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词类活用练习,高考语文总复习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练习,高考语文总复习普通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 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
考点透视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 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6)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9)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势,名词作状语,按照……形势
3、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
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1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鲤,名词作状语,像孔鲤一样
(13)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奴隶一样
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示比喻,例,
(1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囊,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
(1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17)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18)项庄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
(19)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
(2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夜,名词作状语,当夜、当晚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烛之武退秦师》)
岁、月,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2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
例,
(2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
(2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27)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荆轲刺秦王》)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例,
(2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王,名词动用,称王
(30)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刑,名词动用,惩罚、处罚
(3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籍,名词动用,登记
(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牗,名词动用,做窗子;枢,名词动用,做门(瓮、绳在此为名词作状语)
(3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鼓,名词动用,演奏,弹奏
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
(34)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蹄,名词动用,用蹄子踢
(3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命名
(3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鼓,名词动用,击鼓
(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寡人之于国也》)
树,名词动用,栽种;衣,名词动用,穿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活用为动词
例,
(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识其本名
(3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名词动用,被封为侯
(4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名词动用,用网捕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虏,名词动用,俘获
名词放在副词、介宾结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4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白衣冠,名词动用,穿白衣、戴白帽
(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罪,名词动用,归罪、归咎
(4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白,名词动用,显出白色
(45)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目,名词动用,用眼睛看
(46)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盟,名词动用,订立盟约、签订盟约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4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名词动用,游泳、游水
(4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德,名词动用,感激
(4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动用,杀
(5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王,名词动用,称王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例,
(5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樵,名词动用,打柴
(54)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名词动用,休息、下榻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
(5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
东,名词动用,向东进发(下,名词动用,拿下、攻占)
(56)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过秦论》)
履,名词动用,登上
(5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名词动用,以……为师
(5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名词动用,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59)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60)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步,名词使动用法,使……缓行
(6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序,名词使动用法,使……有秩序;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来朝朝贡
(62)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使动用法,使……住在
(6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族,名词使动用法,使……灭族
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6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友
(6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
(6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6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镜子)
题型解读例1 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宁”与题干中的“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中都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 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正”是形容词是动用法,题干中的“廷”与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前”与题干中的“饵”都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例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4)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答案】称威,威服,威慑
【解析】“威”,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5)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答案】按照旧例
【解析】“故事”,名词作状语。
(6)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答案】赐给爵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7)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答案】命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8)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解析】名词活用为状语。 “蜂”,象蜜蜂一样。
(9)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译文:
【答案】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解析】名词活用为状语。“岩”“川”都是词类活用,分别译为“在山岩上”“在河岸边”。
(10)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答案】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解析】名词活用为动词,“雨雪”译为“下雨下雪”。
语文掌握着孩子未来"何以为生"的主动权,还标榜着"生以为何"的价值观。如果我的内容对您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些帮助的话,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