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肺结核比鼠疫可怕在哪:古老的白色瘟疫

肺结核比鼠疫可怕在哪:古老的白色瘟疫结核杆菌是一个隐忍的潜伏者,平时在人体内处于休眠状态,一旦人的免疫力下降,就趁机作乱,大量繁殖。除了头发、指甲以外,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的各个器官从而造成不同的结核病,如肾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因为它常扎根于氧气充足的肺部,所以80%的结核病是肺结核。在鲁迅的小说《药》中,小栓因得了痨病“拼命咳嗽”“满头流汗”,这里的“痨病”就是指肺结核。肺结核病人的肺部严重受损,身形消瘦,体重减轻,出现乏力、低热、胸痛、盗汗、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的症状,更有甚者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由于结核病患者大多面色苍白,因此人们称之为“白色瘟疫”。△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身材迷你,个头只有几微米生长缓慢,忍耐力强,喜欢氧气以及37℃的温暖环境怕热,怕酒精,怕紫外线根据英国作家詹姆斯·鲍斯威尔在《约翰逊传》中的记载,“别人问他是否还记得安妮女王时,约翰逊曾坦白地说:只有很模糊的印象,

1847年12月25日,巴黎,一位名叫阿尔芒的青年怀着悔恨与惆怅,翻开已故爱人玛格丽特的日记:“我一直在咯血…现在,这个满是冰霜的严冬灌在我的胸腔,几乎喘不过气…”这是法国文豪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中临近尾声的一幕,女主人公玛格丽特饱受病痛折磨,而咯血、呼吸困难等正是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当然,结核病并非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也在风华正茂时被这种病夺去了生命:肖邦、拜伦、济慈、雪莱、勃朗特三姐妹、契诃夫、卡夫卡、鲁迅、萧红、林徽因…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人们一度只能依靠各种迷信手段来对抗这种古老的疾病,其中最著名的治疗方式便是“国王的触摸”。

摸一摸就能治病吗

11世纪至18世纪期间,英、法两国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国王用手触摸治疗淋巴结核。人们深信,只要国王摸一摸,病人就能够痊愈,这在当时已成为普遍的信仰。

肺结核比鼠疫可怕在哪:古老的白色瘟疫(1)

△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举行“摸治淋巴结核”仪式,当时的人们对疗效深信不疑。

英国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就接受过这种疗法。许多人都知道他编写了第一部现代英语词典,却不知他小时候体弱多病,曾患有结核病。1712年,在约翰逊两岁半的时候,迷信的母亲听说由皇室的人触摸身体可以治愈疾病,便把他带到伦敦接受安妮女王的触摸,她是最后一位定期举行触摸仪式的英国君主。在触摸的前一天,年幼的约翰逊接受了宫廷医生的严格检查,以确认他的确患有淋巴结核。次日,他和其他200名结核病患者一起参加了仪式,并收到了一枚金色的“触摸纪念币”,硬币两面的图案分别是天使和一艘全速航行的船。

根据英国作家詹姆斯·鲍斯威尔在《约翰逊传》中的记载,“别人问他是否还记得安妮女王时,约翰逊曾坦白地说:只有很模糊的印象,仿佛看到一个珠环翠绕的贵妇和一条长长的黑头巾。后来证明,女王的触摸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几年后,约翰逊接受了外科手术,打开感染的淋巴结进行引流。这次手术留下的伤疤贯穿了他的一生。

直到1882年,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经过272次实验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人们才对结核病有了全新的科学的认识。1921年,法国细菌学家卡尔梅特和介兰经过整整十三年的研究,历经230次的传代,终于把驯服后的结核杆菌培育成人工疫苗卡介苗(卡介苗的英文缩写为BCG,得名于卡尔梅特与介兰这两位科学家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以纪念他们为缔造这项伟大的成就所付出的艰苦劳动)。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 Waksman)发明了第一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打破了结核病“无药可治”的死局。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抗击结核病上取得了多项重要的进展,但这离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隐忍的潜伏者伺机而动

据记载,结核杆菌已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万年之久。这是一种细长且略带弯曲的杆状细菌,因厚厚的脂质外衣影响其营养吸收,所以繁殖一代往往需要10—20小时,这也使结核病成为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

肺结核比鼠疫可怕在哪:古老的白色瘟疫(2)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身材迷你,个头只有几微米生长缓慢,忍耐力强,喜欢氧气以及37℃的温暖环境怕热,怕酒精,怕紫外线

结核杆菌是一个隐忍的潜伏者,平时在人体内处于休眠状态,一旦人的免疫力下降,就趁机作乱,大量繁殖。除了头发、指甲以外,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的各个器官从而造成不同的结核病,如肾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因为它常扎根于氧气充足的肺部,所以80%的结核病是肺结核。在鲁迅的小说《药》中,小栓因得了痨病“拼命咳嗽”“满头流汗”,这里的“痨病”就是指肺结核。肺结核病人的肺部严重受损,身形消瘦,体重减轻,出现乏力、低热、胸痛、盗汗、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的症状,更有甚者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由于结核病患者大多面色苍白,因此人们称之为“白色瘟疫”。

一旦感染,终身感染

结核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无论是我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女尸肺部,还是古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脊柱,甚至是德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化石上都发现了这种病的痕迹。

肺结核比鼠疫可怕在哪:古老的白色瘟疫(3)

肺结核的不同阶段。

在各类结核病中,只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因为肺结核是一种经由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呼吸,就有可能感染肺结核。结核病的传染源是肺结核病人,以飞沫传播为主。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带有病菌的飞沫,健康者一旦吸入就会被感染。另外,吐痰也可能造成结核病的传播。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含有结核杆菌,待痰液干燥后,细菌会飘浮在空中,再通过呼吸的方式进入他人的呼吸道。肺结核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感染,终身面临发病的风险。19世纪,西方普遍用单词“consumption”(消耗的意思)来称呼这种病,因为它会慢慢地消耗一个人的生命。

结核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经过数代科学家的努力,人类已找到了结核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但我们与结核病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据估计,2018年,全球范围内约有1000万结核新发病例,我国结核患病人数约86万,位居全球第二位。由此可见,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包括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老年人等。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来说,应及时注射卡介苗,减少结核病的发生。但由于卡介苗的保护作用有限,平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混用洗漱用品,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消毒。

第三,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第四,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第五,若出现咳嗽或咳痰超过两周、午后低热、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第六,结核病患者必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否则容易产生耐药结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