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鼓励式教育,宁波一父亲的鼓励式教育火了
高智商鼓励式教育,宁波一父亲的鼓励式教育火了“行!有进步,下次再上一个名次好吗?加油啊。”“上次倒数第一。”“这次倒数第几啊?”“这次倒数第二。”“上次呢?”
在教育孩子时,几乎所有父母一开始都“立志”要做一个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好爸爸”“好妈妈”,可一看到“熊孩子”过于顽皮或者不争气成绩差时,就会自动切换成“暴君”模式,想着还是“棍棒教育”效果来得快。
难道春风化雨式的教育真的教不好“熊孩子”吗?并不是的,浙江宁波的一位父亲,就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鼓励式”教育的神奇力量,他用3年的耐心和时间,成功将自己的儿子从班级里的倒数第一名逆袭为第一名。
这位创造奇迹的年轻父亲姓张,据他介绍,他小儿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非常差,每次考试都是班级里的垫底的存在,倒数第一、第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他靠着“鼓励式”教育,成功将儿子从吊车尾变成了全班第一名。
他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以三年前张爸爸跟小儿子的一次对话为例,那时小儿子上二年级,晚上张爸爸问起了小儿子考试的情况,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这次倒数第几啊?”
“这次倒数第二。”
“上次呢?”
“上次倒数第一。”
“行!有进步,下次再上一个名次好吗?加油啊。”
“好。”
听到考得这么差爸爸还鼓励自己,正在吃着面包的小儿子脸上笑开了花。
实际上,张爸爸一直对待孩子的成绩都是这么“佛系”的,认为孩子考第几名都没关系,有进步就行,孩子考倒数第一时,自己也没有不高兴,考了正数第一也没有很高兴,但只要孩子做得好、有进步了,从来不吝啬夸奖,老是会找出孩子的闪光点来鼓励他。
就这样,小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好,到四年级时就开始成为全班第一了。
张爸爸的“鼓励式”教育,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赞许:
“对,老爹面对问题不发脾气是最重要的。”
“很少有父母能在孩子倒数第一第二的时候还能心平气和地夸奖。”
“怎样忍着心中怒火夸他呢。”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需要的就是鼓励,不是责备。”
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要鼓励孩子这样的话谁都会说,很多父母也知道一味地打骂、责备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性格上缺陷和心理阴影,但说易行难,当孩子有段时间真的很皮、很不争气的时候,很少有父母有这样的耐心和定力,相信孩子可以变得更好的,也就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闪光点,不去想办法该如何结合孩子的实际,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鼓励孩子。
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父母都认为孩子是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时,孩子往往也会受到父母这种心理暗示的影响,把自己变成了一滩烂泥。
有些家长说“我家孩子越夸越叛逆、再怎么棒都还是原地不动”,这种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要还是引导、鼓励的角度没有到点子上的原因,跟“拍马屁拍到马脚上”很类似,本来是想给予孩子正面引导的,但方法没有用对,这就是外面作为父母需要修行的地方,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激情。
当然,正如一些家长所质疑的“难道孩子做错了不该惩罚吗?”笔者认为,惩罚跟鼓励并不冲突,每个孩子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应该及时制止,连张爸爸自己也说了“定规矩,天天夸”,可见他平时对孩子并非只有鼓励、没有惩罚的,只能说他更看重孩子对自己所作所为本身的态度,即使做得不好,但如果态度是积极的,就鼓励,仅此而已。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小时候非常聪明的孩子长大后平平无奇,也见证过不少小时候“没前途”的孩子长大后创造出奇迹的。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发展潜能,长大后成长如何,体现的是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