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本着“谋师生根本发展,求学校至臻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共性中求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二十二中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背景分析,构建了以“满足共性成长需要、助力个性潜能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目标的课程体系,特色办学卓有成效。随着2020年疫情的突发,再到现在疫情的常态化,整个后疫情时代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期间,二十二中已经将信息技术逐步推进到了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记者采访了二十二中教学副校长张筠、教学主任、校长助理董爽、高三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区骨干教师闫芳。对此,老师们有话说。二十二中的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创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首任校长蔡元培,鲁迅、冰心都曾是学校语文教员。经过近百年的磨砺和完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二十二中的教学发展动力,从最初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到

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非新冠莫属,疫情突发,各行各业纷纷思考应对之策,以尽量降低疫情对自身的影响,但是于教育而言,疫情的意义也许更为特殊一些。

教育部果断决策的“停课不停学”,使得无数师生走上一条暂时完全脱离现实课堂的在线教学之路,前所未有的线上大迁徙,为中国教育未来变革留下了新的基因,搭建了新的起点。

如今,时间已过两年有余,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信息化在教育领域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时代的未来,也正加速到来。

后疫情时代,疫情时起时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备受关注。如何让信息化技术真正融入教学、实现常态化应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对信息化的实践又有何探索?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二中)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上探索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记者采访了二十二中教学副校长张筠、教学主任、校长助理董爽、高三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区骨干教师闫芳。对此,老师们有话说。

二十二中的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创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首任校长蔡元培,鲁迅、冰心都曾是学校语文教员。经过近百年的磨砺和完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二十二中的教学发展动力,从最初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到现在实施多年的“翻转教学”,二十二中的教学发展融入了创意和创新。

随着2020年疫情的突发,再到现在疫情的常态化,整个后疫情时代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期间,二十二中已经将信息技术逐步推进到了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

本着“谋师生根本发展,求学校至臻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共性中求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二十二中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背景分析,构建了以“满足共性成长需要、助力个性潜能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目标的课程体系,特色办学卓有成效。

“学校自主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实践拓展类课程、特色社团和“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从学生选课、课堂管理到课后评价的一套完整的线上教育教学管理架构,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感受大学校园的精彩。”张筠副校长向记者介绍道。

2019年,教育部启动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雄安新区、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闵行区等8个区域作为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率先进行智能时代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东城区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注重学习环境的融通,依托北京市数字学校、东城区数字资源平台构建了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和共享通道,形成了市、区、校三级协同的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二十二中充分利用该平台提供的便利,补充老师的“弹药库”,让老师做到教学资源随取随用。

除此之外,二十二中自身也拥有庞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储备,自2007年起,将“微课”引入到教学中。包含课前的预习型微课,课中的难点解决型微课,课后的专题复习型微课,针对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环节的解决过程,老师自行录制微课,并将这些微课统一放在了同一个平台,供学生随时观看。至今,这样的微课已经有上万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十二中不断优化线上教育平台,最终选择了ClassIn教与学管理系统。截止目前,二十二中及其联盟校二十一中已将线上教学全部部署在了ClassIn。

之所以选择该系统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其一,在东城区教委关于智慧教育的战略部署中,ClassIn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校方全面收集了老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从平台功能、课堂交互性、团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综合考量后决定。其三,该系统技术支持很到位,服务十分周到。

董爽主任表示,“该平台因其功能的多样性,导致很多初次使用的老师不会使用,但是服务人员面面俱到,他们会提前将课程建好,老师只需点击链接即可进入班级教室上课。平日里也会分享很多视频教程,将功能使用植入到教学场景中,帮助老师们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

“ClassIn的团队24小时提供全天候服务,即使老师们凌晨两点提问题,服务人员也会不厌其烦的逐步指导。”提起该团队的服务,张筠副校长如此说道。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1)

图注:二十二中特级教师 李红的课堂

翻转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翻转课堂在二十二中已践行多年。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前让学生借助微课提前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课中,由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课后,学生再巩固学习,加深理解,总结提升。翻转课堂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并最终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翻转教学更多的是凸显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提前让学生通过微课等多种方式进行预习并提出问题,利用课堂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起到桥梁和点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助力及时采集和呈现学生的成果。张筠副校长介绍,“线上教学期间,在我校语文特级教师柴荣的课上,老师通过使用ClassIn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成果展示,实现了与线下教学相同的效果。”

翻转教学的理念不仅体现在非毕业年级的新课教学上,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也同样适用。由于不再是新课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有更多深入思考的时间,比如针对学生在某场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因此老师们要有翻转教学的思维模式。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查漏补缺,“考虑到每位学生查漏补缺的点是不一样的,我会每天指定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在课上分享自己查漏补缺的点。”闫芳老师向记者介绍道。

同时,闫老师也会提前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主题分享。因为有了提前准备,学生甚至准备了电子板书或文稿,课堂互动效率也大大提高。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近代物理发展主线”“光电效应专题”“电磁感应中的双棒切割问题”“动量定理解决粒子流冲击力问题”“个性化的查漏补缺”等主题,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这同样也是有准备的课堂互动,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思维模式。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2)

图注:闫芳老师授权学生板演

提升教师备课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化工具的不断使用,我的备课效率也在不断提升。”闫老师表示,她会在每节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将整节课需要用到的文档、视频、音频、PPT、教材等文件打开,在正式上课时直接选择对应的文件即可,再配合强大的板书功能,提高效率,节省课堂的宝贵时间。

“在高三二模考试后,我一边线上阅卷,一边打开ClassIn的备课教室,将学生错误率高的典型试题截图放到黑板上,保存成板书,在上课时直接打开讲解即可。”

对于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让闫老师彻底“告别”了U盘。“从去年12月份使用了ClassIn开始,我就不带U盘了,所有教学相关材料都放到云盘中,上课时随时调用。而且我们备课组经常利用资料共享功能,每位老师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将新资料分享给其他教师。”

随着信息化技术使用的不断深入,为了实现流畅的线上教学全流程,保证线上课堂交互性,董主任总结出了一套可复用的经验。

首先,要确保教师端的硬件设备及网络环境。老师的笔记本电脑最好自带触屏功能,这样可以直接在电子黑板上书写,如果不能触屏,则需配备手写板,保证线上课堂与学生板书沟通的流畅性。其次,学生端也要保证硬件设备的齐全,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协同书写板书。除了电脑,学生家里还需配备打印机,在线上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将试卷打印作答更加便捷,学生可以圈画重点内容,在一旁做简单的演算。董爽主任表示,“不管是疫情的产生,还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张筠是二十二中的教学副校长,同时也是一名一线化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她经常使用虚拟实验功能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实验操作严谨规范,实验现象清晰可见,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会同步出现在屏幕上,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

这个功能同样受到了闫芳老师的青睐,“物理有很多复杂且抽象的实验题学生们不好理解,这时候我会用到虚拟实验功能,提前将这些实验题做成动画,在讲到这道题时给学生播放,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3)

图注:张筠副校长使用ClassIn为居家学生上课

谈到线上教学期间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张筠副校长表示,老师们通过平台上各种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比如骰子、奖杯、随机选人、定时器、答题器等。在一位政治老师的课上,老师通过答题器让学生选择“阵营”,组成辩论队,将课堂“交给学生”,促进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居家的学生参与其中。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4)

图注:答题器显示学生作答数据

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的今天,相比于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更是普遍。如何更好地破除空间阻碍,将线上线下的学生融为一体,实现1 1大于2的效果,张筠副校长有她自己的看法 “如何让混合式教学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取决于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课堂设计,以及老师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

二十二中始终强调,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将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

此前,二十二中高三师生曾尝试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疫情不断反复,班上个别学生被居家隔离,了解到ClassIn的智慧教室功能专门适用于混合式教学场景,老师可以使用大屏触控黑板设备,因此我们尝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董主任向记者介绍道。

因为部分老师习惯在电子屏幕之外的黑板上进行演算推理,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可以看到老师的全部动作,二十二中在高三教室内安装了摄像头,对准老师和黑板。此外这个摄像头还带收音功能,居家的学生也能更加清晰的听到老师和班里同学的讲话。

北京142中学教学质量(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之路)(5)

图注:二十二中教学主任、校长助理董爽对居家学生进行课前讲话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鼓励教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重要用户,是学校信息化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实践主体。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核心是应用,前提是理念。

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中,二十二中作为首批试点校,全员推广信息技术,为老师们提供了多种信息技术相关平台,也让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老师们在教学上已经更加得心应手。

据张筠副校长介绍,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二十二中一直在努力。要求全校教师使用ClassIn平台进行教学,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会,将培训的收获应用到课堂中,在用中去学,在学中去用,形成良性闭环。创造信息化技术使用的环境,激发每位教师的内驱力,鼓励教师之间互帮互学,互相分享平台上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

董主任告诉记者,二十二中组织了巡课、听课教师团,定期举办教研组会,各年级各学科的骨干教师要听教研组内所有老师的课,通过教研组会让每位老师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发现自身问题,相互交流沟通,彼此分享线上教学经验。

闫老师表示,“我在听完每一位老师的课后,都会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录制成小视频,发到教研组群,同时我也通过ClassIn的官方视频号找到可以帮助优化、解决这些问题的线上小工具,同步发到教研组群,让其他老师快速了解不同场景下对应使用的工具,帮助老师们提升课堂效果。这种教研方式切实有效。”

二十二中老师们在点评学生作业、课堂环节设计等方面都非常专业,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需要协同教研,一起学习。

在教研方面,二十二中、二十一中联盟校多次开展校际间集体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限于联盟校之间,接下来,我们希望尝试利用双师课堂开展跨区域的联合教研,依托技术的支持,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抓好名学科基地建设,发挥辐射作用。”张筠副校长如此说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各种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主动拥抱技术,并且愿意将技术与教学相互融合。董主任介绍,目前二十二中的很多老师都愿意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22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表示:“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抓住有利机遇,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是当下所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