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不应该用作业软件:农村小学开始流行电子作业
学生应不应该用作业软件:农村小学开始流行电子作业5、 以游戏形式包装基础练习,让学生长期训练而不感到枯燥。 4、 同类型题推荐 1、 庞大的精品题库 2、 富有针对性的高频易错题汇编 3、 学生弱点自动分析
记得小时候做作业还是用笔的,听英语还是用录音机的,计算机不是每个人必须的,家长检查作业签个名字就可以了,也没有那么多亲子作业需要上了一天班的爸妈还要辛苦完成的,可今天,这一切都变了。
什么是电子作业电子作业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堂或课余完成系统题库的习题、试卷或制作完成的数据文件。
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说白点就是用电脑或者手机做的作业。
电子作业的供应商全国有多少家我不知道,仅我自己小孩用的就有“一起做作业”“一起趣配音”分别要求在电脑上,手机上完成,主要是数学、英语两个学科。每天孩子要在电脑前手机上操作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当日的作业,但是数学、英语还是同样有笔试作业的。
电子作业的优势1、 庞大的精品题库
2、 富有针对性的高频易错题汇编
3、 学生弱点自动分析
4、 同类型题推荐
5、 以游戏形式包装基础练习,让学生长期训练而不感到枯燥。
每一次出试卷要想成精品,需要的是对每一道题目涉及知识点的合理规划,对题干用语的精雕细琢,对题目难度的合理考量,对教学进度的公平把握。
我相信短时间内电子作业的题库还远不能达到人工的精品程度。
富有针对性的高频易错题汇编,学生弱点分析,同类题型推荐在理论和技术上我是支持这种做法的,因为对于学生完成的错误题目相关题干进行分类总结,确实可以找到高频易错题的范围。和我们从小做的错题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问题在于是否够准确,是不是真的能找到弱点?有待持续地考察。
因为我个人觉得学生的弱点应该更广泛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偏科情况等,而不是一门功课哪个地方错得多为主。
以游戏形式包装基础练习,让学生长期训练而不感到枯燥这一点我承认他们做到了,每天玩游戏一样的不亦乐乎,而且还跟班级同学比谁的欢乐豆多,谁完成的准确率高,谁完成的速度快。
但问题也由之而来,以孩子这个年纪来讲,自觉性大部分都是不够的,所以他在使用电脑手机的时候必须在旁边看着,如果不在,有时候小朋友会切换着打打游戏你也是没办法管控住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熟练操作能力比家长还高,如果没有时时盯着恐怕抓都抓不住。
教师懒教形式的表现几年前有一款app叫做作业帮横空出世,教师或者高年级学生在上面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他们不会的练习,但慢慢就变味了,有部分孩子将所有题目都传上去,然后等别人解答以后就抄下来,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过程。
去年这些app做了件可能算是的好事吧,就是检查口算题卡的时候不需要一道道去检查,只需要拍照马上就能发现对错了,对于家长检查作业来说方便了很多。
但重点要讲的是教师懒教的问题,传统书面作业老师要批改,没有做的学生老师要登记,是否补做更正需要再次的检查,现在电子作业一出,什么都不需要了,不用批改了,谁没做没更正名单自动生成,学生错得多的题目也能掌握,上课也能讲。
但是电子作业只是简单的判断、选择、填空题,究竟为什么会错成这样子老师能够掌握吗?讲解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吗?
还有错别字,书面检查的时候能发现,手机输入不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究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字呢?
还有英语对话,靠孩子录音去给定成绩,孩子必须要模仿着那奇怪的语调去配音,有很多句他读的什么我根本就听不明白。我崽四年级,经常配音里有狗叫,这一句我、孩他妈、孩子自己都上阵配过,从来没有拿到过perfact,最好就是偶尔拿到great。我就不知道你学个狗叫对学英语有什么帮助?
教育部原来举办的叫做《信息化教学大赛》从今年开始都已经改名叫做《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了,并不是说信息化不好,而是一味地强调信息化到底是优是劣?
拿个ppt教师上课就可以不用板书了?ppt是死的,学生是活的,学生不按你ppt的内容出牌你怎么办?那能叫做因材施教?特别是理科解题的过程,学生一步步思维,教师一步步板书符合教学规律,现在点一下鼠标就全部答案出来了。学生可能有另辟蹊径的解题方法也被你一张ppt无情地拒之门外。
广告和利益不知道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广告,这些app制作商是企业,盈利是必须的,但是能不能换一个局面去赚钱呢?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广告呢?
一个app要在一所学校推广,地推的能力,和教师使用面有没有利益关系呢?笔者不知,但校讯通是有补助的全国皆知。
信息化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这样才是有意义的教学,电子作业不能排斥,但是也并不能代替传统书面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