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尖的自律深度好文(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
最顶尖的自律深度好文(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01喜欢阅读的人更能体会,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便是读书。药医身体,书医头脑。书读多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遇事能自我开导,时常保持好心态,心中无忧,便能健康长寿。
作者 | 有书子不语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你有多久没有安静地坐下来,翻看一本书了?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一本好书可以潜移默化地滋养你的心灵和人生。
药医身体,书医头脑。
书读多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
遇事能自我开导,时常保持好心态,心中无忧,便能健康长寿。
喜欢阅读的人更能体会,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便是读书。
01
读书养颜
曾国藩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一个人的美好,来自内心的淡泊宁静,也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保养。
常读书的人,自带书香气,举止优雅,不惧岁月消磨。
才华不输杨绛,她是中国最美的先生。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93岁高龄的她气质优雅,文采斐然,虽白发苍苍,仍精神矍铄。
看到她就会想起这样一句话:若有诗书藏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
她就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
少年丧母,晚年丧女,中年婚姻不幸福,历经生死离别,一生坎坷至极。
但所有的不幸遭遇,在叶嘉莹先生的脸上,完全看不出痕迹。
她始终是云淡风轻,祥和无忧的模样。
这一切都和她自小饱读诗书是分不开的。
小时候熟背《论语》,儒家思想中的柔顺而坚韧的美德,改变了她倔强急躁的脾气。
让她在以后的人生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自我开解一二。
她也在唐诗宋词里汲取古人的智慧,修身养性,一直保持着自信优雅的姿态面对生活纷扰。
即便是九十多岁,依然穿着整洁而素雅的裙子,在课堂上和年轻的学者们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而书籍便是叶嘉莹先生最好的护肤品。
正如《读书与美丽》中所说:
“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
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
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
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
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需求助他人的捷径。”
外貌无法改变,但内心可以雕琢。
通过读书改变气质,学着给生命化妆。
多读书,多思考,内心才丰盈。
时间会催发脸上的皱纹,但书籍可以让我们变得睿智、豁达。
你读过的书都是精神的食粮,经过时间的陈酿,最终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疯狂地玩乐不如静心读一本书。
以书为友,走入灵魂深处,开阔眼界,养颜明智。
02
读书养脑
读书是一种智力劳动。
阅读文字的时候,大脑最活跃,而看书就相当于让大脑“做体操”。
从古至今,高寿者多以“知识分子”居多。
即便在古代平均寿命比较低的时候,“万师之表”的孔子活到73岁;
南朝梁武帝经常手不释卷,活到86岁;
西汉学者伏胜更是活到百岁高龄。
美国耶鲁大学有一项研究也证明了爱读书的人更长寿。
研究人员曾对3635名年龄至少在50岁以上的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显示,每周读书3.5小时的人,平均寿命可以延长近两年(23个月),读书超过3.5小时的人早亡风险降低23%。
可见,每天坚持读书,人生截然不同。
人的大脑和身体肌肉一样,也是需要通过锻炼变得更灵活的。
边读边思考,大脑活跃,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增强记忆力。
我们常说,一天不动脑,脑子就生锈。
经常不学习的人,很容易在生活的潮流之下,过得浑浑噩噩。
久而久之,记忆力下降,学习力降低,自然也就没有了社会竞争力。
而喜欢读书的人,时常思考,吸收新知,反应灵敏。
一直提倡青年人读好书的作家冰心,更是将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在她80岁那年,先患上脑血栓,后又骨折了。
即便如此,病痛也没有让她放下手中的书和笔。
当年她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年近九旬还在读书创作之中。
冰心曾说:
“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讲营养,吃补药。
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心情舒畅。
这可以说是我的长寿‘维生素’。”
一生奉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她,笔耕不辍,阅读不止,在文字里滋养生命。
读书写作是最好的心理按摩,它让人身心愉悦,保持心静。
而文学作品又最能陶冶人心。
书中的喜怒哀乐总能帮我们消除杂念,心平气和地生活。
03
读书养心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阅读是一场抵达心灵深处的过程,帮你清除世俗的烦恼,提升人生的境界。
当你身处低谷时,当你心烦意乱时,不妨翻开一本书看看。
与前人对话,学习他们的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家余秋雨在他的散文集《借我一生》中就曾记录自己读书的往事:
在那段时局动乱的特殊时期,恩师盛钟健先生受到牵连被“赶出”了上海。
他整个人变得很是消沉:不见人,不读报,不听广播。
盛老师听闻他的近况后,就写信让他去浙江的半山楼附近静养一段时间。
半山楼原来是一座旧图书馆,里面藏书丰富,古典书籍都有。
由于战乱,一直关闭着,长久无人问津,逐渐被人遗忘。
余秋雨看到这座小型图书馆后,愁云消散了一半。
有这么多书陪伴,苦日子也能品出甜滋味。
在那段借阅读书的岁月里,他过得很开心。
徜徉于古人智慧的结晶里,看开得多了,纠结得少了。
阅读时间长了,心境也转变了。
顺境时,不张狂;逆境时,不颓唐。
十个多月的深山苦读之后,余秋雨又重新振作起来,奔赴人生新征程。
古人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读书,是为了看很多别人怎么活之后,更懂得自己如何去活。
把书里的句子,融入到自己思想的河流里。
思想清明了,壮阔了,人生怎么会干涸呢?
苏轼被贬黄州后,仍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便是他饱读诗书后豁达的心态。
陶渊明辞官隐居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有学识的人,就算是苦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不读书的人,即便身在福中也不知福,不能体会人生的美妙之处。
读书滋养心境,教你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清代大文豪沈复说: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养之。”
养生方式千千万万,最简单的唯有读书而已。
读书让你有涵养,内心充实,人也和善;
读书让你有活力,开动脑筋,健康长寿;
读书让你有学识,改变心境,减去烦忧。
点亮“在看”,愿你博览群书之后,过好自己的一生。
作者:有书子不语,有书原创作者。来源:有书(ID:youshucc),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