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选教师(我要和祖国教育事业白头偕老)
郑俊选教师(我要和祖国教育事业白头偕老)在师范部就读的最后一个学年,或许为了逃避即将而来的“教师生涯”,郑俊选毅然决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4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我喜欢算账,一门心思想要当会计。哪知道最后做了人民教师。”1934年,郑俊选出身在上海一个医生的家庭。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子女多,交不起昂贵的学费,郑俊选不得不放弃已考上的上海私立立信会计学校,选择免学费的松江女子中学师范部就读。那时还心有不甘的郑俊选没有想到,从此以后,未来人生2/3的时光将与教书育人密不可分。50余年的教育生涯,郑俊选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主张课堂的减负增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倡导快乐学习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郑俊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影响深远。2018年12月16日,北京景山学校举办了“学习贯彻教育大会精神主题活动”,全面回顾总结该校以“三个面向”为旗帜,35年来促进教育公平
■人物名片 郑俊选:1934年生于上海,首批全国特级教师,曾任北京景山学校老师。发表专著《开拓孩子的思维世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曾在《小学数学教育》刊登论文20余篇。
58年前鸭绿江的阳光,仍不时晃进郑俊选的梦乡。如果没有当年毅然决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这位85岁老教师的人生坐标或许与首批全国特级教师的殊荣失之交臂。参军的经历成为了郑俊选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让她有了从“不想当老师”到“要当好老师”的转变,从此,郑俊选的人生轨迹与教育事业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
1960年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支持下,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学校——北京景山学校成立,郑俊选被调任为第一届教改实验班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师。至此,北京景山学校的教改实验正式开启。郑俊选与其他老师一起,“手握金钥匙”,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打开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我这一生都是幸运的,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有一次转折。“重温那段岁月,郑俊选三句不离“幸运”二字。对她而言,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教师的工作,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回报。
50余年的教育生涯,郑俊选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主张课堂的减负增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倡导快乐学习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郑俊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影响深远。2018年12月16日,北京景山学校举办了“学习贯彻教育大会精神主题活动”,全面回顾总结该校以“三个面向”为旗帜,35年来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郑俊选再次登上讲堂,“我要和祖国教育事业白头偕老”。
“要做一名好老师”
见到郑俊选的那个上午,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还在伏案书写。为了配合记者完成采访,她将采访提纲中的每道问题都做了标注,还将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一字一句记在小纸片上。认真、负责是郑俊选身上多年保有的优良品质,今天依旧在她的身上熠熠生辉。
“我喜欢算账,一门心思想要当会计。哪知道最后做了人民教师。”1934年,郑俊选出身在上海一个医生的家庭。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子女多,交不起昂贵的学费,郑俊选不得不放弃已考上的上海私立立信会计学校,选择免学费的松江女子中学师范部就读。那时还心有不甘的郑俊选没有想到,从此以后,未来人生2/3的时光将与教书育人密不可分。
在师范部就读的最后一个学年,或许为了逃避即将而来的“教师生涯”,郑俊选毅然决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4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
“部队的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师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彼时,郑俊选坚定了做老师的念头,并立志“要做就做一名好老师”,并在沈阳八一小学开启了教育生涯,随后辗转来到北京。
郑俊选获得的荣誉奖章。
结缘景山学校
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郑俊选先后被评为 “北京市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等殊荣。直到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向郑俊选抛去橄榄枝,成为了她教育生涯最重要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被称做“十七年”时期,也是基础教育的奠基时期。当时国家力量全面投入办学,公办教育广泛开展。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对各行各业人才需求旺盛。与此同时,基础教育面临学制长、课程难、老师教学不得法等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学校——北京景山学校应运而生。
据北京景山学校主要创始人之一贺鸿琛回忆,这所中小学一贯制的实验学校由中宣部附近的91中学和东高房小学合并而成,因为中学部的对门就是景山公园,故得名景山学校。
1960年春,伴随着学校的成立,一场浩浩荡荡的教学改革开始了。郑俊选被任命为该校第一个教改实验班一七班的班主任并任语文及数学老师。
“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到教学手段、学制,当时的教改是全方位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为数学老师的郑俊选,着重参与缩短学制实验。最终郑俊选只用了四年半的学时,完成了当时小学六年的数学教学任务,为学制由6年缩短为5年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在小学教育方面的教改实践成果,也为后来郑俊选被推选为首批全国特级教师埋下了伏笔。
成为首批全国特级教师
景山学校的教改实验开展没多久,却因为“文化大革命”遭遇“腰斩”。那段时间,包括郑俊选在内的景山老师不得不停课。直到1976年,局面才有了好转。
郑俊选回忆,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主持中央工作后,他一上任便下大力气抓科学技术和教育工作。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
没过多久,经过景山学校自主申报,教育部批准,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3名小学低年级教师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由国家批准的特级教师。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第一次。个人的第一次如果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忆起这段经历,郑俊选坦言,“当时宣布完了就完事了,没有觉得特别怎么样。”
然而,这件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却引发轰动。 当时,《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了新华社播发的“教育部批准景山学校的决定,并整版刊出“手执金钥匙的人们—记北京景山学校几位小学教师”。
同年12月,教育部、国家计委下发《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我国从此正式建立了特级教师制度,开启尊师教育的新篇章。
伴随着制度而来的是,是教师待遇和教师地位的提升。郑俊选回忆,刚开始来学校,工资60多元。之后每一年都会涨几块。“加上租房、日常开销差不多刚刚够。那会要想买辆自行车,要有购车票,还需要攒几个月钱。”
谈起当时的教师地位,郑俊选并没有觉得老师待遇有多低。“自己怎么看很重要。你别轻看自己,你自己看重自己,把工作做好。至于别人怎么看你,我从来没有考虑过。”
郑俊选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成为首批全国特级教师。
“减负要先把课堂教学抓好”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老师纷纷来到景山学校进行课程观摩。“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由于听课人数过多,只能借用当时的少年庭剧场举办大型公开课。这对景山学校来说,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对郑俊选来说,特级教师的荣誉背后,是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人家辛辛苦苦大老远跑来,要有所收获。”
在坚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郑俊选还在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余作业量,郑俊选将新授的作业纳入课内进行,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郑俊选在班内巡视,并实行面批。“一是,听听学生的反馈,了解讲课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看看学生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有针对性地辅导。”
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郑俊选还会在课后留出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轻松完成,也不影响他们在课余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
在郑俊选眼里,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我很重视课堂的时间分配,课程前后的练习则为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郑俊选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基本功。比如,刚开始书面作业时,画减号、等号一定要用尺子,自然而然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在郑俊选的课堂,很少看到老师从头讲到尾的场景。“课堂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边听思考边参与,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我鼓励邻座、前后、全班同学分小组讨论,交换意见。”
她也很少去批评学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批评强百倍。错是应该被允许的,出错我从来不会说学生,这说明她想了,只可能想的方法不对。”
郑俊选的辛勤耕耘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因为在母校期间打下的扎实基础和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恢复高考那年,原来她所教的实验班学生,凡是参加高考的都全部进入高校深造。
当纪念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郑俊选也正好步入知命之年。这位倾尽大半生关注教学改革老教师,退休后并不像一般的老人家那样颐养天年。
郑俊选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做起了东城区教育局督学室督导,负责督导东城区小学工作。同时,作为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郑俊选走到全国各地,开展两年一次的全国性教学观摩,以及两年一次学术论文的评审,输出教育实践成果。
如今,再谈教师职业,郑俊选依然用神圣、光荣来形容。“这么多学生托付给给你,就要对家长对国家负责。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担当。不是教书匠,不是传话筒,是为他们全面负责人的人。”
【教师节感言】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培养孩子成为时代合格的接班人。互联网是很好的学习研讨交流的窗口,新时代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郑俊选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编辑 苏季 校对 张彦君
本版图片/东城区教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