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亲身经历(一座家长亲手建造的地狱)
豫章书院亲身经历(一座家长亲手建造的地狱)这两个事件的戏剧性重合,似乎让人看到了希望。人民网报道截图。曾经被家长骗进豫章书院的女生也鼓起勇气面对镜头,讲述自己和其他孩子因遭受不了非人待遇而自杀的过往;受害女生接受采访的截图。二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七年来首次大修——其中不仅包含了电影《少年的你》反映的校园欺凌问题,还首次涉及了之前的盲区:网戒学校的规范。
◆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云图 | 隐形生活 | 潘神的迷宫 | ……
最近,有两件新闻很引人关注。
一是豫章书院又“火”了。
一位化名为“温柔JUNZ”的志愿者在B站讲述了帮助受害学生的志愿者们被豫章书院骚扰、威胁,甚至被逼到自杀的遭遇;
曾经被家长骗进豫章书院的女生也鼓起勇气面对镜头,讲述自己和其他孩子因遭受不了非人待遇而自杀的过往;
受害女生接受采访的截图。
二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七年来首次大修——其中不仅包含了电影《少年的你》反映的校园欺凌问题,还首次涉及了之前的盲区:网戒学校的规范。
人民网报道截图。
这两个事件的戏剧性重合,似乎让人看到了希望。
现在,豫章书院和“杨永信们”的末日是不是终于到了呢?
01
打不死的豫章书院
被逼到自杀的志愿者
2013年,吴军豹在江西南昌创办了一所民办培训机构“豫章书院”。
书院方称,他们做的是“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工作”,专门管那些“家长管不住、学校管不了、刑法够不着”的坏孩子,要用“国学”感化问题少年。
豫章书院。
于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用半骗、半哄,甚至是绑架的方式把孩子送来,交上半年3万多的巨额学费,满心希望就此换个听话的孩子回去。
而被送进了豫章书院的孩子,则开始了漫长的噩梦。
刚进书院,他们会被独自扔到一个小黑屋里,每天只给少量的水和面糊,吃喝拉撒都在这里。
女生被解掉内衣,男生则被扒光、剃头,剥夺你的感知,践踏你作为人的尊严,先关上几天再说。
等到可以出去的时候,人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了。
而更可怕的噩梦,还在等着他们。
尽管家长在送孩子进书院之前就已经被告知,“山长”们会采用体罚的方式规训孩子,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会在里面遭受怎样的痛苦:
这里的体罚,是用铁尺、“龙鞭”,把孩子的手脚打出淤青;
是当一个9岁的小女孩想逃跑,被一群大人当众用钢条打到惨叫不止;
豫章书院受害学生被打的淤青。
是用老虎凳对待一个13岁的女孩子;
有的家长因为儿子是跨性别者、同性恋,就把孩子送来书院,结果没想到教官直接猥亵孩子;
更有女生指证,在书院期间遭受了“山长”性侵……
书院是全封闭式的,孩子无法和家长、外界联系,他们只能在黑暗中忍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因为受不了暴力和羞辱,很多孩子用自杀来结束折磨:
一个男生摔碎了塑料水杯,用碎片硬生生地割腕,把手腕割得伤痕累累。被制止之后,他迎来的,依旧是一顿鞭打;
还有一个学生吞洗衣液自杀,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山长”们不敢签字,书院方也不通知家长,于是把他带回学院,用硬生生灌水的方式“洗胃”,让他不断呕吐,直至喉咙呕出血;
还有一些自杀“成功”的孩子,已经没有机会向媒体和大众讲出他们的遭遇……
尽管关于豫章的新闻层出不穷,就连央视都出了三期节目质疑,书院却依旧办得风生水起。
据说,在被调查关停后,它们换了个名字照样营业,依旧有无数家长把孩子往地狱里送。
与此同时,“山长”们拿着家长们送上来的钱,开始对曝光豫章书院黑暗的媒体和帮助孩子们的志愿者下手了。
在B站的弹幕里,有很多人提到这个勇敢站出来诉说自己遭遇的女孩“很漂亮”,但隔着屏幕的我们却不知道,这些站出来揭露豫章学院的学生、志愿者经历了怎样的噩梦和威胁。
豫章书院受害学生接受采访。
志愿者们的私人隐私被曝光,无数骚扰电话打到他们的私人手机上——死亡威胁、性骚扰纷沓而至。
他们收到断手的图片,被威胁说“这就是你的下场”。
一个从事游戏策划的志愿者工作信息被曝光,于是公司也受到了骚扰,导致他被公司辞退;
而女生志愿者子沐受到的骚扰更加升级,不断有人往她的手机发短信说:“小妹妹长得一般般,但是身材挺好的,你这么有闲心雅兴去管那些莫名其妙的事,不能出来陪哥哥们玩玩?哥哥们有钱给你,省得你找个男朋友,还让他两地来回跑。”
在她患抑郁、不堪其扰自杀后,骚扰者给其他志愿者发信息炫耀:“子沐已经自杀,下一个就是你。”
在这些志愿者里,有的人已经和“网戒学校”斗争了十多年,但这场战役实在是太难了。
我们不知道志愿者们能不能撑得下去。
我们更不知道,这群拿着家长的钱、残害孩子的人还要嚣张多久。
02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
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对于中国人,杨永信和“13号室”一定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2009年,临沂网戒中心的暴利黑幕被媒体曝光。一个“治疗”青少年网瘾的的“权威机构”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在这里,不听话的网瘾少年被家长送到杨永信手里囚禁起来,与外界隔离。
“治疗”网瘾的方法是什么呢?
电击—— 一个早就被淘汰、没有获得过批准的伪科学疗法。
如果孩子们不听话,就要被杨叫兽按在治疗床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电到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
据报道,有一个女孩从网戒中心回家后,不堪重压自杀了,结果她痊愈后,再次被父母送回了网戒中心。
杨永信一边电,一边笑着问她:“以后还自杀吗?”
无数孩子在这里精神崩溃,甚至自杀死去,但依旧有无数家长视网戒中心为救命稻草,争先恐后地把孩子往这送。
为什么?
因为能有幸从网戒中心活着走出来的孩子,会变得“听话”、“乖巧”。
他们甚至对着父母和杨永信感恩戴德,连连下跪。
这是听话、孝顺吗?这是怕!
他们是在教育孩子吗?他们是在驯兽!
那些孩子就像农场里的牲口、马戏团里的动物,被打怕了、电怕了!
果麦麦特别想问那些把孩子送进网戒中心的家长:
你这么爱你孩子,你怎么不去被电一电呢?
在大众的关注和媒体的曝光后,临沂网戒中心很快被关停,大家也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2016年,一篇《中国还有多少个杨永信》的文章再次刷屏,原来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死灰复燃,依旧在营业。
2018年10月,曾经臭名昭著的“网戒中心13室”,竟然再度传出了惨叫声。
杨叫兽继续释放着他的十万伏特,收着家长奉上的高额“治疗费”,几年下来轻轻松松就实现了“挣他一个亿”的小目标。
二十一世纪,法治社会,如此现实魔幻主义,马尔克斯都不敢这么写!
在媒体和大众的持续关注下,经证实,临沂网戒中心已经彻底关停,很多一直关注此事件、为此出力的人们不断感叹看到了希望,欣喜不已。
但是你以为,中国只有一个豫章书院,只有一个杨永信吗?
不是的。
据调查,在我国,类似于临沂网戒中心和豫章书院这样的所谓“学校”,至少有2000余家。
豫章学院的前身,也是一个“网戒学校”。
在政府加强监管之后,这些学校大多采用挂牌的方式经营。
地狱空荡荡,豫章书院和“杨永信们”依旧在人间。
03
孩子”病“了,
大人们和家庭的病谁来治呢?
你可能以为,经过媒体的曝光和志愿者的努力,家长们就不会再把孩子往这样的地方送了。
可惜,我们错了。
很多曾经把孩子送进豫章书院的父母表示,如果学校没出事,他们还会再把孩子送进去。
——哪怕他们的孩子出来之后已经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家人怀有很强的戒备心,多年来不愿意开口叫他们一声爸妈。
从豫章书院出来的人,长大后依然无法原谅父母。
在很长一段时间,果麦麦一直觉得像豫章学院、网戒中心和那些耸人听闻的恶行只存在于新闻里,但令人惊讶的是,我一个15岁的小侄子,因为早恋和叛逆,就被父母骗进了成都一个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学校”。
一送进去,孩子就被剃掉了头发,被封闭起来“训诫”。
他的父母明知道学校是没有资质的,却依旧选择相信教官,而不是听一听亲人们的劝告,就连其他亲人问起学校名字,他们都不愿意透露——因为他们怕我们一举报,学校就没了。
孩子们在学校遭受的一切,就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陌生人都不忍直视,为什么家长们依旧执迷不悔地把孩子往火坑里送呢?
在柴静的一个采访里,我们得到了答案。
面对把孩子送进网戒中心的家长,柴静问了几个问题,让有这些情况的家长举手。
“你们中是否曾对孩子有过溺爱?
是否因为过忙而忽略孩子?
是否因为夫妻关系不好,发泄在孩子身上的?
是否在言语中刺伤孩子?”
你猜结果如何?
家长们齐刷刷地举手。
上面那些不顾及孩子、伤害孩子的事,他们全都做过。
何其讽刺。
这些失职的家长,不懂得怎么好好教育孩子,也不想着怎么弥补以往的伤害,就指望着交点钱,让豫章学院、杨永信给他们送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回去。
果麦麦不禁想起了郑渊洁的一句话:
“有人把孩子送到一个地方治疗网瘾,实际上是父母有问题,应该先给父母治病。”
窦文涛也曾在《圆桌派》中指出:“藏在父母心中的控制欲,是家庭最大的灾难。”
圆桌派截图。
当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出了问题,家长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弄明白原因,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要改造孩子,而且是要立刻把孩子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是地狱的“网戒学校”,就变成了家长们眼中的“天堂”。
支持豫章书院的家长们。
“有需求,就有市场。”
像豫章学院、网戒中心这样的人间地狱,其实是由家长们一手缔造的。
孩子是出现了问题,需要被好好教育,但家长和家庭的病,谁来治呢?
04 《未成年人保护法》七年来首次大修
豫章书院和”杨永信们“的末日还远吗?
曾经,我们的社会似乎默认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有权为孩子做出任何决定——哪怕是父母把孩子送进豫章学院、网戒学校,旁人也无法制止、干涉。
但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律已经开始反思一个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已经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当父母不够合格,家庭出了问题,而对青少年造成了伤害时,社会和法律可以介入进行规范、修正。
草案修订内容截图。
正如一直为受害的孩子们发声、奔走的志愿者@温柔JUNZ 说的:“有了这条法律,所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的受害学生去派出所报案都会得到受理,事件会获得充分调查。”
这些志愿者的努力没有白费,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也没有白费。
就像鲁迅所说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立法,是很多志愿者和受害学生争取到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从此,网戒学校,不再是法外之地;
家长的许可,不能再成其为恶行的保护伞。
但这,还远远不够。
正如微博网友所言:“让网戒-择差教育这个产业土崩瓦解,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法律上禁止以虐待殴打等暴力方式戒网瘾是一方面,但最根本的是,要把家长以‘爱’的名义任意支配孩子的这样一种文化糟粕彻底铲除。
唯其如此,这些机构才能没有生存的土壤,也能让孩子们在家和正常的学校里也能健康安全地成长。”
我们只希望,在取得第一个成果和进步之后,法律能越来越完善。
到那时,社会和家庭才真正能成为少年们成长的乐园,而不是地狱。
#互动话题#
你怎么看待“网戒中心”的问题?
如果是你,会怎么给草案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