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燥邪也有内外之分,其中,外燥多因秋季感受燥邪而成,有凉温之分。“秋燥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秋燥也分寒热温凉 “秋气内应于肺”“燥邪伤肺”:呼吸系统容易受影响,出现鼻燥出血,咽干咳嗽,声音嘶哑等; “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秋燥还会影响皮肤、毛发的健康及消化系统的功能,如皮肤干痒、口干唇裂、头发毛躁、大便干结、便秘等。 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血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这个时节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总有人会提醒:“小心秋燥哦。”

秋燥到底是什么呢?

秋天,燥气当令,容易伤津耗液,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俗称“秋燥综合征”。

中医学讲究“天人相应”,秋天自然界湿度较低,空气干燥易伤人阴津,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人体也随之出现一些“干”的症状。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1)

“秋气内应于肺”“燥邪伤肺”:呼吸系统容易受影响,出现鼻燥出血,咽干咳嗽,声音嘶哑等;

“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秋燥还会影响皮肤、毛发的健康及消化系统的功能,如皮肤干痒、口干唇裂、头发毛躁、大便干结、便秘等。

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血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秋燥也分寒热温凉

燥邪也有内外之分,其中,外燥多因秋季感受燥邪而成,有凉温之分。“秋燥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凉燥

深秋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咽干口燥,或咳嗽痰稀、无汗、苔白、脉弦。

温燥

秋季感燥热之邪,症见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心烦口渴,或气逆而喘,舌淡红脉浮数。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2)

内燥多为精血津液暗伤或枯竭为病,有寒热之别。

热燥

因嗜食辛辣厚味,或热病后期津液被劫,或误服攻伐之品,时值秋燥当令,内外引动发为内燥。常见口舌干燥、烦渴引饮,或纳食不香、气逆呕恶、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耳鸣口臭,舌红少津,脉虚数。

寒燥

素体虚弱或久病入肾,阳气亏虚,气滞血凝、津液不化,或阴寒下沉,阳火上炎,见气逆而喘、面红不热、口干少饮,虽大便闭结,但并不燥硬,皮肤干燥失润,舌淡,脉大而急。

小心区别口干,警惕其他疾病

秋燥症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口干,但是口干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1.高血糖

血糖过高会引起身体代谢的异常,典型的表现为“3多1少”,3多:多尿、多饮水、多食,1少:体重下降。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状况。

2.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免疫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口干,可能夜晚睡着以后也需要起来喝水,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会觉得难以下咽。患者的口腔健康、肾脏及消化道的功能都可能受到影响。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3)

3.甲状腺功能亢进

体内甲状腺素浓度升高,能量代谢加快,身体热量增加,水分流失加速,就出现了口渴的症状。如果发现身体发热、口干、汗液增多的情况,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

4.肾脏疾病

肾脏功能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身体保持水分的能力减弱,因为缺水会出现口干,可能伴随尿量减少、身体浮肿等症状。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4)

食疗推荐:家庭版小吊梨汤

燥邪当令,更要注意滋阴润燥。推荐一碗小吊梨汤,养肺润燥,简单易上手。

材料:雪花梨2个、银耳半朵、乌梅3颗、枸杞15克、黄冰糖30克。

做法:

1.银耳加水泡一个小时 洗净后去根蒂、杂质 将洗净的银耳撕成小片;

2.先用盐水泡一会儿梨子 再用盐水把梨子皮洗干净 去核,梨肉带皮切成小丁块

3.加水(水的量大致是梨的2倍)放入银耳,中火煮20分钟

4.煮到有一点粘稠的感觉,加入梨块、梨皮、话梅、枸杞、黄冰糖继续煮15分钟即可。

特别说明:乌梅敛阴生津,可以敛浮火,与冰糖酸甘化阴,养阴同时增加了体内的津液,降虚火,不能省略;痰多,而且痰质清稀的咳嗽,不宜饮用!

这几个穴位,是预防秋燥的良穴

《内经》指出“燥者润之”,防治秋燥应从“滋阴润燥”入手。以下几个穴位是常用的滋阴润燥的保健穴位,平常可以多按摩:

太渊穴

滋润肺阴首选太渊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取太渊穴时,可以仰掌,在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太渊穴。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5)

肺主气,主宰一身之气,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肺的元气所发之处,是人体中气的大补穴位。刺激太渊穴对于肺气不足引起的咳嗽、胸闷及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按摩方法:在太渊穴处揉按2-3分钟,力道要适中,每天可操作两次。如果感觉到胸闷呼吸不利,爬楼梯时上气不接下气可以立刻按揉太渊穴,有较明显的缓解效果。

鱼际穴

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6)

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是强肺养生要穴,这个穴位具有清肺泄热、利咽止痛的作用,对于缓解秋燥引起的热咳、干咳效果最好。

按摩方法:双侧鱼际穴可每天不拘时地掐揉3分钟。也可以选择在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即中午1-3点时按揉,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做 。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7)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有宣肺清热、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失音。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就是此穴。

《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处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8)

这个穴位滋阴降火的作用好,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按摩方法:平时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稍强的力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缓解秋燥的方子:口干不一定是秋燥(9)

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按摩方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庄庄

编辑:马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