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数学系(走进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数学系(走进普林斯顿大学)那就是她所传承的大学精神。奥秘其实不难破解 她何以成为翘楚 成就学术伟业 傲视世界各著名大学?
八月盛暑 正值常青藤开花的时节 我从加拿大温哥华飞往美国纽约 去参加北美校友会的年度聚会 结束后黄曦姊妹与夫君蒋明兄热心策划 安排了一次普林斯顿大学之行。
同行的还有从芝加哥飞过来的管蓉文姊妹 她们两位都是笔者30多年前的大学同窗 交情甚笃 自然一路上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游兴颇高 纵有几十英里的路程 仿佛须臾之间便抵达了普林斯顿大学 我们所要拜谒的 仰慕已久的精神家园。
从世俗社会的眼光看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很不起眼的大学,因为她没有通常国人想象中世界一流学府所应具有的宏伟现代楼宇群落 甚至也没有像样的校园大门 教学楼以过去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基督教风格建筑为主 规模不大 学科也不甚齐全 但是如果对其教育和影响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这所学术殿堂肃然起敬。
这是一所坚定、执着地按照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的大学 从不跟风逐浪 攀比同道。如今她在世界高校排名中数一数二 与哈佛大学不分伯仲 甚而多年蝉联桂冠。
她何以成为翘楚
成就学术伟业
傲视世界各著名大学?
奥秘其实不难破解
那就是她所传承的大学精神。
T
校园里的大学精神 处处润物细无声
普林斯顿大学建校的时间在1746年 距今已近250年 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大学之一 她始终恪守自身的办学理念 即侧重基础教育和研究,是其一大特点,不贪大求全,只求精细。
二战后一度被称为世界“数学之都”的普林斯顿大学,迄今仍保持着这一名望。物理学研究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学术大师与泰斗云集 促使这两大基础学科的优势渗透到大学的各个院系,各个专业 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骄傲。
美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大多坐落在小乡镇上 或大都市远郊区 普林斯顿大学也不例外 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镇旁 是一所私立的综合性大学 主要有建筑学院、工程技术和应用学院、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等研究生院。
(注:因为普林斯顿大学位于普林斯顿小镇,所以这里居民读书氛围极其浓厚。延伸阅读链接:普林斯顿小镇的人为何这么喜欢读书?)
她的早期校训是“她因上帝的力量而繁荣”,Dei sub numine viget (Under God's power she flourishes) 岁月流金 时代更迭 如今她的现代校训是:“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文意平实 质朴无华 每个字都浸透着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 气语轩昂 宗旨明确 大家风范 尽在其中 让莘莘学子读之心潮澎湃 顿生“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迈气概 这就是的她的人文精神传承之火 经久不熄 越来越旺之奥秘。
据说 普林斯顿大学初时名为新泽西学院,校址选在新泽西的伊利莎白,一年后迁往纽华克;学校初建时规模不大,面积只有北大的1/2 清华的1/4。学科只有文、理、工3科,没有工商管理、医学、法律和教育学院等综合大学所应包含的建制。
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是现在已经成为非宗教大学,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1756年,新泽西学院搬迁到普林斯顿时名称仍未改动,直到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
1900年,研究生院成立。
1902年,伍德·威尔逊就任校长,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开设荣誉课程、实行导师制。
1919年建筑学院成立。
1921年成立了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本科生教育质量著称的普林斯顿大学发展迅猛,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跻身全美乃至全球最好的研究性大学之列。
校园里的自由之泉(Fountain of Freedom),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前的标志性雕像。由建筑师James Fitzgerald在1966年设计,以纪念伍德罗威尔逊让世界持久和平的战略眼光。
对于伍德罗威尔逊的学生来说,喷泉代表了另一种自由:提交完学位论文后身心彻底放飞的自由。在提交论文之后,他们都会跳入池水中庆贺 让泉水彻底侵润身心 具有一个读书时代结束 新人生开始的象征意义。
这就是罗伯特森会堂(Robertson Hall) 威尔逊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的所在地。学建筑的人知道威尔逊公共学院大概还是在于它的建筑,由美国日裔建筑师雅马萨奇(山崎实)设计的,据说已写进有些国家编写的世界建筑史教材 作为经典范式(paradigm) 但不知有多少学子从中禅悟了真经?
L
仰望学问圣殿 我心永存敬畏
回望历史,普林斯顿大学与众多学术大师和世界名人是分不开的 相得益彰 彼此辉映。伟大的学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在这座静谧的校园里走过了生命中最后22年的宝贵时光。
当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T·S·艾略特曾徜徉在她的怀抱中,沉溺于冥思玄想 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优美诗篇。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也曾在这里埋头于高能物理的奇妙世界。
1998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攻克了数学难题“佛玛的最后定理”,成为震惊世界数学界的一大新闻。
另外,普林斯顿大学还为美国培养了两位总统、有逾千名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先后担任过美国国会参议员、众议员、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州长和州政府的高级官员。由此,普林斯顿大学赢得了“美国政治家摇篮”的誉称。
普林斯顿大学名不虚传 是举世公认的著名大学,这座学府四周是一片片乡村田园,到处绿草如茵,洋溢着一派和平、生机勃勃的气氛。这里虽然没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波士顿繁华热闹,但却是真正静下心来读书做学问之地 成千上万美国和海外学生梦寐以求的最高知识殿堂。
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口号是“只要你是优秀的,付学费不用顾虑”。据学校教务处介绍 2011年学校曾收到来自100多个国家5000多所中学的学生入学申请14288份,仅通知录取了1677人,实际入学1216人。
招生情形每年大致相同 录取时不仅看分数和成绩,而且更要尽量判断每个人的能力和潜质,考虑学术和非学术兴趣的多样化,特别是技能和天分、经验、背景和追求。
笔者观察到 普林斯顿大学评价优秀学生的指标有4项:头脑质量,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品格质量,包括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能力;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起领导作用的潜力。
这些都是其他许多高等院校的校长们与教授们应该思考的元素: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如此功利?
他们的人生理想如此贫困?
为什么我们培养人才欠缺创新精神?
为什么我们时代的学术大师已经远去 不复存在?
普林斯顿大学历来重视传统,讲究门第。
建校以来,普林斯顿大学一直是以男性为主要培养对象,学生基本来自中上层家庭,至今没有完全摆脱偏重白人男性的传统。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招收女生,但至今仍有许多人抱怨它的男女学生比例不平衡,校园里的本科生俱乐部在90年代才允许女生加入。
1945年,普林斯顿大学招收了第一个黑人本科生,这一做法虽比哈佛大学晚了50年 但是如今却越招越多 彰显出了美国的核心价值取向 那就是凡事需要有一个公平 公正 公义 处处体现在她的校园里 延续至今不衰 这就是她所张扬的个性与人文精神。
办学思路高远 本科生倍受重视
普林斯顿大学从不贪大求全 最引以自豪的是本科生教育 规模小巧但却精致 将学生的求知利益最大化。学校对本科教育的重视,首先体现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上,今年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本科生约47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1800名。与美国其他名牌大学相比,研究生比例较小,客观上能够将资源更多地用在本科生身上。
作为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著名的教授学者、教师1100人,其中教授440位。排位美国前5名的校友捐赠金额、藏书450万余册的计算机化的现代图书馆,还有一个计算机中心、一个艺术博物馆,一座教堂和相当数量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
学校建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等主要科研机构和建筑学院、工程技术和应用学院、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等研究生院 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最佳的求知环境。
另外,普林斯顿大学还注重完善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充分从学校出类拔萃的文理等各门学科教学中汲取营养。
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气氛非常浓厚,很多本科生论文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美国其他高校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开展。教师也有意识地吸收本科生参与正式科研计划,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其他高校通常仅限研究生使用的尖端设备。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近年来在《科学》、《自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中,有些第一作者就是本科生 在普林斯顿大学这却是一桩普通的事情 教授帮扶学生 让其学业上尽快长成参天大树 这就是她的大学精神 代代相传 令我辈学人仰慕不已。
谢绝高-大-全 免谈医学院
除重视本科教育外,普林斯顿的另一大特点是坚持自身优势的基础研究,从不贪大求全。上世界二战后一度被称为世界“数学之都”的普林斯顿大学,迄今仍保持着这一名望。其物理学研究也处于一流水平,这两大基础学科的优势也渗透到其他院系。
笔者观察到 在院系及专业设置方面,普林斯顿大学同样把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上,求精不求全。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院的规模比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同类学院就小很多,其心理学专业相对其他一些学校来说方向也更集中,侧重点同样是基础理论研究。
至今普林斯顿大学都没开设医学院,其原因也在于此:医学院必须与临床应用结合,而运作一个庞大的医学院和临床医院系统需要大量人力和资本,因此普林斯顿大学坚持不设医学院。坚持传统优势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普林斯顿大学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也注重紧跟新科技发展潮流。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成功,基因组研究已成为科研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学校正在积极筹建新的基因组学中心,并打算由普林斯顿大学现任校长、分子生物学家蒂尔曼教授亲自担任主任。
这所号称有250多年历史的世界顶级名校,至今没有自己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但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发布的2012年美国大学综合排行榜上,普林斯顿大学却超过哈佛和耶鲁,位居第一。这和它极富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
薪火传承 教育理念极富特色L
普林斯顿大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风,让莘莘学子受益匪浅。在学业方面,普林斯顿大学要求严格,很少变通 ....... 此外,学生们在三年级要在一名教授指导下写“三年级论文”,四年级学生还要写作“毕业论文”。
话说回来 导修制是普林斯顿大学教学的一项特色,大多数学生也都特别喜欢课堂以外的导修课。学校大部分基础课程都是在100~150人的大礼堂内上课,但每个星期学生们都参加10~15人的小班,由教授或是助教带领,复习一周来所学的课程,这些由助教或教授带领的讨论,给学生们更大的空间去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
注重传统,又始终占据着学术的前沿。这座弥漫着浪漫气息的校园确实心目中理想的求学之所。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并于1893年开始引入“诚信”制度。在这里,学生参与的所有书面考试都在诚信制度下进行,即没有老师监考,全凭学生自觉。
这种制度是通过所拟订的遵守诚信誓约,使学生们保证对诚实及每次考试的结果负责。学校管理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学校董事会中有4名学生代表,校方与学生相互信任。
高山仰止 普林斯顿大学里的华人
普林斯顿大学为世界各国培养了众多的知识精英 可以说是星河灿烂 车载斗量都不为过。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姜伯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声、李政道、杨振宁都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研究员。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学家余英时、经济学家邹至庄等都曾在这里任教 是海外中国学者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杰翘楚。
时光流逝 岁月流金。如今的普林斯顿大学继承传统 风采依然。笔者观察到 在数学系办公楼走廊里张贴着学术荣誉榜 上面有来自台湾的四位当年大学同班同学 同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 已经跻身于世界顶级数学家之列 遨游在抽象思维王国里 为华人在西方学术界增添了光彩。
确实,培养人才 质量远比数量值得关注
大学教育不是摊大饼,普林斯顿大学坚持精英教育,发挥小规模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学和研究集中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有限的工程技术领域,以质量取胜。
在科学研究为各大学所重视,甚至被置于首位的时候,该校校长希本发表了《什么是研究?》的报告,声明科学研究不会影响学校致力于提供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从而使捐赠者和师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坚持小规模,只要开办就要做到最好,对质量的关切远胜于规模,普林斯顿大学的经验值得我国大学汲取。我国大学对量的追求似有越来越强的趋势,在校学生人数比总数,校园面积比大小,科学研究比获得的经费数额,研究成果比发表文章篇数,似乎数量就代表了一切。
这种单纯重视数量的倾向必须扭转,大学不是越大越好,不能以大取胜 空有皮囊 没有人才 没有学术领头羊 将不会有所作为。
重视质量不是权宜之计,应当是许多大学教育的长期战略,大学领导和师生应当将质量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本身的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和服务工作中从点滴做起,构筑长期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各不相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常常困扰大学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普林斯顿大学并不是以学科专业的高度多样化来应对社会的人才需求,而是保持学科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建立各学科专业高度融合的教育体系,使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为此,普林斯顿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协调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专业教育与就业需求、共同要求与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所培养的人才既能适应专业工作,又能适应专业之外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教育规模不大,但各方面高层次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知性达观 大学精神的重建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 “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体现了其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 并将其贯彻到教育过程的始终,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成功的教育实践证明,为社会服务并不妨碍其学术自身宗旨的实现。由此可见 大学教育需要一种学术氛围,普林斯顿大学远离都市的喧嚣,但却并不让人感到寂寞,相反,她有着强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不仅美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纷至沓来,而且世界各地精英才子负笈而至。
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能够群英荟萃、群贤毕至,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两条:
第一,它有一流的学术;
第二,它有产生一流学术的环境。
普林斯顿大学着力打造的“平静的环境”,既是师生安全、舒适的家园,又是师生砥砺学问、怡情养性的舞台。
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等,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性格,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程。所以,笔者觉得探索普林斯顿大学办学的成功之路,也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她的大学精神。
因为她的成功说明了世界一流大学并非一个模式,并非需要追求 “高、大、全” 只要确立了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并能长期坚持贯彻执行,中国大学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可以期待的。
普林斯顿大学 你不仅是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的样板 而且是我心目中永远的知识圣殿! 每当我回忆起曾在你碧绿如茵的草地上 与我的两位大学同窗漫步倘佯 分享你的学术自由空气 感受你的校园宽松文化环境时 我仿佛又读到了你的校训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话语率真朴实 但却慷慨激昂 回肠荡气! 我仿佛读懂了你的成功。
我知道
在美国常青藤叶遮蔽的古建筑群落上
在那校园高耸入云般的天主教堂钟声
经久回荡的空气中
无处不在的是你那大学精神
在灿烂的阳光下
在先哲们的隽语中
如影相随
挥之不去
使我这个来自东方的学子蒙福
禅悟的是对知识
对学问的敬畏与渴求
今生今世
永不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