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初三结业考试心得体会(初中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初三结业考试心得体会(初中结业考试复习提纲)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2、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4、生物具有应激性。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6、除病毒外,均由细胞组成。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 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2、分类 物、植 物 、 细菌、 真菌 、(前均由细胞构成) 病毒: ( 无细胞结构)3、数目:约200多万种,(动物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4、生物具有应激性。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6、除病毒外,均由细胞组成。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探究的过程大致为: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的方法有: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个变量即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

第四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放大物像的是目镜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_遮光器 _反光镜_,外界光线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快速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能在极小的范围内升降镜筒,便于把物象调清晰。

初三结业考试心得体会(初中结业考试复习提纲)(1)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拿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取出;安放在实验台略偏的地方。

(2)对光( “四转一看”):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的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一般选择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观察:①安放标本: 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②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玻片约2mm左右,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③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4)整理存放: 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3、显微镜视野内出现一个污点,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分别旋转目镜或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或玻片上;若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4、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形态变,视野变;1、

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形态变,视野变

5、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6、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左下方 (右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右上方(左下方)移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