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走过初中三年的感受(陪女儿走过初中三年)
陪女儿走过初中三年的感受(陪女儿走过初中三年)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必须要掌握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涵盖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内容多,很容易记混淆,这时就需要运用一些记忆的技巧了。二是要学会背记。地理的知识点很多,大多需要背记,如果记得不牢,做题时容易犯错,更别说灵活运用了。在背记过程中,要摸索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方法,这点很重要。在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的选择题第9题:从①②③④四条路线中,跨越我国三级阶梯的是?其中路线①是从包头到五指山;路线②是从广州到漠河;路线③是从阿勒泰到拉萨;路线④是从连云港到喀喇昆仑山口。选项:A、路线①;B、路线②;C、路线③;D、路线④。如果对地图熟悉的话,路线①跨越的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路线②都在第三级阶梯;路线③跨越的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路线④才跨越了三级阶梯。
考试成绩是学习情况的直观反映,学习习惯好、基础扎实的孩子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差,即使一时失误,也能很快赶超。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在看待考试成绩时,不能片面看分数的多少,还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拿地理这门课程来说,善于学习的孩子一般都抓好了四个方面的细节。
一是要懂得看图。地理不是简单的背记,必须要紧密结合地图,如果脱离了地图,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记不牢,还容易犯错。
如在中国的地形这一章节,描述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候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第一级阶梯是中国西南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为界;第二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地势明显下降,分布着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高原和盆地,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为界;第三级阶梯是第二级阶梯向东,这里主要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一定要将这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刻画在头脑中,有直观的印象。
在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的选择题第9题:从①②③④四条路线中,跨越我国三级阶梯的是?其中路线①是从包头到五指山;路线②是从广州到漠河;路线③是从阿勒泰到拉萨;路线④是从连云港到喀喇昆仑山口。
选项:A、路线①;B、路线②;C、路线③;D、路线④。
如果对地图熟悉的话,路线①跨越的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路线②都在第三级阶梯;路线③跨越的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路线④才跨越了三级阶梯。
二是要学会背记。地理的知识点很多,大多需要背记,如果记得不牢,做题时容易犯错,更别说灵活运用了。在背记过程中,要摸索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方法,这点很重要。
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必须要掌握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涵盖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内容多,很容易记混淆,这时就需要运用一些记忆的技巧了。
我想可以结合以下几点来记忆:
一是结合时事政治。如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听到“港澳台办”的说法,这是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而且它们的情况特殊,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而目前台湾是唯一尚未统一的省。
二是结合民族特点。我国有56个民族,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而5个自治区就是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政策。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排名靠前的有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除广西的简称是“桂”(这里记住“桂林山水甲天下”即可)外,其余4个的简称都包含在各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中,如宁夏的简称是“宁”、新疆的简称是“新”、西藏的简称是“藏”、内蒙古的简称是“内蒙古”。
三是结合山川河流。我国有很多名山大川,如三山五岳等,而有些省份的简称就直接用行政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或山名。以湖南为例,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直接用“湘”作为简称;安徽的简称为“皖”则是因为境内有皖山(现在的天柱山)。
四是结合车站机场。在平时旅游出行时,就可以相应记住省份的行政中心了。如武汉站、成都站,广州的白云机场、长沙的黄花机场等。“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在地理的学习中得到最好诠释。
三是要做好结合。地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如果不能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只是机械地将每一个章节分开来学,会很吃力,特别是遇到一些需要多维度分析的题目,可能会摸不着头脑。
以初二上学期的地理为例,共有4个章节: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主要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头脑中形成一幅中国疆域的地图,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中国陆地、海洋搭界的周边国家,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所处具体位置及与哪些国家搭界,中国总人口数及各省市区人口数和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少数民族地区或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状况等原因不适宜居住或人口流失等等。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非选择题第22题: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4月4日6时54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2.78度,东经85.50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问:(1)0阿里地区的改则县所属的西藏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主要少数民族是(),这里的人口密度较()。
光题目的第1小问就考了中国的地势、人口、民族等三方面的知识。而这是比较简单的,有的还会考到气候、产业等,就更加复杂了。
四是要善于分析。地理考试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运用知识得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背记。因此,当看到一个题目时,要善于分析给出的所有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题,而不能限于机械的、固化的思维,这样很容易遗漏掉一些关键点,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和方向错误,得不到正确答案。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选择题第9题: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介绍了一种神奇果柑——黄果柑,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的自然景观。“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树上以供人们观赏的一种奇观。黄果柑产地冬季气温日较差不大,日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没有严寒,无霜期长。
问: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
选项:A、春;B、夏;C、秋;D、冬。
从题干中看,“黄果柑产地冬季气温日较差不大,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没有严寒,无霜期长。”这句话是解题关键,说明通过保鲜技术让黄果柑的果实挂树过冬应该是可行的,答案应该选A,此时黄果柑的花开了,可以实现“花果同树”景观。如果选C,则是主观上只考虑到果实是秋季成熟,但题目中并没有介绍黄果柑产地夏季的气温特点,说明对题目分析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