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于是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硕士录取通知书,成为她离乡的车票,也成了追逐梦想的起航标。时间退回至2008年,张硕颖自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毕业。像所有学习语言的大学生一样,对所学语言的国家,她心向往之。学习了四年的俄语,她想体会一下书本里讲的俄罗斯文化、民俗、历史,也想自己去探索书本以外的世界,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真正地走进去。文 | 冯 燕编 | 邓沙沙异乡求学,独自体验成长的蜕变

曾经不善言谈的乖乖女,到现在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副总校长;曾经抓住“汉语热”机遇,到现在经受疫情砺炼;曾经从东方走向世界,现在又将世界带回“东方”。

张硕颖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所从事的工作,是内心深深热爱的。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1)

张硕颖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对外俄语在读博士,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硕士,现任集团副总校长,拥有十多年教育行业经验,曾相继任职于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学前教育部部长、东方国际学校副校长,兼任圣唐国际副校长,负责指导幼儿和青少年汉语培训及学校关系维系,主管圣唐国际学校的整体运营。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文 | 冯 燕

编 | 邓沙沙

异乡求学,独自体验成长的蜕变

时间退回至2008年,张硕颖自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毕业。像所有学习语言的大学生一样,对所学语言的国家,她心向往之。学习了四年的俄语,她想体会一下书本里讲的俄罗斯文化、民俗、历史,也想自己去探索书本以外的世界,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真正地走进去。

于是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硕士录取通知书,成为她离乡的车票,也成了追逐梦想的起航标。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2)

张硕颖回忆留学时初到俄罗斯的场景,深夜抵达机场又打车走很远的路到学校,好在有学姐和同行的朋友,让她觉得没有那么凄凉。学校距离市中心有一段距离,当时来看并不算繁华,有时一个人在宿舍望着窗外,周边没有俄语的声音,会让她产生一种自己依然在中国的错觉,随之即来的便是浓厚的思乡之情。

留学的困难,远不止一处乡愁。尽管本科期间,参加过欧亚经济论坛,做过翻译,但真正身处国外,开始与外国人对话,内心一定是有一些害怕和恐慌的。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张硕颖一直觉得自己的舌头不是很灵活,张不开口去流利地说俄语。一直苦拼了四个月,她才突然觉得语言通路被打开,可以勇敢地去和他人交流,也能说出准确的句子了。克服了最初的语言冲击,让她更有力量去面对新的生活环境。

在大学时,张硕颖说她是乖乖女类型的学生,在校园很乖地上课、去图书馆,交流也仅限于和宿舍舍友,总体而言是一个比较宅的女孩儿。然而到达俄罗斯之后,班上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诸如泰国、白俄、越南、塞尔维亚、突尼斯等等。

有趣的是,班上有两个突尼斯的学生,一个非常传统,上课的时候会围着围巾,而另一个却很时尚,每天打扮得很漂亮,穿很好看的大裙子,也不会戴围巾。在和这些同学聊天的时候,会慢慢地学会跨文化交际。要尊重文化、尊重差异。相较于书本上笼统的跨文化概述,亲身去体验,对她来说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3)

对于每一位在俄留学生而言,准备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扒一层皮”的过程。张硕颖选择了一个难一点的方向研究,她的导师非常有威望,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在当时,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她的论文内容涉及到中俄的教师用书对比,可查阅的资料极少,所以无论和导师沟通,还是自行查阅可用信息,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论文答辩的时候,有答辩委员、老师以及学妹在场。人数众多,整个答辩厅都充满了让答辩者紧张的氛围。此外,研究生期间会有国考,这种考试很严格。老师会给100道考题的范围,但是没有答案。真正考试的时候,学生从100道题中抽签,然后口语作答。留学期间的每一场考试,每一点压力,都在让张硕颖慢慢地成长着,蜕变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留学看似光鲜,其中辛酸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得到。无数次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让她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和导师的交流中,她对教师这一职业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憧憬。在这份独自成长的路途中,关于未来做一位从教者的信念也在心中生根发芽。

看过世界,所以想让更多的孩子去看世界

体验过不同国家的教育,接触过来自世界的同学,张硕颖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多元。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这个世界不断地碰撞,不断的重塑自己,不断地更新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她又致力于让更多的孩子去看更大的世界。

于是,在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有一个叫“圣唐”的学校,弥漫着中国的文化,张硕颖正是这所学校的副校长。这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多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每一位老师都精通汉语,且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这些老师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师敬长、什么是孝。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4)

张硕颖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她所教给学生的,远不止书本上的内容。她会带着学生去大型超市,让他们用汉语询问苹果多少钱一斤;会带学生去中餐馆,让学生自己点菜。学生将所学应用在生活中,这种在生活中用,在生活中学的方法,既有乐趣,又有效果。张硕颖别具一格的教学,也总被学生称为“神奇的老师”。

甚至在她回国期间,也有很多学生选择用网课的形式继续跟她学习。5个小时的时差,张硕颖经常白天上一天班,然后在中国晚上八九点钟、也就是俄罗斯三四点钟的时候继续给孩子们上课。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在本就繁忙的工作之外,还要空出时间备课,主动将一天的工作时长延长至十几个小时。

当被问到这样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会不会感到疲倦的时候,张硕颖说自己没有觉得很辛苦。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互动,是一种轻松、快乐的状态。在张硕颖看来,“中国语言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她传递给学生的是,学生书写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浸染了中国文化。

“只有你特别喜欢祖国的时候,才能把这一堂课上得非常的生动。”这份热爱,让更多俄罗斯的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5)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6)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7)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8)

在俄罗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在河北唐山,东方国际学校秉承“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以“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培养目标,致力于“育中国心,做世界人”。张硕颖和东方国际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山是一个三线城市,相比北上广,这里的学生想要出国的难度更大一些。既然孩子不好走出去,那就把外面的人请进来。张硕颖相信,如果集团能招到很多外国留学生来学习交流,学生会是真正的受益者,如果有更多的外国人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每天和他们交流,这样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张硕颖善于总结经验,经常将前沿办学方法融入进集团教学之中。她对俄罗斯的社会实践课很有感触。

她回忆俄罗斯会设置专门的设施,比如做成整个城市交通的缩影。幼儿园会定期组织小朋友去学习交通规则。学生穿着像交警一样带有荧光的背心,在过马路的时候,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实际去体验。有的幼儿园会组织去图书馆,提前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联系好,然后由管理员给学生组织课堂。俄罗斯的孩子很小就会受家长的熏陶,进出各种博物馆、戏剧院。在这些公共场合,他们学会着装、学会行为举止,不自觉地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不论在圣唐,还是在东方国际学校,张硕颖把优秀的课程融入到教学之中。今年四月份,张硕颖带着老师去珠海参加国际戏剧课程的培训,后又通过努力找到非常有经验的戏剧老师,着手将戏剧带入学生的课堂。在张硕颖看来,不论什么决定,都要以长远的角度,做对学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国际教育的受益者,她努力做更好的国际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从中受益。长此以往,这样的正循环,对于中俄交流、中外交流充满了意义。

面对挫折,遗憾比失败更可怕

对于张硕颖而言,在事业上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挫折和打击。圣唐建校初期资金的压力、符合教学质量的师资短缺等问题,需要一一攻克。攻克完一个难关,前面总会有下一个难关需要继续攻克。比如,当下依然蔓延的疫情就是每一个语言培训企业绕不过去的难点,自然也是需要攻克的重点。

被问及疫情之下,是否会有所动摇的时候,张硕颖思考了下说道“其实是有迷茫的,当时中国停课、俄罗斯也停课了。在海外开设这样一个分校,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有我的老师,我合作的伙伴。每想到这些就睡不着,有的时候睡着了半夜会突然惊醒,然后一直到天亮”。

即便如此,她从未想过放弃。不想因为放弃之后遗憾、后悔。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9)

张硕颖提到了她至今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在2009年研究生毕业时,她已经拿到了导师的推荐,可以顺利读博。但因为种种原因她选择了放弃继续求学,转而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但是她一直想继续深造,现在在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这样的学习的机会,张硕颖再也不会选择放弃,无论面对什么,都会坚持走下去。

所以圣唐对于张硕颖,从来都不是坚持或放弃的选择题,而是她坚定不移的信念。事实上,这份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伴着她度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张硕颖会经常鼓励她的团队,在交流的时候她会告诉老师,“其实我们在做的这件事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我们在用自己的语言传播中国的文化。在多年以后我们回忆起来,这会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当我们老了作为爷爷奶奶的时候,可以讲给孙女孙子听,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直面挫折,张硕颖团队没有因为学生少就放松教学,相反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培养老师,储备力量。神奇的是,即便在疫情之下,张硕颖团队成员不减反增。这是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队伍,每一位老师都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都带着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工作。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10)

对事业的热爱,源自对国家的热爱

张硕颖深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站得住讲台”,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和教学能力,还需要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份自信,源自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一整套系统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等等。到了当代,实事求是、辩证思维等观念也被吸纳进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对外汉语老师作为这些中国智慧的传播者,必定深深地爱着这个美丽的国度。

“悠悠爱国心,拳拳报国情”。张硕颖早在留学期间,身处国外,每看到听到祖国强大的新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工作之后,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她更深刻地理解祖国对于每个国人的意义。

崔永华21世纪汉语国际教育新目标(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张硕颖)(11)

提起中国文化,张硕颖眼睛里总会闪着光,她说“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很多俄罗斯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写中国字。每次课后,看到学生开心地跑向家长,说一句汉语,或者给家长跳一段舞,唱一首歌,家长虽然听不懂,但是孩子能开口说汉语,就会有自豪感。学生爱学,老师爱教,这就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状态。

在她看来,对外汉语是一个庄严、高尚、并且任重道远地工作,它承担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光荣使命。她认为爱国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模糊的词语,爱国是切身行动,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爱国就是把自己对华夏文化的眷恋铺央开来,让它散发世界。

结 语

采访结束时,张硕颖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动人的故事,担心自己给不了想要的回答。然而两个半小时的交谈,她所呈现的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好的回答。她的气质,带有一种东方特有的典雅美。她的温柔像是被镶嵌到骨子里,不骄不躁,忙而不盲。

学生时代的张硕颖,曾暗自决定“如果有机会成为老师,要做一个温柔、和善、博学的老师。”眼前这个人言谈举止谦和大气,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我想,这正是她曾经想成为的样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