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资料(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资料(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D.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C.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B.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资料(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赖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

B.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C.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不相同。

D.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僮蒋士则趁田季安去世、怀谏年幼弱小之际,独揽魏博的军政大权,凭个人好恶调换众将职位,引发众怒,后来被田兴杀掉。

B. 李绛向宪宗提出建议,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避免他们因兵权集中而嚣张跋扈,趁机谋乱。

C. 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张对魏博用兵,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时候,建议朝廷观其变化,但他的意见都遭到了李绛反对,也未被宪宗采纳。

D. 宪宗采纳李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避免了战争,任命田兴为节度使,后犒赏军士,免除魏博一年赋税,并在田兴入朝时善待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

(2)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14. 两河藩镇中成德、兖郓的使者为什么会“相顾失色”?请简要说明。

【10~14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坐等朝廷下达命令;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的安抚招纳,用大恩大德结交他。

(2)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的原因,就是为了汇集财物,正是为了打算用来平定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白白的储存满府库有什么用?

14. (1)田怀归顺朝廷后,受到了丰厚的封赏。

(2)田怀归顺朝廷后,魏博的军士得到赏钱,百姓免除赋税,朝廷的策略对收复魏博有了成效,让他们感受到了朝廷的政策以及压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使四邻受到鼓励而羡慕。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手下的人认为所赠送的太多,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将拿什么来赏赐?依据语法结构,“过”的宾语是“所望”,应在“望”字后边停顿,排除BD;“赐之”是动宾结构,结构完整;“以为”的主语是“左右”,应在“左右”的前边断开,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课内外词汇的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窃”都是“私下里”】

B.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名词,缘故;后一个是副词,所以】

C.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不相同。【“向”前一个是“以前”,后一个“假如”】

D.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动词,变化、变更,后一个是形容词,容易】

所以答案是B

【12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错误,依据原文“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可知,李绛认为“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反而是祸乱的根源。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乘”,趁着;“抚纳”,安抚招纳;“结以大恩”,介词结构后置句,用大恩大德结交他。

(2)题得分点有:“所以”,……原因;“恶衣菲食”,名词作动词,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然”,这样;“徒”,白白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依据原文“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可知,田怀归顺朝廷后,受到了丰厚的封赏,被封为“魏博节度使”,他们认为再抵抗也无用。

(2)依据原文“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可知,田怀归顺朝廷后,魏博的军士得到赏钱,百姓免除赋税,朝廷的策略对收复魏博有了成效。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的儿子田怀谏为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气和力量,军中很是依赖他。辛亥这一天,皇上和宰相商议魏博的事情,李吉甫请求派兵去讨伐魏博,李绛说:“我私下里看到两河的藩镇飞扬跋扈,都是分兵隶属各位将领,权利不是在于一人身上,我担心他们的权利太大,乘机来谋划自己的故地啊。各位将领势均力敌,不能相互克制,如果找到严明的主帅来指挥,那么就能够自我稳固了。如今怀谏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不能自行处理决断事情,军府大权必然落到他人手中,众将领待遇厚薄不均,必然产生怨恨恼怒,互不服从。既然这样,那么从前分兵的计策正好成了今天祸乱的根源。到这个时候,只有在朝廷中不吝惜爵禄来赏赐田兴,使两河的藩镇听闻,恐怕他的部下都争着恭敬的归顺他了,这就叫不作战却使别人服从了。”皇上说:“好。”不久田怀谏年幼体弱,军政大事都由家奴蒋士则决断,(蒋士则)多次根据爱憎调换众将领,众人都满腔愤怒。朝廷的命令很久还没到,军中人心不安。田兴早晨进府,数千名士兵围住田兴下拜,请(他)担任留后一职。田兴对众人说:“不要侵犯副大使,遵守朝廷法令,申报军民户籍,请求委派官吏,这样以后我才答应。”(众人)都说:“行。”田兴便杀了蒋士则等十多人,把田怀谏迁到了府外。魏博监军把上述情况奏报朝廷让皇上知道,李吉甫请求派中使去表示慰问来观察事态的变化,李绎说:“不可以。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坐等朝廷下达命令;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的安抚招纳,用大恩大德结交他。”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让田兴担任魏博节度使。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使四邻受到鼓励而羡慕。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手下的人认为所赠送的太多,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将拿什么来赏赐?皇上把这番话告诉了李绛,李绛说:“田兴不贪图专地的利益,归顺朝廷,陛下您怎么吝啬小的财物而丢失大的计划,不凭借这个来收复节度辖区的心呢!”皇上很高兴,说:“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的原因,就是为了汇集财物,正是为了打算用来平定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白白的储存满府库有什么用?”十一月,派知制诰裴度到魏博表示慰问,把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给军士,给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军士接受赏赐,欢呼雀跃。成德、兖郓两地的使者几次拜见,只是相互看看变了脸色,感叹说:“倔强的人又有什么用呢!”十四年的秋天,田兴到朝廷,皇上对待他很优厚。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冬十月,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克用以为然,与将佐谋召幽州兵与攻潞州,曰:“于彼则可以解围,于我则可以拓境。”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二年春正月,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等立其子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辛卯,晋王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晋王大阅士卒,以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帅周德威等发晋阳。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梁)帝闻夹寨不守,不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弧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面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从骑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无车,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B.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C.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D.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

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

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

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仁恭被围困,向李克用求救。李存勖虑深思远,尽管刘仁恭是反复之人,他仍然劝父亲为其解围。

B.李克用于临终前将李存勖托付给众臣。李存助身负众望,在部属的劝说下,止住丧父之痛,继承了晋王之位。

C.李存勖率军来到晋阳之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赏罚分明,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D.李存勖亲临前线侦察,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虽然遭遇伏击却毫无惧色,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5分)

(2)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5分)

10.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本句的翻译为:“(朱温)听说我刚刚即位,认为我只是一个孩童而不熟习军事,一定会有骄傲懈怠之心。如果挑选精兵兼程奔向上党,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必定无疑的。这是取得威望、成就霸业的举措,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11.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终于”“最终”;后一个是“从始至终;全”】

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都是军队】

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农历)月末”;后一个是“北方的”】

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都是“罢黜”】

所以答案是C

12.D(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问题在于:首先“亲临前线侦察”与“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并非同一时间的事件,且“大破数以万计梁军”于文无据:其次,“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错误,从“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可知,李存勖突围成功是因为李存审救兵到来解了围。)

13.(1)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急: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怀:安抚。句意3分。)

(2)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成:完成:尔曹:你们:各1分。句意3分)

第13题

(1)参考答案: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采分点:急,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怀,安抚。句意3分。)

补充说明:

急:译为“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也可译为“紧急的事”“着急的事”“危急”,1分。

怀:译为“安抚”,也可译为“抚慰”“安慰”,1分。

句意3分:句意大致准确的给分。

“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大致意思对,1分。

“以德怀之”大致意思对,1分。

“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大致意思对,1分。

(2)参考答案: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

(采分点:成,完成;尔曹,你们;句意3分。)

补充说明:

成:译为“完成”,也可译为“实现”“成就”,1分。

尔曹:译为“你们”,1分。

句意3分:句意大致准确的给分。

“此子志气远大”大致意思对,1分。

“必能成吾事”大致意思对,1分。

“尔曹善教导之”大致意思对,1分。

【参考译文】

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年)冬季十月,刘仁恭向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李克用认为他说的对,便与将佐商议召请幽州的军队,与他们共同攻打潞州,说:“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解除围困,对于我们来说则可以开拓领土,”于是答应与刘仁恭讲和,并召请他的军队。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李存勖为嗣,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辛卯(十九日),晋王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谒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初六日),晋王李存勖与诸将商议说:“上党是河东的屏障,没有上党就没有河东。并且(朱温)听说我刚刚即位,认为我只是一个孩童而不熟习军事,一定会有骄傲懈怠之心。如果挑选精兵兼程奔向上党,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必定无疑的。这是取得威望、成就霸业的举措,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晋王李存勖大规模检阅士卒,任命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二十四日),统领周德威等将领从晋阳出发。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鄱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骑兵们都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辛未,兀术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长驱至建康。杜充无制敌之方,渡江遁真州,不敢入营,拜兀术于马首。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也。”甲戌,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迎岳飞移屯宜兴。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B.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C.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D.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

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杜充毫无作战方略,慌忙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到达后却又不敢进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

B.赵立带兵勤王,被金人半路拦截,战斗中被箭贯穿两颊,不能说话,他仍用手指挥作战,直到休息时才把箭拔掉。

C.钱塘县令朱跸在守臣康允之弃城逃离后,毅然率领弓手民兵等到前线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

D.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士大夫应知义理,随驾官员若不侍从,那么皇帝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5分)

(2)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5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句意:癸酉日,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癸酉”是时间状语提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多”修饰“骑”,“久”修饰“留”,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2)B.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都是“山北水南”】

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都是“戍守”】

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军队临时驻扎”,后一个“旁边”】

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抓住”,后一个“持”】

故选B。(3)C.“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错误,根据原文“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可见,一是朱跸是被射中两箭后仍奋力抵抗,直至气力用尽才死去,并非“当即身亡”;二是原文中没有提及“负险固守”的信息,于文无据。故选C。(4)①“麾下”,将帅的部下;“嚼其齿”,咬牙切齿;“回顾”,返回。句意: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②“少”,通“稍”,略微;“屈”,屈服;“趣”,通“促”,催促。句意: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到死都没有住口。答案:(1)C(2)B(3)C(4)①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②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到死都没有住口。参考译文: 高宗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在兀术的率领下,分兵向南入侵。辛未日,兀术自马家渡渡江攻占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进逼建康府。杜充没有制服敌人的方法,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今江苏仪征),不敢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癸酉日,宰相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敌人撤退离开,我们就进去,敌人前来进攻,我们就撤退离开,这就是兵法上的奇招啊!”甲戌日,徐州赵立听说朝廷下诏让各地带兵勤王,于是率兵三万赶到皇帝巡幸居住之地。金人在淮阴截击赵立,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于是率领众人径直前行。赵立被箭射中贯穿两颊,口不能说话,用手指挥各路军队,到休息安定时才把箭拔出。辛巳日,金人攻打常州,守臣周杞迎接岳飞转移驻防到宜兴。当时兀术将要到达杭州,于是进攻广德军。岳飞听说这件事,到广德边境中拦截攻击兀术,六战六胜,活捉兀术大将王权。恰逢金人再次派兵攻打常州,岳飞再次追击,四战四胜。乙酉日,兀术从广德经过独松关,看到没有戍卫的人,对手下的人说:“南朝如果用数百个疲弱的士兵守在这里,我怎么可能马上越过呢!”于是进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走,钱塘县令朱跸率领弓手民兵,到前线抵御抗击,两次被乱箭射中,仍然奋勇前进,气力用尽被杀。己丑日,皇帝乘楼船,驻扎定海县,留下范宗尹、赵鼎在明州,来等待金国使者。又对张俊说:“若能成功抵御敌人,当加封王爵。”吕颐浩上奏让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说:“士大夫应当知晓伦理道德,怎么能够不随从!如果这样,那么我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于是郎官以下大多随从护卫。癸巳日,皇帝船只驻扎昌国县。戊戌日,金人进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开城投降,金人琶八驻守越州。卫士唐琦袖中装石头埋伏在路边,等候琶八出城攻击他,没有击中,被抓住。琶八质问他,唐琦说:“想要击碎你的头,我即使死,也是赵氏的鬼。”琶八说:“假如人人如此,赵氏哪能到这样的地步!”又询问:“李邺做元帅,尚且开城投降,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唐琦说:“李邺作为臣子不忠心,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还提他做什么呢!”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至死都没有住口。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德宗贞元元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杀节度使张劝,代总军务,邀求旌节,且阴召李怀光将达奚小俊为援。上谓李泌曰:“若蒲、陕连衡,则猝不可制。且抱晖据陕,则水陆之运皆绝矣。不得不烦卿一往。”辛丑,以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上欲以神策军送泌之官,问“须几何人?”对曰:“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以单骑入之。”上曰:“单骑如何可入?”对曰:“陕城之人,不贯逆命,此特抱晖为恶耳。若以大兵临之,彼闭壁定矣。臣今单骑抵其近郊,彼举在兵则非敌,若遣小校来杀臣,未必不更为臣用也。且今河东全军屯安邑,马燧入朝,愿敕燧与臣同辞皆行,使陕人欲加害于臣,则畏河东移军讨之,此亦一势也。”上曰:“虽然,朕方大用卿,宁失陕州,不可失卿,当更使他人往耳。”对曰:“他人必不能入。今事变之初,众心未定,故可出其不意,夺其奸谋。他人犹豫迁延,彼既成谋,则不得前矣。”上许之。泌见陕州进奏官及将吏在长安者,语之曰:“主上以陕、虢饥,故不授泌节而领运使,欲令督江、准米以赈之耳。陕州行营在夏县,若抱晖可用,当使将之。有功,则赐旌节矣。”抱晖觇者驰告之,抱晖稍自安。庚戌,加泌陕虢观察使。出潼关。抱晖不使将佐出迎,惟侦者相继。泌宿曲沃,将佐不俟抱晖之命来迎,泌笑曰:“吾事济矣!”去城十五里,抱晖亦出谒。泌称其摄事保完城隍之功,曰:“军中烦言,不足介意。公等职事皆按堵如故。”抱晖出而喜。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明日,召抱晖至宅,语之曰:“吾非爱汝而不诛,恐自今有危疑之地,朝廷所命将帅皆不能入,故丐汝余生。汝为我赍币祭前使,慎无入关,自择安处,潜来取家,保无它也。”抱晖遂亡命,不知所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卷四十七》,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B.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C.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D.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陕城之人,不贯逆命”与“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两句中的“逆”字含义不相同。

B. “此特抱晖为恶耳”与“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相同。

C. “主上以陕、虢饥”与“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相同。

D. “恐自今有危疑之地”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两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奚抱晖杀害了张劝,又勾结李怀光手下的将领达奚小俊来作自己的后援,德宗对此感到担忧,决定派李泌处理此事。

B. 李泌认为陕州的地势险峻峭绝,易守难攻,因此进城之人不宜多,并陈述了自己单独前往的理由,德宗最终答应了他。

C. 李泌祕在陕州召见了从长安来的官吏,告诉他们如果达奚抱晖有才能,自会让他率领将士,达奚抱晖知道后,内心稍安。

D. 李泌告诉达奚抱晖,让他在祭奠前任节度使后,不要再进入潼关,自己去找个安身之所,然后找机会暗中把家人接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朕方大用卿,宁失陕州,不可失卿,当更使他人往耳。

(2)泌宿曲沃,将佐不俟抱晖之命来迎,泌笑曰:“吾事济矣!”

【10~13题答案】

【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话虽这么讲,但朕正要重用你,宁可失去陕州,不能失去你。朕自当再让其他人前往算了。

(2)李泌在曲沃过夜,不待达奚抱晖下达命令,将佐们便前来迎接。李泌笑着说:“我要办的事情成功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泌进城任职后,宾客佐吏中有人请李泌屏退其他人禀告事情,李泌说:“在更换节帅的时刻,军中言多语杂,这乃是通常的情理。我来了,这类事情自然会安定下来,我不希望听你讲这类事情。”此后,心中不安的人都安定下来了。

“视事”意思是任职,主语是李泌,这里说的是李泌进城任职,因此“泌既入城视事”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C。

“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为定语后置句,“宾佐”为中心词,“有请屏人白事者”为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陕城之人,不贯逆命”与“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两句中的“逆”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违背”;后一个是“方向相反”,与“顺”相对】

B. “此特抱晖为恶耳”与“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只是”;后一个是“特别”】

C. “主上以陕、虢饥”与“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因为”,后一个“用来”】

D. “恐自今有危疑之地”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两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危险、凶险”,后一个“生命垂危”】

所以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李泌认为陕州的地势险峻峭绝,易守难攻,因此进城之人不宜多”说法错误。原文为“上欲以神策军送泌之官,问‘须几何人?’对曰:‘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以单骑入之。’”此处李泌的意思是陕州城三面绝壁高悬,如果攻打该城,是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攻克的,并非说进城之人不宜多。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虽然”,虽然这样,可以翻译为“话虽这么讲”;“方”,正在;“宁”,宁可;“更”,更换,改变。

(2)“俟”,等到,等待;“迎”,迎接;“济”,成功。

参考译文:

唐德宗贞元元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将节度使张劝杀害,自己代理总揽军中事务,希望得到节度使的旌节。而且,他暗中召引李怀光的将领达奚小俊作为应援。德宗对李泌说:“如果蒲、陕联合抗拒朝廷,猝然之间,难以制伏。而且,一旦达奚抱晖占据了陕地,水路和陆路的运输便会阻隔不通了。朕不能不麻烦你走一趟了。”辛丑(初八),德宗任命李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德宗打算让神策军护送李泌就任,问李泌:“需要多少人?”李泌回答说:“陕州城三面绝壁高悬,如果攻打该城,是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攻克的。请让我单人匹马到那里去。”德宗说:“你单人匹马怎么可以进去?”李泌回答说:“陕州城的百姓,并不习惯违背朝命,这只是达奚抱晖作恶罢了。如果带着许多兵马到那里去,达奚抱晖肯定会闭守营垒。现在我单人匹马到陕州近郊,达奚抱晖大规模发兵前来,那是不相匹敌,如果他派遣一个低级军官前来杀我,未必不会反而为我所利用。而且,现在河东的全部兵马都在安邑屯驻,马燧来到朝廷。希望陛下敕令马燧与我同时向陛下辞别,一起离开长安,使陕虢人打算侵害我时,便害怕河东调动军队讨伐他们,这也算是一种声势吧。”德宗说:“话虽这么讲,但朕正要重用你,宁可失去陕州,不能失去你。朕自当再让其他人前往算了。”李泌回答说:“其他人必定难以进入陕州。现在是事变的初期,众人心意尚未安定,所以我能够出其不意,威慑他们的邪恶阴谋。其他人犹豫不决,拖延不前,达奚抱晖有了成算后,那就不能前去了。”德宗同意让李泌前往。李泌见到陕州派来上奏的官员以及正在长安的陕州将领与官吏,对他们说:“皇上因陕州、虢州在闹饥荒,所以不授给我节度使的职务而让我出任水陆运使,打算让我监督江、淮地区的粮运,以便赈济陕虢而已。陕州行营驻扎在夏县,如果达奚抱晖可以任用,自当让他来率领行营,如果立下功劳,便会赐给他节度使的旌节了。”达奚抱晖的探子驰马告诉了达奚抱晖,达奚抱晖稍微有些安心了。庚戌(十七日),德宗加封李泌为陕虢观察使,李泌出潼关。达奚抱晖不让将佐出来迎接李泌,只是探子不断。李泌在曲沃过夜,不待达奚抱晖下达命令,将佐们便前来迎接。李泌笑着说:“我要办的事情成功了。”在李泌距离州城十五里时,达奚抱晖也出来谒见李泌。李泌称赞他代理诸事保全城池的功劳说:“军中的闲言碎语,不值得挂在心上。你们的职务都一如既往,不会改变。”达奚抱晖退出门来,感到很高兴。李泌进城任职后,宾客佐吏中有人请李泌屏退其他人禀告事情,李泌说:“在更换节帅的时刻,军中言多语杂,这乃是通常的情理。我来了,这类事情自然会安定下来,我不希望听你讲这类事情。”此后,心中不安的人都安定下来了。第二天,李泌把达奚抱晖叫到住宅中,告诉他说:“我不是因怜惜你才不杀你。我是怕今后有了凶险可虑的地方,朝迁所任命的将帅都进不去,所以才给你留条活路。你为我带着灵牌和奠仪及器物去祭奠前任节度使,小心别再进入潼关,自己去找一个安身处所,暗中前来接走家小,我保你不会发生意外。”达奚抱晖于是逃亡,不知去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