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特级数学老师整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特级数学老师整理)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1.3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2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更多资料请关注小学资源园地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 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1.2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1.3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1.4 改写和省略
1、使学生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1.5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1.6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1、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
2、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1.7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改写。
2、使学生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8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9 “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2.1(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 测量菜地、果园、广场占地面积 ;“平方千米”→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3)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2 面积单位换算。
(1)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2)进率10000: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3)进率1000000: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
2.3 会填适当的面积单位。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3.1 直线 射线和角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3.2 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3 角的分类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4 角的画法和 角的巩固练习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4.1 口算乘法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2 笔算乘法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3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4.4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4.5 积的变化规律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6 乘法估算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1 垂直与平行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5.2 画垂线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3 画平行线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5.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5.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1 口算除法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6.2 笔算除法(1)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6.3 笔算除法(2)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6.4 笔算除法(3)
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6.5 笔算除法(4)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6.6 商的变化规律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6.7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7.1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7.2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7.3 实践活动 你寄过贺卡吗?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