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人之初”是属于人的“鸿蒙”由于人在受教育之前也是处于这样的混沌状态,后人又以“鸿蒙”来谈论启蒙教育:“试问鸿蒙初辟,哪分贫富贵贱”,由此催生出“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教育词句。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盘古破鸿蒙”、或是孙悟空“打破顽冥”从石头中一跃而生、还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2001太空漫游》开启了宇宙初开的篇章,“鸿蒙”代表的都是开篇式的“刹那光辉”。在我国古籍当中,“鸿蒙”则是用于描述“万物伊始、混沌初开”的一个词汇。《淮南子·道应训》里说:“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因“混沌”与“浑噩”同义,韩愈也在《嘲鼾睡》里说:“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狠”。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最近,名为“鸿蒙”的华为操作系统引发了人们的热论。

有人说这名称大气磅礴;有人说“鸿蒙”再华丽也只是一瞬间的过程,因为宇宙初开、烟花盛放也仅一刹那而已;用“一刹那”的光辉灿烂去作为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名称,看上去确实不够妥当。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1)

确实,“鸿蒙”代表的只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时间状态,对我国古人来说,“启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漫漫人生长路均始于幼年时期的启蒙教育。

“鸿蒙”的意义在于初启,具有短暂、混沌的特征

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盘古破鸿蒙”、或是孙悟空“打破顽冥”从石头中一跃而生、还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2001太空漫游》开启了宇宙初开的篇章,“鸿蒙”代表的都是开篇式的“刹那光辉”。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2)

在我国古籍当中,“鸿蒙”则是用于描述“万物伊始、混沌初开”的一个词汇。

《淮南子·道应训》里说:“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因“混沌”与“浑噩”同义,韩愈也在《嘲鼾睡》里说:“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狠”。

由于人在受教育之前也是处于这样的混沌状态,后人又以“鸿蒙”来谈论启蒙教育:“试问鸿蒙初辟,哪分贫富贵贱”,由此催生出“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教育词句。

“人之初”时正因为“鸿蒙”,所以才需要“开蒙、启蒙”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3)

“人之初”是属于人的“鸿蒙”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经》的首句,正是古人接受启蒙教育时要学习到的第一句话,古人的整个幼年教育体系就称之为“蒙学”,相关学馆就是“蒙馆”,类似于今天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体系。

我国的传统蒙学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为主,基本都要在四岁之后才能开始学习。

如果以“0岁初诞、4岁启蒙、18岁成人“给一个人划分成长阶段,那么“鸿蒙”最多就只代表着”0岁“时候的状态、连4岁之前的“牙牙学语”都无法代表。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4)

初启蒙时的典籍《三字经》

“鸿蒙”之后,自然就意味着之后漫长的“启蒙”之路。在4~18岁之间,各人因天资程度虽各有差异,但基本都以18岁为成人成材的分水岭。

《史记·贾生传》说:“贾生,年十八,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之名正是始于《史记》。

一个古人连秀才都不是,根本就谈不上是人才, 因而4~18岁就成了古人成才路上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启蒙成败直接决定了古人的一生。

古代启蒙教育:漫长的“脱萌”过程、“鸿蒙”无法决定人的将来成就

古人对启蒙教育非常重视,除了以上提及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典籍之外,还有《千家诗》,与前述典籍组成了““三百千千”,即古代私塾里的通用教材。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5)

古代启蒙教育与“三百千千”

在学习这些典籍之外,古人还有大量勤奋好学的人物故事用以激励学童们,在为“四书五经”(相当于中学、大学教材)打基础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灌输传统儒学中的“仁”、教育孩子教孩子如何做人。

在以上教材当中,《三字经》教育孩子做人、《百家姓》教育孩子认识社会、《千字文》教育他们初识自然科学,《千家诗》就综合了“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咏物题画”等题材,相当于一种汇总性的课外读物。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些“幼儿园教材”种类并不多,内容却已包罗万象,也是其后“小艺”的研读基础。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6)

私塾是古代启蒙教育中最广泛的场所

《汉书·艺文志》里说:“古者八岁入小学”,古代小学学的就是“小艺”,即“诗、书、礼、乐”。《大戴礼·保傅篇》里也有述:“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学小艺、履小节,就是启蒙教育中的“小学内容”,而“大艺”就是经、史、子、集等中高等教育内容了,已不再属于启蒙教育的范畴。

从“幼儿园”到“小学”,古人还专门组织了“孟母三迁、孟母断机、囊萤映雪、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负薪挂角、孙敬悬发“等许多典故故事。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7)

各自历史典故也是重要的启蒙内容

具体内容这里就不详述了,我们只需知道的是,每一个成材的古人,无不熟知以上启蒙教育的内容、无不经历过十几年的启蒙教育。

从启蒙角度说,“鸿蒙”的“蒙”其实就是一种“萌”:懵懂、趣致、呆萌,说好点就是“充满童趣”,说现实点难听点就是“幼稚”、尚有漫长的成长之路要走,不过,这也是万物自诞生之初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人能单凭“鸿蒙”决定它的将来成就。

不同的“鸿蒙”状态对启蒙教育的影响

虽说人之初生无分贵贱,但那只是理想的说法而已;现实中,你出生在帝王贵胄之家与出生在贫民之家,区别还是很大的。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8)

成人礼也意味着启蒙教育的终点

《孟子·滕文公上》记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根据“人之鸿蒙”的地域,古代的地方启蒙教育也根据区域大小设置了塾、庠、序、校等不同规模等级的教育场所,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庠、序、校);乡学中的优秀者,可可升入国学(国家直属教育机构)。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这样的“东西”划分直接决定了启蒙教育的质量,贵族学校跟平民学校自然是不同的。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9)

孔子兴起了我国规模最大的私学教育模式

今天戏称一个人的出身好就是“投胎得很有技巧”,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人的“鸿蒙状态”之别。

为了打破人的出身藩篱,民间私学的兴起就很好弥补了这一局限,其中尤以春秋时期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要不他怎么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秦相李斯曾颁“禁私学令”,民间教育水平的低下也成了秦早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并不禁止私学,于是以“塾”为主的民间启蒙教育模式获得了空前发展,由汉代一直延续到了民国!

被神化的“帝王鸿蒙”:愚民之举、君权神授的编造

“鸿蒙”既无关人的今后成就,不过当一个古人经过系统化的启蒙教育、最终晋身帝王之后,就会开始对外编造自己独有的“鸿蒙”神迹故事,即所谓的“帝王异象”。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10)

帝王们的“鸿蒙”:信不信由你

比如刘邦,就以出生时“金光罩屋”来描述自己的“鸿蒙神迹”;曹丕也说自己出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征,非人臣之气”;杨广则说“有红光竟天,宫中甚惊,是时牛马皆鸣”。

至于远古时期的帝王,其诞生就更是纯属“神话故事”了,跟孙悟空等无异。比如女登出游时,一条神龙从天而降萦绕其身,之后女登有孕诞下了炎帝;《史记·五帝本纪》里的黄帝就更是“生而神灵”,其形象直接就是一位天神。

诸如此类的“帝王鸿蒙”事例很多,无非都为了夸张自己“鸿蒙”得多么与众不同、所以注定会当上帝王。

华为“鸿蒙”:类似古人的启蒙之路无法跳越,启蒙成败直接决定其命运

鸿蒙的起源在哪里(意味着之后的漫长)(11)

鸿蒙之路:由“萌”伊始

今天的我们当然知道,帝王们的“鸿蒙故事”都是在他们为帝后才出现的,如果华为的“鸿蒙”系统在日后会非常成功,那么它今天的“鸿蒙”之名就会显得很有前瞻性、颇有点“王者气象”的意思。

可是关于这一点,现在谁能看得出它以后的命运会是如何呢?

如果“鸿蒙”是它的产生伊始阶段,后面就还有很长的一段启蒙之路要走;这一路走得如何,古人尚需经历十几年的蒙学阶段,华为“鸿蒙”所需的时间就尚是未知数了,能否登顶”王者“就更是渺茫。

可如果不是为了登顶”王者“,它的诞生及“鸿蒙”对国人又意义何在?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