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北京爱迪学校王钰涵)
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北京爱迪学校王钰涵)那时候起,钰涵产生了寻找与探索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让化学的力量提升工业中的收益,而又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科学办法。“正如经济学上‘双刃剑’的概念,煤炭工业极大地促进了GDP增长,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堆积如山的废料,甚至矿物粉尘吸入和瓦斯爆炸带来的疾病和死亡。”他喜欢上了探索煤炭背后的秘密。比如研究微机测硫仪——用来测量煤样品中硫含量的设备。他发现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非常有趣。煤样在燃烧室中加热形成硫酸,硫酸被送到电解槽中,测量其电位后,经过计算继而得到硫的含量。与以前费力又危险的测量方法相比,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并改善了工作条件。他还发现热力学是一门发人深省的学科,它对内燃机的发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者更是对工业文明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他曾经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30小时的在线热力学讲座,钰涵了解到理想气体模型的失败,以及范德瓦尔斯方程如何能更好地
约王钰涵采访的那天,是北京气温逼近21世纪以来最冷记录的日子,刚刚下课的他背着双肩包一路小跑、跑进我们的视线,朝气阳光、嘴角含笑的样子不禁让人感叹,原来青春真的有融化冰雪的力量。
老师口中的他,是以A Level A* A* A* A*、全球数理化竞赛最高奖项的傲人成绩收获帝国理工和伦敦大学学院化工专业预录取的优秀学生;而此刻我们眼中的他,是在采访中途的短暂间隙,对着ipad一脸专注做着数学题目、笔下疯狂演算,包里揣着政治哲学巨著《论再生产》的“学术狂人”。随时跳脱当下环境,迅速转换入自己的“小世界”,也会让旁人好奇,王钰涵的“小世界”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01对化学的着迷,从那幅利用自然力量创造人类文明的宏伟画面开始
王钰涵出生在一个严重依赖煤炭工业的城镇,年幼的他亲眼目睹了宏伟的碎煤机带走成吨的矿石,然后神奇地将它精炼成当地经济的生命之源的场景。他初对化学和工业的了解就是受到这些利用自然力量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工奇迹的启发。
他喜欢上了探索煤炭背后的秘密。比如研究微机测硫仪——用来测量煤样品中硫含量的设备。他发现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非常有趣。煤样在燃烧室中加热形成硫酸,硫酸被送到电解槽中,测量其电位后,经过计算继而得到硫的含量。与以前费力又危险的测量方法相比,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并改善了工作条件。
他还发现热力学是一门发人深省的学科,它对内燃机的发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者更是对工业文明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他曾经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30小时的在线热力学讲座,钰涵了解到理想气体模型的失败,以及范德瓦尔斯方程如何能更好地近似真实气体的性质。
然而,随着王钰涵知识体系的渐渐完善,他发现工业化创造了极大经济效益的生产,却也同样也伴随着牺牲:
“正如经济学上‘双刃剑’的概念,煤炭工业极大地促进了GDP增长,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堆积如山的废料,甚至矿物粉尘吸入和瓦斯爆炸带来的疾病和死亡。”
那时候起,钰涵产生了寻找与探索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让化学的力量提升工业中的收益,而又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科学办法。
在英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招生服务中心强烈推荐的ASDAN EPQ项目中,王钰涵选择将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的再利用作为研究选题,这些“人造山丘”会因放热氧化而升温,最终导致自燃并释放出有毒烟雾。在研究中,王钰涵使用滴定法测定了煤矸石中铝和硅的浓度,并探究如何从废物中提取元素,用于制造水泥或砖块等建筑材料,或作为燃料燃烧。这个项目让他看到了未来能够真正参与改变世界的途径。
“如果我们总是在工业生产中不计环境的得失,也不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真正影响,那只能说是一种‘野蛮的生产方式’,化学工程对社会真正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发挥,我更倾向于从根本上改变粗旷的生产方式,控制产出与废物的比例,用化学理论改变人类改造与利用自然的能力。”
02保持关心、保持热爱,就是我肩上名叫“人类共同体”的使命感
除了化学以外,国际时政也是王钰涵关注的领域,他在爱迪模联社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模拟联合国社团是按照国际模联的规模与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社团组织,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青年领袖。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鼓舞更多的同学心怀天下,为身边乃至世界的贫困与不公勇敢发声。
在模联社指导老师李潇的眼中,王钰涵总能运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累,惟妙惟肖地表现代表国家的特点,针对巴黎气候协议等议题,他曾代表澳大利亚起草决议草案,针对澳大利亚最严重的气候灾难——森林野火问题提出见解,通过研究、分析和解释数据,讨论全球变暖对马尔代夫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的影响。
“在担任模联社学术部长期间,他会利用自己的大局意识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我常常被他热忱讲论国际时事的样子而打动。”李潇老师这样说。
说起自己的大局意识,王钰涵提起了思想家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是一部他在研读的著作,其中的历史唯物辩证主义的思维方式,让钰涵看问题不再局限于当下单一视角,这部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分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从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为他带来了启发。《资本论》激发了王钰涵对不同人类文明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兴趣,还让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思如泉涌、立足高远。
在高中阶段,王钰涵在模联社的一次次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世界公民的意识,能够把自己希望的未来所做,放在全球范畴内重新审视,试着把整个世界的共同命运扛在自己的双肩之上。
03重新思考我的未来,不仅仅归结为“环保事业”
“如果在2019年,你问我的理想,我可能还不能清晰阐述;但经过了2020年新冠疫情,见证了那么多会被写进历史的事情后,我会以一个‘历史参与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我的未来。”
钰涵说,当那么多从未被预见的灾难一一发生,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是否与人类过度地开发地球、触及到了地球的极限有关,如果我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发展,难以想象人类的后代将会经历怎样的生活。
“我的成长环境让我感受到工业化的成本和收益,目前我正在享受利用应用化学理论提高生产标准的研究,对于即将铺展开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我相信我所学的知识将使我理解并寻找到解决全球问题的全新思路。”
眼前,这个谈及自己专注的领域便藏起初次见面的局促不安,同时开启“谈话开关”的大男孩,初来到爱迪学校的时候,还很少思考自己究竟要为他人或世界做些什么,而短短三年后,他硬是凭借憨憨的“钻劲儿”与无畏,肩负起了影响人类未来的担子,更用这份胸怀与勇气叩响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大门。而我们在亲耳聆听了这位少年的志愿后,便更有理由对他的未来充满诚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