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说文解字》曰:“四,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又曰:“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四”,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以积划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四。其造字原理与“一”、“二”、“三”相同,隶定为“亖”。这种写法亦见于西周以至于汉代的金文中,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写作“四”者并存。金文“图2”承续甲骨文“图1”字形。另一系列的字形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有繁、简两式写法,分别作“图6”和“图7”。将金文“图2”的横笔竖写,就成了“llll”;将“llll”与“二”合写,就成了“图7”。有的金文在“图7”的基础上再加“二”,强调“四”与“二”的倍数关系,写作“图9”。对于这种字形的分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说文》认为是“象四分之形”,虽可验证构形为“图6”的一个,但却对其他更多的写法不能尽释。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认为“四”即“泗”的本字,是以象形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

一、字形演变及解释

四,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以积划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四。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2)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3)

金文延续甲骨文写法: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4)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5)

小篆则形式多样: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6)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7)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8)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9)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0)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1)

隶书笔画变平直,字形基本固定: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2)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3)

楷书延续隶书写法: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4)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5)

“四”的字形演变简图: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6)

“四”,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以积划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四。其造字原理与“一”、“二”、“三”相同,隶定为“亖”。这种写法亦见于西周以至于汉代的金文中,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写作“四”者并存。金文“图2”承续甲骨文“图1”字形。另一系列的字形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有繁、简两式写法,分别作“图6”和“图7”。将金文“图2”的横笔竖写,就成了“llll”;将“llll”与“二”合写,就成了“图7”。有的金文在“图7”的基础上再加“二”,强调“四”与“二”的倍数关系,写作“图9”。对于这种字形的分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说文》认为是“象四分之形”,虽可验证构形为“图6”的一个,但却对其他更多的写法不能尽释。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认为“四”即“泗”的本字,是以象形的手法表示“鼻涕”的意思。尽管尚乏书证,但从文字构形来看却很有道理。如此则“四”用作数词是假借。春秋时的繁式写法在战国以至于东汉时期又繁衍出许多异体,但最后都被淘汰。而简式写法则历经各代,沿袭至今。

《说文解字》曰:“四,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又曰:“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从“四”字的演变图可以看出,其实不如许慎所言“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甲骨文“亖”字一直延续到汉代,只是到了春秋以后才出现“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的“四”,到秦统一小篆和隶变以后才使用“四”,“亖”被淘汰不再出现。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四”与“驷”通。《说苑·谈丛》曰:“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论语·颜渊》曰:“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后来就有了成语“驷马难追”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中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高祖皇后李氏传》:“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明朝龙子犹《杀狗记.第二出》:“今日一语轻交,他时驷马难追。”

《说文解字》曰:“此筭法之二二如四也。二字㒳画均长、则亖字亦四画均长,今人作篆多误。”意思是说篆书写作“亖”时,四横画要一样长。

二、四的异体字:

亖:

《说文解字》曰:“亖,籒文四。”四的古文。

肆:

肆为四的大写。《正字通》曰:“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譌。”同壹贰叁。

轻松学汉字第九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