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最差专业排名:郑州大学内已经布局7个
郑州大学最差专业排名:郑州大学内已经布局7个专业介绍: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校介绍: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依托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传承“强基固本、博学慎取、扎实钻研、厚积薄发”的优良传统,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引领,科教融合,以一流学科发展助推一流人才培养,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国内外访学制、科研训练制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答辩制,构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郑州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特色优势,集中全校优质师资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校内已经布局7个“拔尖计划2.0基地”,经过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综
关注我,了解更多高考 高校资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的通知》,郑州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这是河南省和郑州大学首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标志着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取得重要突破。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项目,按照目标定位“高”、前期基础“实”、保障体系“优”和育人模式“新”的建设要求,计划在三年内建设260个“拔尖计划2.0基地”。拔尖基地旨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引导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郑州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依托于化学学院建设。化学学院拥有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7年郑州大学化学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在最近的ESI排名中化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
依托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传承“强基固本、博学慎取、扎实钻研、厚积薄发”的优良传统,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引领,科教融合,以一流学科发展助推一流人才培养,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国内外访学制、科研训练制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答辩制,构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近年来,郑州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特色优势,集中全校优质师资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校内已经布局7个“拔尖计划2.0基地”,经过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综合改革,形成了动态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路径。此次入选,使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更加聚焦于科学选材、精心育才、长短期评价相结合等关键环节,在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科交叉、落实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学科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
据了解,郑州大学将进一步发挥中原地域和学校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全校“拔尖计划2.0基地”的建设,建立全方位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拔尖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升,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郑州大学优质专业解析学校介绍: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
专业介绍: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1、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72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63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1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17年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复评(有效期6年),专业设立60多年来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基础,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需求持续旺盛的知名专业,是我国化工高等人才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办学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所在的化学工艺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016年国家学科评估结果为B ,参与国家一流学科建设。
“化工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工热力学”教学团队和“化学工程”教学团队为河南省教学团队;《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化工与能源实验中心”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拥有专业的校内外科研、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基地、校内外实习基地,办学条件充分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就业前景:该专业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以化工、医药、轻工为主,兼顾教育、材料、环保、能源等相关领域,主要从事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行业。
02、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7年3月被中宣部、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
拥有国家级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同时学院设有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本科生培养质量优异,每届学生免试及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65%,且大多是985或211高校。
现有教职员工62人,其中教学研究人员54人、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讲师17人、博士生导师8人。
拥有两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拥有河南省高端智库——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和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
03、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是郑州大学最早成立的7个院系之一。
现有教师98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人。
拥有本、硕、博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研究方向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本科专业,1个省级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公共管理、政治学、哲学3个省级一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优势学科,1个校级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学科在新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 等级,是郑州大学学科评估成绩最好的学科之一。
获得31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2项重点项目和1项国家社科基金文库;获得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省社科一等奖3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5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120余人次;支持学院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50余人次。
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0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8人;
先后获评河南省名牌专业、教育部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所属的公共管理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学科,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276所开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中,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排名均居前十。
本科生年考研率在3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6%。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已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郑州大学2021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快来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