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前几年相继出现的两起“神童退学事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魏永康,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而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的王思涵,却因为多门成绩零分,也被学校“责令退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孩子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孩子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而不是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自行安排教学,那样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挫折,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9版)》是由David R. Shaffer 和 Katherine Kipp 两位教授合著,两位教授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的

卡尔·荣格曾说:人生最伟大的探险,就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无数次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会有和其他人相似的地方,但为什么我又会和兄弟姐妹如此不同?是遗传基因,还是生活的经历,或者是家庭环境、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而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个体。而当我们为人父母后,更渴望了解孩子成长背后深层的奥秘,希望能够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能够很好适应社会、快乐生活的人。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1)

BBC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对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一直到56岁。片中真实记录了对每个人的访谈,没有任何的点评。其中精英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和7岁时的理想大致相同,人生不说辉煌,却也是生活优渥,让普通人羡慕不已。而纪录片里的所有平民孩子中,只有Nick实现了自己7岁时的梦想,其他人依旧生活在底层。从这些真实的访谈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环境,先天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而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是开阔的眼界,确定性的目标,以及支撑达到目标的动力,也正因为如此,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对孩子心理有更多的认知,能够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孩子顺利成长,完成人生的目标。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2)

无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的家长,都希望能够找到孩子教育的金钥匙,但在孩子漫长的成长期中,我们也清楚知道教育没有任何捷径,唯有提高认知,学习再学习。心理学家一直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人的心灵奥秘和成长的轨迹,也衍生了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9版)》是由David R. Shaffer 和 Katherine Kipp 两位教授合著,两位教授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硕果。本书以口语化的语言诠释了发展心理学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帮助读者更好的吸收书中精华。书中深入剖析孩子从孕期到长成整个历程的心理特点,对从弗洛伊德到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到新弗洛伊德学派,再到现代的信息加工论做了高屋建瓴的回顾和概括。这是一本发展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发展心理学最佳入门书籍。作为一本优秀的教材,它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手册,更是广大父母刷新认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读书目。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3)

让我们从书中捡拾些珍贝来提高我们的认知吧!

重新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缓解教育焦虑。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而不是靠灌输,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孩子,激发孩子探索欲望,主动研究,收获知识。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孩子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孩子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而不是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自行安排教学,那样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挫折,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4)

前几年相继出现的两起“神童退学事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魏永康,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而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的王思涵,却因为多门成绩零分,也被学校“责令退学”。

魏永康和王思涵有着相似的童年和少年阶段,早早识字,成绩出类拔萃,也因此生活中除了学习,别无其他。魏永康在生活中毫无自理能力,事无巨细皆由母亲照料,连基本的穿衣吃饭都是母亲提醒帮忙,导致离开母亲无法生活,最后在读博期间被退学。而王思涵14岁时以高考成绩572分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最终因为多门成绩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

从两位神童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了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认知发展障碍。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人在进行任何智力活动的时候,头脑中都有一个目标,即在思维过程和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或和谐的关系,也就是认知平衡。但这两位神童在成长中被剥夺了探索世界的权利,没有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建立认知平衡,从而丧失了每一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只能成为一无所长的学习机器。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5)

因此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孩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后,我们对孩子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有了答案,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给予时间让其慢慢成长,而不是功利性的拔苗助长,更不能只盯着考卷上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6)

正确的爱:权威性教养方式。

在所有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因素中,家庭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从发展的观点看,家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照顾年幼者并促使其社会化,家庭成员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所以父母的养育对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和智力发展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今天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

本书从教养的两个主要维度—— 父母的接纳和回应、要求和控制,将家庭教养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教养、权威型教养、放任型教养及不作为型教养。而权威型教养无疑是最佳教养方式,父母能够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同时也能对孩子的观点做出积极回应,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的方式养育孩子。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7)

近年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常偏向于两个极端,严苛规则下的虎妈猫爸圈养型和强调爱与自由的放养型,两种方式不是忽视了孩子的正常表达需求,就是忘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应规则,也因此造成孩子品格上的严重缺陷。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梁启超先生,不仅在政治、经济、哲学等领域颇有成就,在家庭教育中也成绩斐然。作为父亲的梁启超,对9个子女悉心教导,使之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中就有三位是中科院院士。孩子们小时,他常常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他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他通过和孩子们平等的交流,给孩子提供了表达观点和需求的机会,也及时回应孩子的疑惑,给予孩子接纳和引导。

另一方面,梁启超先生也时时帮助孩子规则感的建立。在学业上,要求孩子们“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拿出吃苦精神获取学业的精进。在品格上,他更是严以律己:“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他以一个优秀爱国思想家榜样,成为孩子们仰望学习的灯塔。9位子女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事业、品行都有所建树的优秀人才。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8)

近年来备受父母们推崇的“正面管教” 也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的一种具体化的家庭教育模式。作为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简·尼尔森(Jane Nelsen)将正面管教归纳:“温柔有边界,积极的纪律。” 我们需要情绪平和,态度稳定,从心里表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更需要“坚定”地坚持原则,我想这也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精髓所在吧。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9)

纠正对电视和网络的偏见,给予家庭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我们一直以来视电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担心孩子一旦沉迷就万劫不复,网瘾少年成了多少家长的心中刺。2018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周围沉迷于网络的中小学生多,中小学生普遍都有电子设备。93.2%的受访家长提醒在暑期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孩子网游成瘾。

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我们除了收获更多的无力感外,已经别无他法。然而,电视和游戏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呢?作为父母又该如何面对这无法改变的事实呢?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10)

在这本《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中为电视和网络做了客观的纠偏。肯定了观看电视和上网对孩子认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青少年上网能够为其社会性的良好发展提供机会。

那么我们与其陷入毫无帮助的担忧,不如切实去想办法做有效的监督,比如做到以下四点:1、亲身学习网络技术,体验上网的过程,才能更多了解规则,帮助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2、多安排家庭活动,让孩子减少呆在房间的时间。3、限制上网时间。与孩子达成协议,适当安排上网时间。4、留意孩子上网内容,保证上网内容健康。保持与孩子互相尊重、积极的交流,不应一味责罚。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11)

我们无法阻止时代前进的脚步,更无法干预科技的发展,当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不可缺后,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与孩子良好积极的沟通,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将劣势变优势,最终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12)

每个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以及想了解自己儿时的发展过程的你,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当你认真看完这本书,将会对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和准备,会以一种更从容,更积极心态陪伴孩子成长,这也是一种亲切、和蔼、文明的为人父母之道。

“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高峰期(带你走出教育的焦虑区)(13)

愿你我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 感 谢 阅 读 ————

参考资料:

《逻辑学大辞典》 彭漪涟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青年报》 2018年8月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Jane Nelsen) 京华出版社

《梁启超传》 解玺璋 上海文化出版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