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下二十四节气歌(小学二年级学生必知)
二年级上下二十四节气歌(小学二年级学生必知)春雨惊春清谷天,春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歌》接下来于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深度了解一下这二十四个节气:小学二年级学生必知:《二十四节气歌》解析,全面,建议收藏诗歌欣赏: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或分享,抄袭必究!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首诗歌,名字叫《二十四节气歌》,我们全班57名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可以说闭着眼睛都会背,但是具体节气交节时间以及相关知识却没有一位同学能够讲全。
一直到现在当我再次教我的学生这首诗歌时,学生对于节气知识也只是略知一二,于是我花了将近两堂课的时间将《二十四节气歌》的具体内容讲给孩子们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二十四节气歌》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这首诗歌谣也是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组成的小诗歌。
接下来于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深度了解一下这二十四个节气:
小学二年级学生必知:《二十四节气歌》解析,全面,建议收藏
诗歌欣赏: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诗歌意思:
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 zhé)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为“开始”“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万物生长、风和日丽的春季。
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20日开始,至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节气表明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气温升高。
惊蛰:又名“启蛰”,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春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交节,春分预示着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越冬植物进入生长阶段。
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交节,清明节也是传统春祭节日,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郊游。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秧苗初插、农作物茁壮成长。
立夏:每年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小满: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的到来预示着进入持续且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
芒种: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比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夏至:每年公历6月21-22日交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夏至有拜神祭祖之俗,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另外夏至还有“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小暑: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即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十分热。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小暑意味着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大暑:每年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意味着炎热之极、雷暴、台风十分频繁。
立秋: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起点,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处暑: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白露: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炎热基本结束,也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秋分:每年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
寒露: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节气,寒露节气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温差较大,早晨和夜晚气温寒凉。
霜降: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交节,“霜降”冷空气南下,天气越来越冷,我国南方地区早晚较冷;而北方部分地区早已入冬,部分地区温度已降到0摄氏度以下。
立冬:每年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出现转折并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小雪: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交节,“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大雪:每年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并出现降温、降雨、下雪等恶劣天气。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北方地区则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
小寒: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到来意味着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
大寒: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是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全年最低气温一般都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以上为今天的全部内容,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不妨参考一下,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咨询或讨论~
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word版资料获取步骤:1、点击头像进入主页并关注;2、点击私信发“学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