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02 01 《目送》陈嘉瑜老师在看完龙应台的《目送》,引发感慨:教育,也是一场目送。老师目送着一个个自己任教的孩子走出校园,奔向自己人生精彩的舞台,这何尝不是一场幸福的目送。

读书分享会

读书与分享同伴,爱与责任同行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1)

为弘扬学校坚毅勤勉、合作分享的工作作风,激发全校教职工的读书兴趣,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时代教师的使命、责任、担当,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结合暑期教师读书活动,开展以“读书与分享同伴,爱与责任同行”为主题的教职工读书分享会。

老师们利用暑期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开学后52位青年教师认真准备、精心制作了PPT,分语、数、技能三个教研组举行了组内的读书分享,从中选拔了10位教师于9月29日下午在启智楼五楼会议室跟全体教师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01

《目送》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2)

陈嘉瑜老师在看完龙应台的《目送》,引发感慨:教育,也是一场目送。老师目送着一个个自己任教的孩子走出校园,奔向自己人生精彩的舞台,这何尝不是一场幸福的目送。

02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3)

刘雯玲老师从《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感悟:“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学会用调整情绪、将“爱”“包容”发展为教师标志性性格力量等积极心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03

《乡村教师》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4)

林伟老师用生动的影像、丰富的视频展示了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一书,在欢笑中又令人深省: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用对工作的热爱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文明史不正是无数平凡的个体共同努力书写而成的吗?选择希望,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意义。

04

《给教师的建议》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5)

彭丹凤老师分享的是世界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她带着“老师的时间都去哪儿”的疑问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

05

《解忧杂货店》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6)

苏春萍老师通过读日本作家东野奎吾的《解忧杂货店》,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可以帮你提供主意,但最后解决问题的却是你自己。

06

《三体》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7)

魏翔老师分享的则是第七十三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获奖作品——《三体》。在伟大的宇宙面前,我们渺小如蚂蚁,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谦逊、努力提升自我,以阳光、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07

《看见》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8)

黄紫绿老师深入地探究了柴静的《看见》一书中的《双城的创伤》,她说:我们经常忘了“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而喜欢以已度人,给孩子造成创伤。希望为人师者,更不应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应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08

《正面管教》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9)

郑培煜老师分享的是《正面管教》。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真正成长。

09

《童年的消逝》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10)

谢妍锋老师分享的是《童年的消逝》,她得出:作为老师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要努力成为那一个愿意竭尽全力坚守童年消逝最后一道防线的人。

10

《优秀是教出来的》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11)

唐黎老师分享的是《优秀是教出来的》,她认为:教育需要创造惊喜、转变观念、坚持信念,只要你有一颗舍得付出的真心,那你就一定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12)

师德讲座报道:读书与分享相伴(13)

窗外已灯火通明,可老师们依然认真地聆听着,时而点头微笑,时而蹙眉深思,时而鼓掌叫好,与大师对话,感受跨越时空的智慧;与同伴交流,分享阅读经典的快乐。这是一场精神享受、思维碰撞的盛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生命线,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师读书交流会的举行,展示了老师们的读书成果,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懂得了生活,学会了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读书交流分享的活动,让书籍成为老师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老师们的习惯,构建书香校园,促进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和谐、敬业、善思、创新”的好教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 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0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