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缺钾吃什么(大汗后神情倦怠)
出汗多缺钾吃什么(大汗后神情倦怠)1. 土豆当身体缺钾不仅仅会出现以上这几个症状,同时还会感觉到思维混乱、意识模糊、出现幻觉、没有食欲、恶心想吐、神情倦怠等,这时候就要及时补钾。工友看见顾大叔脸色苍白,身体发软,就赶紧喊人把他送进医院急诊。随后医生为顾大叔进行了检查排出是中风的可能,随后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与顾大叔的工作强度来看,顾大叔可能是因为身体大量出汗,从而导致低钾血症的出现。钾,是身体里面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身体肌肉、神经的正常运转都是需要钾元素的参与的。要是身体因为一些原因,导致钾元素流失,身体就会感觉到没有力气,发软,不受控制、呼吸麻痹、心律失常。而低钾血症就是血液中的钾元素含量较少,正常人体的钾含量是在3.5mmol/l以上,要是低于这个数值,那就是低钾血症。要是身体大量流汗过后,钾元素就会跟着流失,轻则导致低钾血症,严重就会直接威胁性命。所以身体大量出汗,不要认为是无足轻重的。
翻翻日历,处暑已过,正式入秋。
不同于中国的最北方与最南方的温度极端,而中国中部地区的人们终于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凉气,果然有点秋天的味道了。
但是阳光却依然毒辣得很,丝毫没有减退的意思。这个时候依然要注意防晒,避免过多的体力活动。特别是从事室外工作的人,还有热爱运动的人,大量的活动会让身体水分通过出汗的方式大量的流失。
江苏的顾大叔今年48就是一个正宗的户外工作者,因为没什么文化,一年四季在工地上谋生,冬天寒风吹、夏天太阳晒,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夏天,顾先生看天气凉快一点就没有没有怎么休息。为了尽早收工,努力的干活,额头的汗还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滴,渴了就喝一小口水,每次下班衣服都能挤出水来。过几天顾大叔干着干着顾大叔就感觉自己手脚发软,提小桶都没有力气,身体还不听使唤了,随后就赶紧扶着身边的工友。
工友看见顾大叔脸色苍白,身体发软,就赶紧喊人把他送进医院急诊。随后医生为顾大叔进行了检查排出是中风的可能,随后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与顾大叔的工作强度来看,顾大叔可能是因为身体大量出汗,从而导致低钾血症的出现。
什么是低钾血症,为什么与大量出汗有关?钾,是身体里面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身体肌肉、神经的正常运转都是需要钾元素的参与的。要是身体因为一些原因,导致钾元素流失,身体就会感觉到没有力气,发软,不受控制、呼吸麻痹、心律失常。而低钾血症就是血液中的钾元素含量较少,正常人体的钾含量是在3.5mmol/l以上,要是低于这个数值,那就是低钾血症。
要是身体大量流汗过后,钾元素就会跟着流失,轻则导致低钾血症,严重就会直接威胁性命。所以身体大量出汗,不要认为是无足轻重的。
当身体缺钾不仅仅会出现以上这几个症状,同时还会感觉到思维混乱、意识模糊、出现幻觉、没有食欲、恶心想吐、神情倦怠等,这时候就要及时补钾。
想要补钾,几种纯天然食物就可以帮你1. 土豆
一个正常大小的土豆里面含有的钾元素就有近940毫左右,虽然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但是与脂肪相比,导致肥胖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同时里面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对于身材的把控还具有积极作用。
2. 毛豆
如今真是毛豆快要收尾的时候了,价格不久涨上一涨。但是想要补钾的朋友们不要担心,因为毛豆毛豆里面含有的钾元素不少,100克毛豆李曼就含有近480毫克的钾元素。可以与韭菜翻炒,也可以和豆腐丝瓜做汤都是很鲜美的。吃毛豆不仅仅补钾,里面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物质和植物雌激素,女性多吃具有养颜的功效,老人小孩多吃可以补充身体营养。
3. 虾皮
小时候大家吃虾子的时候都会让家长把虾皮扒掉,因为虾皮太硬,其实虾皮每100克含有的钾元素就有近620毫克左右,是一个补钾的宝贝。里面含有的钙元素也是不低的,老人小孩吃可以补充身体钙物质、预防老人骨质疏松、促进孩子发育。
当然能够补钾的不仅仅是以上3种食物,还有红薯、西瓜、香蕉、黑豆、白豆、菠菜、酸奶、三文鱼都是可以的。
但想要预防低钾症的出现,最重要的还是要避免大量出汗,适当的休息很重要。同时想要身体健康,身体出汗一杯水记得喝。
——淡盐水
因为身体大量出汗,身体水分流失严重,这时候流失的不仅仅是钾元素,还有身体里面钾、钠等的电解质流失,这时候光是喝白开水是没有作用的,可以喝含有的电解质的矿泉书或者运动型饮料,要是怕胖的话,就可以喝淡盐水,性价比很高。
就是在白开水里面放一点盐,只要尝着有点咸味就好,不需要过咸,不然也会对血管有损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国民一天的饮水量在1600毫升,在干燥的秋天,身体大量出汗过后,饮水量就要多一点。但是没有大量出汗的人就没有必要喝,因为身体里面的钠元素是充足的,喝淡盐水会导致钠元素超标。
综上所述,身体的运转离不开任何一种元素,要是身体大量出汗后有低钾血症的症状,停下手中的事,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夏天出汗多人易疲乏需要补钾,这10种食物补钾胜过香蕉2019-07-11 11:59·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