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源孩子管教学校:广东河源为三个孩子

河源孩子管教学校:广东河源为三个孩子更多的时间里,这三个孩子成了“事实孤儿”。平时在家,叶某玲负责做饭,料理整个家庭。夏老师在给叶某玲姐弟俩上课变故连生,3个小孩成了“事实孤儿”之前叶某玲有一个正常的家,最近两年变故接连发生:2017年上半年,奶奶过世;2017年年底,爷爷因病瘫痪在床;2018年3月,父亲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当地镇政府官员介绍,孩子父亲是个“瘾君子”,因盗窃入狱。叶某玲的妈妈选择改嫁,两位姑姑已远嫁他乡,小姑照顾瘫痪的爷爷,大姑照顾孩子。大姑在深圳打工,日常买米、买油等开支,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让镇上的小商贩代送给孩子。“我每个月也争取回来看看孩子一趟,但回来一两天,也需要返岗上班。”叶某玲的大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不上班很难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

6月11日下午3时许,连日的暴雨过后,广东省河源市上空迎来久违的阳光。紫金县柏埔镇群星小学水背分校,空荡荡的校园里,只有两个小男孩正在玩篮球。大男孩10岁,小男孩7岁。一旁的小女孩12岁,蹲坐在篮球场外围的草地上。

他们是一家人:姐姐叶某玲,二弟叶某明,三弟弟叶某龙。最近两年,家里变故频生,奶奶去世、爷爷瘫痪、父亲入狱、母亲改嫁,他们成了事实孤儿。村中学校撤并停办,其他村民把小孩迁到城里随读,只剩下这三姐弟。当地决定,为这三个孩子留住这所学校,并配了两名专职教师。

这是一所为三个孩子“定制”的学校。

河源孩子管教学校:广东河源为三个孩子(1)

两个孩子在上课中,弟弟溜进来旁听

变故连生,3个小孩成了“事实孤儿”

之前叶某玲有一个正常的家,最近两年变故接连发生:2017年上半年,奶奶过世;2017年年底,爷爷因病瘫痪在床;2018年3月,父亲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

当地镇政府官员介绍,孩子父亲是个“瘾君子”,因盗窃入狱。叶某玲的妈妈选择改嫁,两位姑姑已远嫁他乡,小姑照顾瘫痪的爷爷,大姑照顾孩子。大姑在深圳打工,日常买米、买油等开支,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让镇上的小商贩代送给孩子。“我每个月也争取回来看看孩子一趟,但回来一两天,也需要返岗上班。”叶某玲的大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不上班很难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

河源孩子管教学校:广东河源为三个孩子(2)

夏老师在给叶某玲姐弟俩上课

更多的时间里,这三个孩子成了“事实孤儿”。平时在家,叶某玲负责做饭,料理整个家庭。

“玲玲(叶某玲)很勤奋,做饭速度也很快”6月11日下午,群星小学水背分校老师夏相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学校中午11点40分放学,下午14点10分到校,扣除往返学校的时间,她能把饭菜做好、吃好,并带两个弟弟准时到校上课,从没迟到。”

早上8点要到校,所以当很多孩子还在母亲怀里酣睡时,早上6点多,叶某玲就起床给两个弟弟准备早餐了。现在,两个弟弟也学会帮姐姐摘菜、洗碗等家务活了。

“姐姐给两个弟弟煮饭做菜,晚上还要哄他们睡觉。”夏相君说,“她越来越懂事了。”

光有生活上的料理还不够,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为此,学校做出一项重大决定。

撤点并校?给孩子“定制”一所学校

随着农村生源逐渐减少,很多乡村开始撤并一些中小学,主要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目的是优化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

随着生源减少,群星小学水背分校也处于被撤并对象。群星小学总校和水背分校直线距离不远,但被穿流而过的柏埔河拦住。所以,总校在柏埔河对面也办了所分校,叫群星小学水背分校,主要解决官田队等自然村孩子就近入学的问题。

夏相君自1990年就来水背分校教书,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高峰时,水背分校120多人。十年前,生源逐渐减少。

生源萎缩的,不只水背分校,群星小学总校也如此。“高峰时,我们总校200多人,现在只有78人。”群星小学校长刁宏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水背分校生源萎缩更厉害,到2017年秋季,只有1个学前班4人和1个二年级班级5人,整个分校9个学生,外加2个老师。

基于这种情况,上级曾打算停办水背分校,将需要就读的学生汇聚到群星小学等学校就读。

2018年3月,叶某玲的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加上爷爷瘫痪在床。“这种情况下,如果撤并,孩子就会辍学。”刁宏成说,水背分校的老师其实也想回总校教书。

水背分校刘巧青老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教两个人也是按照课程要求来教,并不会因此省心,我们也希望回到总校和其他老师多交流,但我们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总校和分校距离约6公里,但需要穿过河对面,然后在国道上行走一段不短距离,镇里领导担心没有父母接送的孩子容易发生意外,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让他们继续在水背分校就读,同时配置两名老师。

目前,叶某玲和弟弟叶某明在同一个班级上学,念的都是小学三年级。他们最小的弟弟叶某龙,还没上学,明年上一年级。

“但叶某龙的姐姐和哥哥都上学了,他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更不安全。”刘巧青说,“学校决定让叶某玲把叶某龙也带到学校来,我们有空的时候,也教教他一些基础的知识。”

目前的水背分校,就成了一所专为两姐弟“定制”的小学,同时,也是一所专为他们弟弟叶某龙定制的一所“托儿所”。

“总校78个学生,我们配10名老师。分校2个学生,加1个未入学的小孩,我们就为这个家庭配了2名老师。”刁宏成说,主要考虑到这三孩子没有大人照顾,需要老师多费心。

平时每周三,刘巧青、夏相君都会到他们家帮忙和指导孩子收拾家里,洗洗衣服。当地志愿者也会定期上门帮忙、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沟通。

“一开始,他们家里很乱,很脏,衣服乱扔乱放。”夏相君说,现在,慢慢会自己处理了。

夏相君记得,之前,两个小男孩都不会洗澡的,身上很脏,污垢一层又一层,她教这对兄弟洗澡时,几乎能用掉一块香皂。

说完,夏老师给记者出示一块薄薄的香皂片,“给他们兄弟洗澡后,就剩这么点了”。

尽管学校为这个特殊家庭“定制”了这么所学校,但老师依旧忧心仲仲。

“学习和物质的生活没问题。”刘巧青老师说,我们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叶某玲的成绩在全校(包括总校)排名前三,去年数学还考100分,但这三个孩子没有机会和同学交流。

因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家里一样,面对的同学都是三姐弟。

“这对他们成长,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刁宏成说,我们会陪伴孩子读完小学,但最好的出路是,能有所全寄宿的学校收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同时,也有同学陪伴成长,但镇里目前还没有一所学校是全寄宿的。

红星新闻记者韦星发自广东河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