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二轮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高三物理二轮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一、基本知识梳理: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掌握好精髓,融会贯通,问题不大。且看以下分析:首先掌握好基本知识:
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
纵观历年高考,无论哪套试卷,100%有万有引力问题,所以一定不能忽视。
相对来说,万有引力问题,相对单纯,本来应该难度不大。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题目花样越来越多,难度也普遍提高。
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掌握好精髓,融会贯通,问题不大。
且看以下分析:
首先掌握好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梳理: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在这里重点关注第二、第三定律。因为近几年高考中关于椭圆运动的题目越来越多,自然而然也就用到次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
这一部分主要是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和引力常数。
3、基本关系式:
(1)在星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大小相等:
(2)星球围绕中心天体运转,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以上两个公式,是解决好多好多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公式,99%的问题都离不了这两个公式。
4、九大应用:
以下是根据近几年出现的高考题总结的各种类型的万有引力问题。
(1)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方法1:已知星球重力加速度g,星球半径R的条件下
由黄金代换GM=gR2得:
星球质量M=gR2/G
方法2:已知卫星到中心天体距离r,卫星的周期T的条件下
(2)卫星运动:
通过公式(1)可以比较不同轨道卫星的v,w,T,a的大小。
(2)可以求不同轨道卫星的v,w,T,a的比值。
(3)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人造卫星在地球附近轨道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具有的速度。
(1)含义:①人造卫星的最大的运行速度。
②人造卫星的最小的发射速度。
(2)大小: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2=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3=16.7km/s。
(4)同步卫星:
(1)概念:以地面为参考系,静止的卫星。
(2)特点:五个一定
①“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约24小时
②“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③“距离一定”或“高度一定”:距地球表面的高度约36000km
④“轨道一定”只能在赤道上空,或与赤道是同心圆。
⑤“线速度、加速度大小一定”
(5)卫星变轨
(1)一般变轨问题:
如图一:如果卫星要从低轨道的A点,变轨到高轨道的B点,需要采取的操作:点火加速。但是在B点的速度小于在A点的速度。动能转化为势能。
如图二:如果卫星要从高轨道的A点,变轨到低轨道的B点,需要采取的操作:点火减速。但是在B点的速度小于在A点的速度。势能转化为动能。
(2)椭圆变轨问题:
①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轨道2)由近地点A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做离心运动,速度v逐渐减小,角速度w减小,加速度a减小。
②在A点:设卫星在轨道1上的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在轨道2上的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
V1<V2 a1=a2
③在B点:设卫星在轨道2上的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在轨道3上的速度为V3,加速度为a3
V2<V3 a2=a3
(6)双星问题:
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点做周期T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分别列公式:
对于两公式的运算也有技巧:
①两式相加
可得结论:双星运转的周期只与两星的总质量和总距离有关
②两式相除
可得结论:双星中,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质量成反比。
(7)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
(8)椭圆运动周期:
椭圆运动周期问题可借助于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得出:
2号轨道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d为半长轴,3号轨道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r为半径(当然可以看成特殊的椭圆)
这样就可以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得椭圆运动的周期:
(其中d/2为半长轴)
(9)卫星追及问题:
(1)典型问题
卫星运动中的“追及问题”研究的是“两个在不同的圆周轨道上运动的物体,何时相距最近(即相遇)或最远”的问题。
相距最近的含义是:两个卫星(或物体)和圆周轨道的圆心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卫星(或物体)在圆心同侧;
相距最远的含义是:两个卫星(或物体)和圆周轨道的圆心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卫星(或物体)在圆心一侧。
(2)解决办法
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
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初始位置在同一直线上,
实际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结 束
未 经 许 可 不 得 转 载
引用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