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的创作特征(草根导演贾樟柯)
贾樟柯电影的创作特征(草根导演贾樟柯)1991年,21岁的贾樟柯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报考北电,结果很惨,连续两年他都落榜了,直到第三年贾樟柯终于考上了北电文学系。年轻时的贾樟柯偶然一次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就此,一个电影梦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首先需要说明一点,贾樟柯的电影虽然在国内票房很差,但他的作品几乎都是盈利的,这都要归功于成功的海外发行,一个能赚钱的导演自然受人喜爱,所以贾樟柯可以在创作上保持独立性。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这个城市相当封闭,直到上初中那年贾樟柯才第一次看到火车,他知道这个用铁制成的庞然大物可以让他见到更广阔的的世界。贾樟柯小时候就在文学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上中学时就曾发表过小说,但由于他的数学实在太烂,这导致他没能考上大学。
草根导演贾樟柯:没有特效和明星的电影,却被奉为独树一帜的经典
贾樟柯这个名字对观众而言熟悉又陌生,他的作品常常实在国外过得大奖,是最有国际声望的中国导演之一,遗憾的是,他的许多作品由于题材所限未能在国内院线上映,而且贾樟柯的电影往往极具艺术感,在他的镜头中几乎看不到特效和大牌明星,不是那种"一天破亿"的票房热门,所以知道他的人就更少了。
了解他的人大概会知道,贾樟柯不喜欢"大叙事",他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
在这个价值观混杂的变革时代,贾樟柯总是在回忆那些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人性尊严。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贾樟柯的电影虽然在国内票房很差,但他的作品几乎都是盈利的,这都要归功于成功的海外发行,一个能赚钱的导演自然受人喜爱,所以贾樟柯可以在创作上保持独立性。
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这个城市相当封闭,直到上初中那年贾樟柯才第一次看到火车,他知道这个用铁制成的庞然大物可以让他见到更广阔的的世界。
贾樟柯小时候就在文学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上中学时就曾发表过小说,但由于他的数学实在太烂,这导致他没能考上大学。
年轻时的贾樟柯偶然一次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就此,一个电影梦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1991年,21岁的贾樟柯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报考北电,结果很惨,连续两年他都落榜了,直到第三年贾樟柯终于考上了北电文学系。
上大学时,贾樟柯搞了一个"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不富裕,但年轻的思维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1995年,贾樟柯写了一部剧本名叫《小山回家》,小组几人东拼西凑拿来钱拍了一部时长50多分钟的短片。
这部"电影"总投资2万元,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艰难拍摄完成,那时的贾樟柯还很青涩,但已经表现出一些特点,比如手持纪实风格,非常写实的叙事手法。
当时可能没人会相信这个25岁的小伙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性人物,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贾樟柯的一生。
1996年,贾樟柯在一个香港留学生的引荐下,把《小山回家》投到了某香港短片影展,最终居然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贾樟柯拿到了5万港币的奖金。
随后贾樟柯开始筹备自己的首部长片《小武》,这次预算整整翻了10倍,有20万元。
《小武》采用很普通的纪实摄影手法,故事也清晰明了,全片一共两个情节点,而且电影的演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主角王宏伟是贾樟柯的同学,其它配角群演都是在当地现找的,也正因此,《小武》显得粗糙又生猛。
这部电影成功为贾樟柯的导演生涯做了很好的铺垫,上映当年就获得了5项国际大奖,贾樟柯就此正式踏上自己的导演生涯。
贾樟柯的作品独树一帜,不仅仅属于"文艺片"的范畴,更恰当的可以形容为"独立电影",如今大多数导演都不得不拜倒在资本的大旗之下,像贾樟柯这样坚持追求美学的导演绝对是个稀罕物,最后用贾导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我相信生命的尊贵,在人海里,在那些我们每天都见到的人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