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忆同窗悼词(怀念已故师友锲而不舍)

忆同窗悼词(怀念已故师友锲而不舍)

忆同窗悼词(怀念已故师友锲而不舍)(1)

李泉生前照(何香提供)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银川“花园公墓”深切悼念李泉同学不幸逝世。李泉同学于1955年8月3日出生在宁夏中宁县白马乡新田村二队一农民家中,在其漫漫的创业征程上,不幸身患不治之症,虽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0日3时15分溘然去世,享年67岁。回首李泉同学短暂而光彩的人生历程,可以说是自强不息、执着追求、顽强拼搏、春华秋实的一生。他无愧于改革开放事业的创业者,杞乡人民的优秀代表;更是父母的孝顺儿子,兄弟姊妹的忠厚兄长,爱妻相濡以沫的模范丈夫,儿孙后辈敬仰爱戴的慈祥父亲、爷爷。他的突然离世,不仅使他的家人悲痛欲绝、寸断肝肠,也使吾辈同仁痛心疾首、泪洒灵前。 曾记得:那是48年前的1973年初春,刚刚18岁的李泉与鸣沙中学第二届高中生一起考入了当年令人向往而又赫赫有名的鸣沙中学。在两年半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他是那样的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诚实友善、乐于助人,在各方面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这也为他后来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生根基。曾记得:高中毕业后他即被招录到县化肥厂工作,有幸成为中宁县化肥厂的首批建设者。从1975年到1984年,在长达十年的生产建设中,风华正茂的李泉爱岗敬业、勤学苦练,不断进取、表现优异,曾先后担任了大班班长、车间主任、厂团委书记等重任,成为当年化肥厂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坚骨干,为该厂的辉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其成绩突出,他于1984年被组织任命为拿着宁夏中宁县枸杞制品厂副厂长。曾记得: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李泉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勇敢投身于县办枸杞制品厂的承包经营。作为该企业的承包法人代表,在1987年到1994年长达8年的艰苦创业中,他团结带领全厂职工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研发生产出一系列枸杞新产品,为全县枸杞的提质增效开辟了崭新渠道,为家乡父老增加收入拓展了广阔空间。作为中宁枸杞产品研发生产的早期创始人,他的实践探索为这一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也以其火热的青春年华书写出自己的人生辉煌。曾记得:志存高远,永不懈怠的他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又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投向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李泉于1995年挺进首府银川,继续从事令他心驰神往的枸杞、红枣及酒类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他又于2006年果敢地开启了新的人生创业史,围绕新型环保节能改造,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煤改电清洁供暖项目,着力为改善环境质量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望李泉同学67年的人生历程,不难看出他跨出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多么艰辛豪迈,平凡而充实。在一般人看来,已到了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了,而他依然在创业的道路上坚忍不拔、默默奉献。这确实值得吾辈弟兄钦佩赞叹!常言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我们的心目中,李泉同学不仅是一位干事创业志士仁人,也是一位情深意切的热血儿男。李泉在李氏家族8个弟兄中排行老大,成婚后又是爱人何湘家7个姊妹中的兄长。面对日渐年迈的双方父母和诸多弟妹,他勇敢地扛起了赡养老人、扶帮弟妹的神圣职责。多少年来,他精心呵护照料双方父母老人的生活起居,倾其所能帮扶引领14个弟妹事业有成,安家乐业。在弟妹们的心中,他既是威严宽厚的兄长,更像是仁慈善良的父亲。现如今,诸位弟妹及其后辈都家庭兴旺,生活美满幸福;健在的两位老母——李泉的母亲和爱人何湘的母亲,均过80高寿,且身体健康,而他却因劳累过度,身患绝症,英年早逝——怎不叫人悲痛惋惜。这真是“举目望亲亲不在,低头思恩恩难忘”!“魂归天宇风云泣,名留人间草木春”。李泉在我们众多同学、同事、朋友之中,可谓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强者,干事创业的精英,志存高远的人杰,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他的精神境界,人格情操,坚强意志,处世之道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的好同学、好兄弟——李泉走了,我们只能默默地为他祈祷————愿苍天保佑李泉,驾鹤西去去平安,一路好走上西天。

2021年3月22日于银川

(此悼词由鸣沙中学校友侯福华执笔,杨森林、胡福秀、王学仁、王永常、张立德等同学修改,高学祥同学在银川李泉告别仪式上宣读致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