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17岁进中科院的神童魏永康)
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17岁进中科院的神童魏永康)魏永康出生不到三个月,曾学梅就对他进行了填鸭式的教育,她不厌其烦地给儿子启蒙,教识字、念唐诗,就为了魏永康能够比同龄人更聪明一点。与此相对的,母亲曾学梅对他的期望自然是十分的高,她渴望魏永康能够出人头地,让一家人能够摆脱穷苦而又艰难的生活,所以她对魏永康的教育也是格外地严苛。魏永康,毫无疑问是当代社会最典型的“伤仲永”式人物,人们最早认识这名传说中的神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他以13岁的年龄考上了大学,社会各界对他的期望都很高。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过了7年,在读研究生的魏永康就遭到了学校的退学处分,人们议论纷纷,一时间魏永康这个人物也有了成为“伤仲永”现代翻版的趋势。魏永康于1983年出身在湖南省华容县,他的家庭有一些与众不同,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所以家计几乎都落在了他母亲这个百货公司普通工人的身上。
相信大家平时都对一些“神童”的故事有所耳闻,这些人生下来就有着聪明的大脑,放在学习上更是事半功倍,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普通人望其项背的成就。
比如说一些在少年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受着超前教育,轻轻松松通过跳级的形式拿完大学学位证,以未成年的姿态俯瞰一众本科生、研究生,实在是让人不禁感叹:自古英雄出少年。
不过有阳光的地方同时也必然有影子,在这些光彩夺目的少年之星的身后,其实同样也有不计其数的天之骄子最终身陨,初一的课文《伤仲永》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方仲永这个孩子从小就能吟诗作对,然而等到他长大以后,却变得和普通人全然一样了。
方仲永的故事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现实中,其实同样也有不少和仲永走向了同样歧途的“神童”。
灌输出“神童”魏永康,毫无疑问是当代社会最典型的“伤仲永”式人物,人们最早认识这名传说中的神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他以13岁的年龄考上了大学,社会各界对他的期望都很高。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过了7年,在读研究生的魏永康就遭到了学校的退学处分,人们议论纷纷,一时间魏永康这个人物也有了成为“伤仲永”现代翻版的趋势。
魏永康于1983年出身在湖南省华容县,他的家庭有一些与众不同,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所以家计几乎都落在了他母亲这个百货公司普通工人的身上。
与此相对的,母亲曾学梅对他的期望自然是十分的高,她渴望魏永康能够出人头地,让一家人能够摆脱穷苦而又艰难的生活,所以她对魏永康的教育也是格外地严苛。
魏永康出生不到三个月,曾学梅就对他进行了填鸭式的教育,她不厌其烦地给儿子启蒙,教识字、念唐诗,就为了魏永康能够比同龄人更聪明一点。
母亲的积极教育也确实得到了明显的效果,魏永康到了2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1000多个汉字了,而同龄的两岁孩童甚至还有不少还不会走路识字,与魏永康一对比顿时高下立判。
值得一提的是,曾学梅到此却还是没有得到满足,她依然继续给魏永康灌输下一阶段的知识,从小学到初中,她一路教学下去,等到魏永康4岁的时候,魏永康竟然也真的同步学完了初中的课程,一下子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当然,这时候魏永康的名气还仅限于街坊邻居以及一些亲朋好友,还仍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神童”大学生。
学习能力极强的魏永康在学业上自然是一路高歌猛进,有了母亲的提前教育,小学阶段的学习他几乎一路略过,在连续跳级之下,13岁的他就考进了湘潭大学物理系,而17岁时,继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还是硕博连读。
毫无疑问,此时的魏永康在广大群众的眼中是如假包换的天之骄子,中国的又一名博士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进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魏永康一开始基本上没有什么消息,可是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了,等到2003年8月份,有关于他的一则新闻却迅速登上了各大报纸电视,原来,20岁的魏永康被高能物理研究所给劝退了。
这样的消息一下子就在曾经看好魏永康的人群之间炸开了锅,人们纷纷质疑这名曾经的天才少年到底是怎么了。
而高能物理研究所给出的劝退理由也同样魔幻,没想到魏永康在生活上几乎是一团糟,动手能力极差,研究所因此断言魏永康完全不能适应科研工作,让他提前回家另谋出路。
这时的魏永康可是20岁的成年人了,这样的理由无疑十分可笑,没想到这样一名神童的才华仅止于书本,浮于表面,他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何谈在科研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呢。
入秋时节,他却还依然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衣,拖拉着一双拖鞋,不修边幅地走在了回家路上,还揣着他那忘记上交的各类材料以及报告,天寒地冻秋风萧瑟,他与这个世界是如此格格不入,甚至于仿佛被排挤出了这个社会。
魏永康离硕士毕业证书只有一步之遥,却在毕业前一年被迫返乡,他们“神话”就此终结在了返乡路上,同时回家的,还有他的母亲曾学梅。
感受人间烟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说魏永康为什么会一夜之间从天才沦落为废才,这与母亲曾学梅的教育同样也不无关系。
曾学梅从小就教导魏永康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和学业无关,她就一律包办,甚至于在魏永康读大学时,为了照顾魏永康的生活起居,她还特意陪他一起上学,在外租房子住,这才使得魏永康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在生活上一窍不通的魏永康的情商同样也不高,他十分木讷,不光是由于曾学梅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小远离异性,哪怕是同性之间的正常同学交流,魏永康也从来不当回事,在高能研究所的他如此格格不入,全然不像是一名能够担负起科研重担的人物,这才有了最终退学的结局。
回家以后,母子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错误,渴望获得重来的机会。
幸好魏永康终究还是个好学的人,即使被开除了,他也还是十分渴望学习,不断寻找机会,仍然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2005年,他受邀加入了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也是在这段时期,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付碧,并且离开了上海换了一份深圳的工作,或许是成为丈夫后的责任感,他也终于渐渐地成长起来,开始能够主动帮助付碧承担家务。
2008年,魏永康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又去了南京进行软件开发,这时的他已经全然不是曾经那个懵懂的少年,生活的柴米油盐终究还是改变了他,他懂得照顾自己、关心他人了,因此工作上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尽管在这么多年时光的打磨下,他已经失去了“神童”的光环,不过却也终于成为了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到了今天,魏永康已经是37岁了,曾经母亲对他的超前教育所追赶的时光早已被消耗殆尽,他成为了千千万万家庭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丈夫,也是无数岗位中的一名普通工作者。
对于他那平凡的家庭,他却感到了幸福而又美满,他时不时还能和妻子一起去唱卡拉OK,和朋友一起出门远游,全然已经不是曾经那副邋遢的模样。
说到魏永康的故事,大部分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基本都是现代版“伤仲永”,毕竟在生活、感情上毫无自理能力的人,有着再高的学识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魏永康在生活上如此不堪,他的学习能力却是货真价实的,只要有朝一日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他那超人般的学习能力就能成为他事业上的最大助力,希望他能够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