定的遗传异常被证实。
目前认为IPF起源于肺泡上皮反复发生微小损伤后的异常修复。在已知或未知的遗传/环境因素的多重持续损伤下 受损的肺上皮细胞启动“重编程”,导致细胞自噬降低 凋亡增加 上皮再生修复不足 残存细胞发生间充质样转化 呈现促纤维化表型 大量分泌促纤维化因子 形成促纤维化微环境 使成纤维细胞活化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 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 导致纤维瘢痕与蜂窝囊形成、肺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IPF的临床主要表现多见于50岁以后的老年人,发病隐匿 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 渐进性加重 常伴干咳。全身症状不明显 可以有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等 但很少发热。半数以上的病人可见杵状指,90%以上的患者可在双肺基底部闻及吸气末细小的Velcro啰音。晚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治疗IPF属于不可逆性损伤,不可能治愈 治疗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主要有抗纤维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合并症治疗、姑息治疗、疾病的监测、病人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这几种方案。
抗纤维化药物治疗
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联合治疗可以减慢IPF肺功能下降。吡非尼酮作用机制:
①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炎症细胞的渗出。
②抗纤维化作用。
③抑制纤维化因子合成。
非药物治疗
IPF病人尽可能进行肺康复训练 静息状态下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PaO2<55mmHg)病人还应该实行长程氧疗 但是一般不推荐使用机械通气治疗IPF所致的呼吸衰竭。
肺移植
是目前IPF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合适的病人应该积极推荐肺移植。
合并症治疗
积极治疗合并存在的胃-食管反流及其他合并症 但是对IPF合并的肺动脉高压多不推荐给予波生坦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IPF急性加重的治疗
由于IPF急性加重病情严重 病死率高 虽然缺乏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上仍然推荐高剂量激素治疗。氧疗、防控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是IPF急性加重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不推荐使用机械通气治疗IPF所致的呼吸衰竭 但酌情可以使用无创机械通气。
对症治疗减轻病人因咳嗽、呼吸困难、焦虑带来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病人教育与自我管理 建议吸烟者戒烟 预防流感和肺炎。
中医药治疗 目前苏丹颗粒、三七总苷冲剂、肺纤煎等中药制剂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预后IPF诊断后中期生存率为2 ~3年 但IPF自然病程及结局个体差异较大。大多数病人表现为缓慢逐步可预见的肺功能下降;少数病人在病程中反复出现急性加重;极少数病人呈快速进行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龙,王荣丽.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17,第57卷,第32期: 110-112.
[2]朱柠,陈小东.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 2007年,第27卷,第9期:66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