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写作最新素材(教资作文精讲之)
教资写作最新素材(教资作文精讲之)这些北大学子的行为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起源他们对基层工作者的关爱和体恤。当代大学生不仅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更应该有人文情怀,有多大的能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关注身边事,为弱势群体发声,这是每一个心存正义的现代学子应有的思想觉悟。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成为国之栋梁、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心系社会,才是学习的初心和目的。北大学子求真务实,为后勤工人求公道、谋福利,是学以致用的表现。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断蚕食着我们仅存的人文精神,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落在娱乐明星和社会名流身上,能够看到底层工作者艰辛生活的人越来越少。北大学子此次敢于“自曝家丑”,重拾丢失已久的人情味,这是对人文精神的重建,也是感性的回归。这不仅是对学校,对整个社会也都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说完了美
科一的作文一直是教资笔试中的一个大难题,不仅占了最多的分数(50分),在文章立意和素材选择上也是难倒了一大批考生。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资料,小7会每天分享一个写作素材!素材选题来自于时事热点和古今中外经典故事,旨在通过素材的积累,给大家提供更多写作角度,启发大家的写作思路,从而无惧于“作文”这个难题,在考场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写出优秀的文章,顺利拿下资格证~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今天的主题是“大学之大”。
本文共计267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不方便阅读的同学可以点击收听下面的音频~
梅贻琦先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在就职典礼上,他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就是说,优秀的大学应当有杰出的教师,而不是只追求华丽的校舍。大学之大,在于教师;在于学问,更在于精神。高校不仅是求学的象牙塔,更是国家栋梁的摇篮。新时代优秀高校的建设,需要自由的思想、包容的态度,和一颗紧系社会的赤子之心。
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中西方的顶级名校。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名校学子都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霸,但是学习好不代表读死书,经世致用才是这些精英的目标。
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哈佛大学。2015年8月,布恩成为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新生。他怀着激动而好奇的心情,在校园中四处游玩。一次机缘巧合中,他发现法学院院徽似曾相识。哈佛大学法学院院徽图案由3捆小麦组成,借鉴了小艾萨克·罗亚尔的家族纹饰,以铭记这名富商为学院做出的贡献。原来,在这座世界知名的法学院建立前,罗亚尔家族曾经向哈佛大学捐款,设立了学校首个法学教授职位。然而,罗亚尔家族通过奴隶交易发家,罗亚尔的父亲更是一名残酷的奴隶主。此事一经传出,引起了多名哈佛大学学生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样一个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标志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学校建筑、衣服和其他纪念品上,是对逝者的冒犯,也是对学生的侮辱。于是,布恩和一些同学发起了公开请愿活动,在他写给法学院院长玛莎·米诺的公开信中指出,罗亚尔家族要为18世纪30年代中期88个奴隶的死亡负责。罗恩认为,这样一个家族的纹饰,实在不适合再出现在学校的官方公章和校服等重要位置。2016年3月,哈佛大学法学院正式宣布,废止这个使用了近80年的院徽。校长拉凯什·库拉纳发表演讲说:“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地位的法学院,更改院徽不是一件草率的事。这一议案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学校历史,而非抹杀。哈佛法学院会在两百年建院庆典会上推出新院徽,也会竭力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鼓励不同意见的发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哈佛是世界名校,法学院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的学院。更改使用多年的院徽,绝不是一件草率的事。学校之所以雷厉风行地撤换院徽,是因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情和意见,贯彻了其一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布恩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发现院徽涉嫌种族歧视之后,能够正视母校的错误,并且敢于勇敢地站出来、联合同学向学校抗议,这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以及维持正义的非凡勇气。在遭到了学生的指责和反对之后,学校并没有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鼓励大家勇敢发声、并且还对布恩等人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肯定。这体现了学校对言论自由的充分尊重,同时也说明,正义占上风的地方,自由必定盛行。面对学生的质疑,学校虚心地承认了此前的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作为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向世人展示了其勇敢承担责任、知错就改的态度。这体现了百年名校的不凡格局,和宽广的胸怀。 哈佛大学闻名世界,固然是因为其丰硕的学术成果,但通过这个事件,我们看到了这所名校的责任心和包容性,以及知错就改的宝贵态度。这些都让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说完了美国名校里振奋人心的故事,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名校学子展露出的人性光辉。2015年12月,北京大学某学生社团发布了一份《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00名北大后勤工人当中,36%的后勤工人根本没签署劳动合同。学校里的职工大部分都是劳务派遣工,很多保安连社保都没有。工人们存在严重超时加班的现象,工资却非常微薄。这份调研报告通过自媒体平台公之于众,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而北大学子们正是希望能够借此引发有关部门的注意,尽快解决此事。这种做法,可谓破除护短之传统,开风气之先。北大是中国人的北大,国家现在正立志将其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国名校,北大也要与时俱进、放眼世界,培育普世情怀。后勤工人没有劳动合同,保安无社保,贡献与收益明显不成比例,这样的管理疏漏和严重不公,不应发生在北大,也与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具备的胸怀气度不符。这次调研的发起者回应称,“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拉近学生与工人之间的距离,密切关注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思考工人命运和我们之间的紧密关联。学习换位思考,尝试着去体谅工人的辛苦。这也有利于当代学子正视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工作者,努力为工人处境的改善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这番话情真意切,打动人心,同时也足以让很多精致利己的社会精英汗颜和反思。与此同时,也展现了北大应该具备的人文精神。
这些北大学子的行为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起源他们对基层工作者的关爱和体恤。当代大学生不仅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更应该有人文情怀,有多大的能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关注身边事,为弱势群体发声,这是每一个心存正义的现代学子应有的思想觉悟。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成为国之栋梁、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心系社会,才是学习的初心和目的。北大学子求真务实,为后勤工人求公道、谋福利,是学以致用的表现。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断蚕食着我们仅存的人文精神,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落在娱乐明星和社会名流身上,能够看到底层工作者艰辛生活的人越来越少。北大学子此次敢于“自曝家丑”,重拾丢失已久的人情味,这是对人文精神的重建,也是感性的回归。这不仅是对学校,对整个社会也都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好的,到这里我们今天的两个故事就全部讲完了,咱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不论是哈佛学子呼吁学校换下带有歧视性质的院徽,还是北大学生公布后勤工人调研报告,这些看起在“揭短”的行为体现的其实都是学生们对母校深沉的爱。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有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只有这些热血青年勇担社会责任、饱含人文情怀,国家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全部内容,17出品必属精品,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在“今日头条”平家发布,一切版权归“一起考教师”所有,请勿转载。作者:高沛捷(“一起考教师”作文专项讲师)
记得收藏转发,关注“一起考教师”头条号,获取更多知识和教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