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低热是什么原因?别小瞧孩子低热
孩子一直低热是什么原因?别小瞧孩子低热一般,我们通过体温监测,腋下温度在37.5℃~38℃之间,称为低热。假如是3~5日的低热,我们家长就不用担心。假如低热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热,超过2~3周甚至更久,称为长期低热。低热假如孩子长时间低热,那也许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病情,例如小儿结核病、泌尿系感染、风湿及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等。今天,我们给家长介绍小儿长期低热会引起哪些疾病,并不是让家长去理解多么深奥的临床专业知识,仅仅是告诉家长,不要忽视了小儿低热,不能以体温高低来判断病情。反之,对于孩子长时间低热家长更要高度重视,因为这可能隐藏着更加复杂的病情,以免贻误病情。
每天都有低热(T:37,5~38℃)是什么疾病?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孩子发热只要不是高热,就不会抽搐,因为,姑且不说抽搐会不会把脑子抽坏,就抽起来那阵势也够让家长惊吓的;而且,家长还会普遍认为,孩子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
其实,经过大量临床证明,体温的高低与病情轻重往往不成正比,例如普通感冒发热、幼儿急疹,虽然体温很高,但是,其病情一般不重,自然病程短、预后多数良好。
当然,从症状学角度分析,儿童发热性疾病是最复杂的症状,包括低热、中高热、高热和超高热。而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反而更关注孩子的“长期低热”。
假如孩子长时间低热,那也许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病情,例如小儿结核病、泌尿系感染、风湿及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等。
今天,我们给家长介绍小儿长期低热会引起哪些疾病,并不是让家长去理解多么深奥的临床专业知识,仅仅是告诉家长,不要忽视了小儿低热,不能以体温高低来判断病情。
反之,对于孩子长时间低热家长更要高度重视,因为这可能隐藏着更加复杂的病情,以免贻误病情。
什么是低热?那么引起小儿低热的原因有哪些?低热
一般,我们通过体温监测,腋下温度在37.5℃~38℃之间,称为低热。假如是3~5日的低热,我们家长就不用担心。假如低热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热,超过2~3周甚至更久,称为长期低热。
引起长时间低热的原因非常之多,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也许是功能性的低热,而小儿更多的是免疫性及感染性的。比较常见的原因或疾病有:
1、一些环境因素、生理功能性的低热:
夏天太热了
我们知道,孩子的基础代谢率高,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凡经较多活动(哺乳或吃饭、爬行等)、长时哭闹、穿衣太多或过紧、或铺盖过厚、室内外温度过高(室温>26℃)等环境因素(炎热的夏天高温天气)影响,使机体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而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为生理性低热,或功能性低热。
此类发热一般午后体温波动,天气热还伴有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表现;但昼夜体温波动不会>1℃,这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2、免疫性因素:
免疫性疾病
如果孩子有某些内分泌功能紊乱、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如果孩子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用普通低热无法解释;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消瘦、乏力,或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时,我们就要高度重视了,这背后可能就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疾病了,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等疾病。
3、结核病:
结核病
虽然,现在孩子一出生,在爱婴病房医务人员就实施了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小儿结核病;但是,疫苗接种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可能接种效果、家中有结核病人等情况。
尤其结核病如果疗程不彻底、没有彻底肃清结核分枝杆菌(如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血型播散性、空洞性肺结核的老人),那是比较容易复发和成倍传染的。
而结核病往往就是表现的长期的午后低热、乏力、消瘦、盗汗为表现,伴随慢性的咳嗽、甚至咯血。如果家里有结核病的大人,且为活动性结核,那么,家长要主动与之隔离,同时去医院就诊,做结核菌素试验(PPD)季拍胸片以辅助诊断。
4、感染性疾病:
泌尿系感染
这是小儿低热最常见的原因,由于病原微生物刺激引起的慢性感染所致,其中有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感染等。此外,病毒感染、原虫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等都可导致长期低热。
小儿泌尿系感染在细菌感染中也是比较多见的,但是,与成人泌尿系感染不同,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不典型,往往仅有一些不规则的低热表现,这个时候,假如我们稍微脑洞开一开,查个尿常规或细菌培养,也许就真相大白了。
5、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综合症:
一些孩子在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后,可出现持续性的低热表现,做血凝集素ASO(抗O)滴定度倍增(1:64、1:320、1:640、1:800)等,血沉(ESO)加快,孩子往往无任何症状,仅有持续低热,这种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综合症”。
假如孩子出现低热,如何正确给孩子测量体温?低热的测量体温方法
如果我们觉得孩子出现长期低热现象,将如何正确给孩子测量体温?
家长说了,你不是多事吗?现在谁还不会测体温?多简单的事啊,自己在网上购买一款“耳温枪”或额温枪,在相应的位置一点,得了,电子的测温不比你人工测温准吗?
哎,给孩子测体温我们还真要认真起来,不要随意和马虎,因为,无论口温或是肛温,均要比腋温高0.1~0.2℃,通常我们临床上都是以腋温为基准,因为腋窝的淋巴组织及血管丰富,更能体现身体的温度。同时,耳温往往受外界环境影响,测得的体温也不准确,既然是衡量体温,就要有应该标准,那么,如何给孩子测量体温呢?
1、测腋温、时间相对固定:
我们要采取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时间,才能便于对比和参考值的变化,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利于判断分析,比如一般孩子发热多数是在午后或傍晚(正常情况下,人的晚间体温要高于早晨约0.5℃),因此,我们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体温,或根据情况8小时一次,一旦确定测温时间,就要每天固定时间,坚持2周的周而复始的测温。
2、测温前不要喝水、服药:
我们知道,喝水尤其是热水会影响体温的准确性,因此,测温前30分钟不要测温;或者口服了药物测温,以免误差。
3、记录体温:
记录体温
家长每次、每天测温后,要习惯于将体温记录下来,最好学会绘制体温曲线图表,通过体温曲线图,能够帮助判断热型(如低热、不规则热、驰张热、稽留热);体温波动趋势;便于研判发热性质、帮助诊断分析,了解病情。
综上所述:小儿的发热一般不以体温高低来判断病情轻重,往往长期低热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因此,如果孩子持续发热超过2~3周,甚至更长,家长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就医,搞清楚病情,以免贻误病情诊断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