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安青年路小学马老师(兰州西北新村小学)

西安青年路小学马老师(兰州西北新村小学)马艳萍认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这是美的教育;一句文明礼貌用语,一个遵守秩序的习惯,这也是美的教育;美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首歌,一支舞蹈,会画一幅画,更多的是对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教育。所以,她才会创设出很多可以实践体验的场景,渗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文化理念。2:总有让学生意外的“小设计”今年夏天,在西北新村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火炬树,原本安静地挺立在那里,并没有引起师生们过多的关注,但在一夜雷雨后,这棵不幸倒下的大树反而成了校园一时关注的焦点。这都源于西北新村小学校长马艳萍临时冒出的一个点子。“咦!这棵树倒下后才发现它的树冠那么美,盛开的朵朵红花与茂密的绿叶交相映衬。”于是,马艳萍让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们纷纷来到树前观赏,仔细观察它的一花一叶。大家戏称“事故现场”反而成了景点。光欣赏它的美还不够,这棵碗口粗的大树为什么会倒下,而一

在每堂课开始前,都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孩子们说这叫班班有歌声;在教室讲台上,最醒目的是美丽的绢花插瓶;即便在马艳萍的校长室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一束幽雅的紫色蔷薇花。置身学校的每个角落,你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美好。

原标题:酷面孔 穿一身“条纹装”就讲线条 看一棵倒地的树就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马老师的课堂就这么个性

西安青年路小学马老师(兰州西北新村小学)(1)

西安青年路小学马老师(兰州西北新村小学)(2)

因一棵根系不深的树意外倒下,可以在校园操场上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由一根废弃的枯树枝,可以给孩子们多提供一个涂鸦之地;一束花、一件青花瓷图案的裙子都可以成为课堂的教具……似乎在马艳萍看来,处处皆课堂,凡事都有育人之用。

1:一棵倒下的树带来的启示

今年夏天,在西北新村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火炬树,原本安静地挺立在那里,并没有引起师生们过多的关注,但在一夜雷雨后,这棵不幸倒下的大树反而成了校园一时关注的焦点。

这都源于西北新村小学校长马艳萍临时冒出的一个点子。“咦!这棵树倒下后才发现它的树冠那么美,盛开的朵朵红花与茂密的绿叶交相映衬。”于是,马艳萍让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们纷纷来到树前观赏,仔细观察它的一花一叶。大家戏称“事故现场”反而成了景点。光欣赏它的美还不够,这棵碗口粗的大树为什么会倒下,而一旁纤细的小树都没事?在对树周围做好安保工作后,马艳萍让老师领着学生们站在树旁一起观察、思考这个问题。

原来这棵火炬树虽然树冠庞大,枝叶茂盛,但天生的弱点是根系不发达,不像槐树、柳树可以深深扎根于土壤中,所以经不住狂风暴雨的侵袭。一棵树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只有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戒骄戒躁,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这就是马艳萍由一棵意外倒地的树,衍生给学生上的一堂课。

2:总有让学生意外的“小设计”

马艳萍认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这是美的教育;一句文明礼貌用语,一个遵守秩序的习惯,这也是美的教育;美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首歌,一支舞蹈,会画一幅画,更多的是对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教育。所以,她才会创设出很多可以实践体验的场景,渗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文化理念。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这是马艳萍的教育理念,无论作为美术老师,还是一校之长,她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这一理念。

在她上的美术课上,常常会有让学生们意想不到的“小设计”。一节讲“线条的秘密”的美术课,马艳萍会穿一身不同条纹的衣服,细条纹的毛衫、粗条纹的裤子,一进教室学生们就被吸引住了,等开始讲课了,才发现原来马老师是有备而来。讲冷暖色调,马艳萍提前一天就通知班里学生分组穿不同颜色的衣服,黄色、绿色、蓝色一组;红色、橘色一组,上课时让学生们看着相互的衣服颜色来讲色彩对比,大家瞬间领会其中要领。

3“三字一画一话”

要给学生传递完整的美育教育,首先要让教师具备“美”的基本功。这就是马艳萍在学校管理上倡导老师必须做到“三字一画一话”,第一就是粉笔字,不要总用PPT等现代化工具代替老师应有的能力,小学生练习笔画、笔顺、字的结构都是跟老师用粉笔写板书时学习的。第二是硬笔字,老师们备课都是手写备课,既练了字,也有助于自己深刻记忆。第三是毛笔字,每周马艳萍都会选一个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和老师们一起写毛笔字,这既能修身养性,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画是简笔画,马艳萍觉得每科老师在写板书时如果都会几笔简笔画,那所呈现出的内容更利于孩子们理解,记忆。就比如,数学老师讲植树类应用题时可能会画树,语文课上讲山水情景,寥寥几笔在板书上很有代入感。还有一话是普通话,教学一定是面对面才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教材的内容表达出来,就会感染学生,让他们爱听。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夏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