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学院(世界最早的大学)
历史上著名的学院(世界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不仅仅学术自由,管理上也十分自由。从目前流传的史料上来看,学宫并没有严格的教师编制和学生管理办法。教师与学生都来去自由,学生往往是跟随老师而来,如淳于髡“诸弟子三千人 ”,孟子“从者数百人”,田骈有“徒百人”。学宫内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各家学说可自行组织教学活动。但是想当上稷下学宫的老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资格担任学宫老师的都是当时的饱学之士,获得齐国统治者的面试允准才能进入学宫教学。而齐国政府也为老师划分了诸如“上卿”“客卿”“上大夫”和“大夫”等级别。稷下学宫促成、见证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
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及:“在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便是在分处亚欧大陆东部和西部的中国与希腊几乎同时出现了稷下学宫和柏拉图书院这两座学术机构。”由此可知,稷下学宫实质上是一座与柏拉图学院齐名的学校。
今年2月,不断见于史册的稷下学宫遗址终于被找到了,遗址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小徐村的齐故小城西门外,考古发现与流传史料基本吻合。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自桓公之后,齐国的威王、宣王也对稷下学宫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样持续了大约150余年,到了齐泯王时期,齐国势力几乎臻于巅峰,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察觉到了齐国势力膨胀而即将引来的诸国联盟,加之齐泯王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学者们也相继离开了学宫。
齐泯王十七年,秦、燕、赵、韩、魏五国联盟攻入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被迫中止运行。齐襄王复国之后,重建稷下学宫,虽然此时的稷下学宫并不乏像荀子这般当世大儒,但齐国国力的衰败也无力再支持稷下学宫的活动,而且齐国后期君主多昏庸,对学宫的学者养而不用,使得学宫更加一蹶不振。
齐王建四十四年,秦将王贲攻入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也就永远向当世学者关上了大门。
稷下学宫遗址考古现场
稷下学宫促成、见证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
稷下学宫不仅仅学术自由,管理上也十分自由。从目前流传的史料上来看,学宫并没有严格的教师编制和学生管理办法。教师与学生都来去自由,学生往往是跟随老师而来,如淳于髡“诸弟子三千人 ”,孟子“从者数百人”,田骈有“徒百人”。学宫内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各家学说可自行组织教学活动。但是想当上稷下学宫的老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资格担任学宫老师的都是当时的饱学之士,获得齐国统治者的面试允准才能进入学宫教学。而齐国政府也为老师划分了诸如“上卿”“客卿”“上大夫”和“大夫”等级别。
针对学生的管理,《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的文章,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关于当时稷下学宫学生的管理规范,《弟子职》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学规。学规中较为详细地囊括了师生关系、教学管理、学生日常起居等等,事无巨细,可见稷下学宫的自由并非绝对自由,而是在保证教学秩序下的学术科研自由。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在经济上受到了优渥的供奉,使得他们能够专心著书立说,阐释自家学说的精微大义。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这些学宫学者的著述包括《宋子》《尹文子》《公孙固》《慎子》《涓子》《田子》《接子》《孟子》《荀子》《邹子》《鲁仲连子》等等,除此之外,稷下学宫的学者们还留有一本《管子》,托名管仲所作,实际上是稷下学宫的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