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周春华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网络不发达,纸质还没有被电子代替,班刊简单朴实,却是珍贵的同学情,“多年后翻看班刊,思绪万千,有些人、有些事虽已模糊,但文字、照片清晰地留着他们的影子。”周老师感慨道,寥寥班刊,耐人寻味,它更是承载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编辑:王育昕记者注意到,简单的黑白色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极简主义”,但其内容却是一点也不“简单”。从起初同学互评的“点登”板块、班内事务交代的“飘落的叶”板块、普及常识的“生活小百科”板块,再到之后改版增设的“艺术天地”板块、幽默风趣的“游乐园”板块,从早先的黑纸白字,再到后来彩照、剪纸的粘贴,一期期班刊下来,其内容不断丰富改进,可谓“包罗万象”。谈及到班刊名字为什么叫“热土”,周春华解释,希望班级同学能集中自己的力量,使班级成为学习生活的热土,也希望班刊能成为培养大家能力的“热土地”。记者看到,班刊上出现的两张做工精细的剪纸,十分引人注目,其

扬子晚报网2月7日讯(通讯员 严雯静 束燕萍 记者 陈咏)简单的黑白色调,干净简洁的板块设计,字迹工整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小兔剪纸、惟妙惟肖的元旦插画。这几天,一张张泛黄的“手写班刊”蹿红网络,网友纷纷点赞。记者7日采访获悉,这是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周春华老师发上网络的,周老师无意间在家中翻出了25年前自己在扬大读书时,与班级同学一起做的班刊。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1)

25年前的“手写班刊”。周春华提供

周春华告诉记者,1993年初入大学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互不相识。为了增进了解,也为了能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大家由文学社的社刊,想到了班刊。在班委的组织策划下 同学们分工明确地开始了班刊的制作 而身为宣传委员的周春华,则挑起了班刊美编的大梁。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2)

“一份班刊,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都是要考虑的。组稿时,会征集班上同学的生活感悟、优美的诗文等等;在版面划分上,要注意文章板块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变化和对称的美;装饰设计也是不可少的,我们会采用花边、插图、照片等穿插其中,起装饰、活泼片面的作用;关于书写,班刊题目多用美术字,而文章内容都是班级同学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这不仅仅是一份班刊,更是我们班级同学沉甸甸的努力果实。”周春华说。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3)

记者注意到,简单的黑白色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极简主义”,但其内容却是一点也不“简单”。从起初同学互评的“点登”板块、班内事务交代的“飘落的叶”板块、普及常识的“生活小百科”板块,再到之后改版增设的“艺术天地”板块、幽默风趣的“游乐园”板块,从早先的黑纸白字,再到后来彩照、剪纸的粘贴,一期期班刊下来,其内容不断丰富改进,可谓“包罗万象”。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4)

谈及到班刊名字为什么叫“热土”,周春华解释,希望班级同学能集中自己的力量,使班级成为学习生活的热土,也希望班刊能成为培养大家能力的“热土地”。记者看到,班刊上出现的两张做工精细的剪纸,十分引人注目,其作者正是周春华老师。周春华介绍道,所谓的剪纸其实是刻纸,将图案描到蜡光纸上,然后沿着痕迹用刀刻成。由于从小就喜欢画画,平时也会买一些含插画的书来看,所以,比较得心应手。

清末石印学生课本:大学老师晒古董(5)

“瞧,这张贴在班刊上的照片,这是我们园艺92-2班在环华池跑中捧回的第二个奖杯时拍摄的,于是取了‘长脚92-2’。在赛前的那些日子里,一次次地进行队伍训练,一圈一圈,一天一天。那个时候的我们,如初生的太阳,朝气蓬勃;如初生的牛犊,无畏拼搏。”周春华老师指着照片兴奋地说着,好像回到了20多年前。

周春华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网络不发达,纸质还没有被电子代替,班刊简单朴实,却是珍贵的同学情,“多年后翻看班刊,思绪万千,有些人、有些事虽已模糊,但文字、照片清晰地留着他们的影子。”周老师感慨道,寥寥班刊,耐人寻味,它更是承载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编辑:王育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