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情话教程:情人节教材 民国大师 撩妹
史诗级情话教程:情人节教材 民国大师 撩妹众所周知的是,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中国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也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蒋左梅夫妇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其实,蒋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钱学森幼时的的“干妹妹”。她在4岁时曾经过继给钱家,并改名为钱学英。不过这次“过继”仅仅继续了几个月,4岁的蒋英就闹着回家,因为12岁的哥哥钱学森不跟她玩。钱学森的追妹子之旅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把妹”。不仅如此,他还在非单身的情况下挖了别人的墙角。钱学森与蒋英霸道总裁式:钱学森如今各种剧之中,流行“壁咚”式的霸道总裁爱情。在民国年间,我认为,最有此范儿的,莫过于大科学家钱学森。
今天西方情人节,满大街又充满了玫瑰花和巧克力的味道。仿佛这才是不容置疑的把妹公式,实在令人可叹。
不禁想谈一谈,从前的大师们“撩妹”的故事。从前,有人因爱情成了大师,比如梁思成;有人因爱情香消玉殒在故纸堆里,比如诗人朱湘。有人听父母之命行媒妁之言,成就了一段刻骨的婚姻,像胡适;有人自由恋爱,海外内寻缘,却处处留情,这类徐志摩堪称杰出代表。
我发现,对于其中的方法与技巧而言,如今仍有许多可学习之处。
简单整理了几个大师们常用的“武林招式”,供君参考,祝君早日不做单身狗。
钱学森与蒋英
霸道总裁式:钱学森
如今各种剧之中,流行“壁咚”式的霸道总裁爱情。在民国年间,我认为,最有此范儿的,莫过于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的追妹子之旅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把妹”。不仅如此,他还在非单身的情况下挖了别人的墙角。
众所周知的是,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中国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也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蒋左梅夫妇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其实,蒋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钱学森幼时的的“干妹妹”。她在4岁时曾经过继给钱家,并改名为钱学英。不过这次“过继”仅仅继续了几个月,4岁的蒋英就闹着回家,因为12岁的哥哥钱学森不跟她玩。
钱学森同学从小就显露出了“霸道总裁”的“冷漠”气场。
1929年,钱学森在北平上完中学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
1947年秋天钱学森回到上海,那时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意气风发。钱学森回来以后,因为他学习很好,又是博士,又是教授,很多家的父母都想把女儿介绍给他。有人知道蒋家和钱家私交甚密、感情很好,就来托蒋英。蒋英这时已是名花有主,钱学森在美国也交了一个女朋友。
在蒋英的安排下,在上海为钱学森安排了一场相亲会,一位富家女竟然当面向钱学森表达爱慕之情。钱学森却拒绝了富家女孩的邀请,因为在这次酒席上,他却一眼看上了漂亮大方的蒋英。
钱学森决定开始正式追求这个差一点成为自己正式妹妹的美女。几天后,钱学森应邀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一次学术讲座,蒋英一个人去听了。讲座结束后,钱学森突然提出送蒋英回家。到家后,蒋英建议放一张喜欢的唱片给钱学森听,钱学森却拒绝了。一下子两人都静默了。过了一会儿,钱学森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吗?”蒋英一听,觉得很吃惊,忙说,“不行,我有男朋友了”。
钱学森“霸道总裁式”的回答彻底征服了蒋英,6个星期后,蒋英与钱学森在上海和平饭店举行了婚礼。
那一晚,钱学森说,“我也有女朋友,但从这儿就开始,你的男朋友不算,我的女朋友也不算,我们开始交朋友。”
沈从文与张兆和
情书式: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算是我最欣赏的了,写文章时严谨活泼,追求起姑娘来死去活来,脸皮厚的一塌糊涂,死缠烂打,决不妥协。最早听闻沈从文撩妹的故事,不是高中的《边城》,而是大学的当代文学。老师坐在讲台上,诡秘地笑,讲述了超简版本:乡村长大的湘西土匪沈从文,自学成才,于上海公学谋得一份教职。1930年,新学期开始,沈开学上课瞅见班上一漂亮女学生张兆和,一见倾心,于是,不断写信给张,不断遭拒绝。最终,1933年,张毕业后与沈成婚。
要说沈从文成功的秘籍,自然是情书了。
观看上海纪实频道一纪录片,提及这段往事,其中有沈详细的撩妹过程:沈看上学生张兆和以后,除了每次上课心猿意马,偷看张之外,终于决定向张表明心意。他给张去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张依照一贯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断然拒绝之,并在日记中取笑这位老师,将他排名为自己拒绝过的追求“十三号癞蛤蟆”。
之后,我们这位湘西土匪却继续去封数封,尚在大二的张家小姐首次遇上个老师对自己耍无赖,估计多少被吓到了。最后带着沈的信,跑到了校长的家中,告状声援。不幸的是,她的校长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胡适之,听罢张的投诉,这位可爱的青年校长看了信,却被沈的才华感染,竟反过来劝起了张兆和,大力赞扬沈从文是“文学的天才”,对张说,“沈先生可是顽固地爱着你呢”,张见这校长反倒帮起了自己的投诉对象,也急了,大呼“我是顽固地不爱他呢”,作为回应。这是1930年,之后不久,沈辞职前往青岛大学教书,继续展开情书技能攻击,终于这一时期在爱情上获胜。
是什么样的情书,能让张小姐最终爱上当初“顽固地不爱”的“癞蛤蟆十三”呢?试看一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
“每次见到你,我心上就发生一种哀愁,在感觉上总不免有全部生命奉献而无所取偿的奴性自觉,人格完全消去,自尊也消失无余。明明白白从此中得到是一种痛苦,却也即珍视这痛苦的来源,我所谓顽固,也就是这无法解脱的宿命的粘连。一个病人在床边见到日光与虹,想保留它而不可能,却在窗上刻划一些记号,这愚笨而又可怜的行为,若能体会得出,则一个在你面前的人,写不出一封措辞恰当的信,也是自然的道理。我留到这里,在我眼中如日如虹的你,使我无从禁止自己倾心是当然的。”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
怎么样?年轻人,赶紧把情书写起来吧。
吴文潇与冰心
文艺青年式:吴文潇
据说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最喜欢用这一招,青年人在追求妹子时最喜欢“左一句康德,右一句海德格尔”。
其实更早一些,吊书袋的“文艺青年式”撩妹法早已流行,其中的一个典型,便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同志了。他所成功的对象,则是大才女冰心。
1923年的8月17日,当时23岁的冰心,正是女人最美的年纪,因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奖学金,所以登上“杰克逊总统号”油轮,从黄浦江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西雅图。第一出门远行,冰心就像余华在《十八岁出远门》的描述,像是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欢快地冲出了家门。也如现在每一个女文青坐上绿皮火车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她兴奋地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大海。
冰心看着海鸥在追逐着船尾掀起的一阵阵浪花,看着看着突然想起,她的同学吴搂梅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也在这条船上。冰心并不认识吴卓,于是就请同学许地山帮忙,到清华中国留学生中找一个姓吴的同学。或许是许地山听错了,把同是前往美国留学的清华学生吴文藻给找来了。
吴文藻身材魁梧,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玳瑁镶边的眼镜,两道眉毛又粗又黑,很是俊朗。一经攀谈,冰心才知道原来认错了人。不过这时吴文藻意境对这位美丽的才女颇有好感了。
在此之前,冰心就已经在国内发表过多篇作品,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已经在国内出版,在文坛上也是小有名气,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两人倚靠在油轮栏杆上闲谈的过程中,吴文藻貌似不经意,却随口列举了几本英美著名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得知冰心并未看过后,吴道:“你是学文学的,可这些书你都没看!如果你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去了!”冰心的脸瞬间出现了尴尬的红晕,并对这位知道拜伦和雪莱的吴文藻另眼相看。
一路上,吴文藻继续大叹英美文学,两人聊到了美国。令冰心佩服不已,抵案后两人互寄书信,交换读书,大功告成。
“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这首题为《相思》的诗便是文艺青年冰心被吴文藻“攻陷”后所写的。
陈梦家与赵萝蕤
颜值无敌式:陈梦家
在众多撩妹技能中,唯有一招是古今中外几乎“战无不胜”的,那就是——靠脸。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就是这样一位。
陈的妻子系民国著名才女赵萝蕤。1932年,一个是新月派少年诗人 才华横溢 潇洒英俊 是“有才气而不修边幅”的名士派文学家;一个是燕京大学神学院院长之女 多才多艺 外号林黛玉,公认的“校花“,有许多追求者。陈梦家是如何追“学霸校花”的呢?
钱穆先生的《师友杂忆》,在追忆抗战初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时,写道:“有同事陈梦家,先以新文学名。余在北平燕大兼课,梦家亦来选课,遂好上古先秦史,又治龟甲文。其夫人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遂赋归与。”钱穆先生认为,陈梦家的撩妹法宝是“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即靠的是文学家的才华。
然而,赵萝蕤八十岁时,学者扬之水问到当年钟情于陈梦家。“为什么?是不是喜欢他的诗?”“不不不,我最讨厌他的诗。”“那为了什么呢?”“因为他长得漂亮”。
首发于微信公号“埂上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