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大学支持跨校辅修(北京大学高职院校校长战略修班学了个啥)
北京哪些大学支持跨校辅修(北京大学高职院校校长战略修班学了个啥)第三,培训班会学到什么?毋庸讳言,应该不会有哪个职业院校领导会自费去参加每天5000元的培训班,那么绝大部分学员应该是公费支出。这笔钱以什么名义支出?是否合理?也请知情人出来解释一下。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暂未找到更新的文件,如有敬请提供线索)要求,“高校以学校或院(系、所、中心等)名义,按照自愿原则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向其收取培训费。培训费具体标准由高校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制定,报所在地省级教育、价格、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公告上,北京大学6天3万的费用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费、专家授课费、场地使用费、学习资料费 、证书费等,不含学员往返交通及食宿费,显然不是“成本补偿”那么简单。而且,6天中有3天是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公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性支持”的说法,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性
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布举办了“北京大学——中国高职院校校长战略研修班”公告,面向高职院校校长及中层领导。活动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同时也得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性支持。
很长一段时间,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各大高校举办各类“总裁班”“博士班”,既满足了某些“成功人士”高级研修的愿望,也让高校赚得盆满钵满,似乎是个不错的发财路子。赚老板的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增加了学校办学资金,何乐而不为?
针对职业院校领导举办高级研修班,不知道有几个意思,但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6天3万的培训费合理吗?依据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暂未找到更新的文件,如有敬请提供线索)要求,“高校以学校或院(系、所、中心等)名义,按照自愿原则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向其收取培训费。培训费具体标准由高校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制定,报所在地省级教育、价格、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公告上,北京大学6天3万的费用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费、专家授课费、场地使用费、学习资料费 、证书费等,不含学员往返交通及食宿费,显然不是“成本补偿”那么简单。而且,6天中有3天是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公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性支持”的说法,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性支持包括哪些呢?至少场地使用费是需要免掉吧,研修班的“公益性”体现在哪里?
第二,3万的培训费是公费支出,还是自费?
毋庸讳言,应该不会有哪个职业院校领导会自费去参加每天5000元的培训班,那么绝大部分学员应该是公费支出。这笔钱以什么名义支出?是否合理?也请知情人出来解释一下。
第三,培训班会学到什么?
公告说,研修班“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就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宏观政策、发展理念、组织结构、治理水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全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课程模块包括“ 战略定位与创新发展、领导力与科学决策、发展环境与资源体系、院校管理与实施路径”。
看起来这些内容都很熟悉,似乎并没有什么一针见血的“武林秘籍”。
第四,职业院校领导跑到普通高校里研修有必要吗?
有必要,但要克制。毕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多年,在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学习借鉴是有必要的。高职院校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是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办学。
当前,职业院校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形成适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办学模式,而非继续跟着普通高校亦步亦趋。
以北京大学为例,2021年北京大学预算为221亿元,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预算不足5亿元。跑到北京大学去学什么呢?怎么花钱还是怎么赚钱?他山之“玉”何以攻“石”?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很多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也多了起来,穷出身习惯了过苦日子,冷不丁“阔起来”,如何花钱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甜蜜烦恼。因此,每年都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跑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堂里走一遭,拿到了该大学的结业证,似乎也就成了高材生一样。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多元办学”的弦必须紧绷。假设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财政拨款,要让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来养活自己,还有多少职业院校可以高枕无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