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授说招研究生不要(有教授说招研究生不要)
有教授说招研究生不要(有教授说招研究生不要)① 专业不相符的邮件;他说每天都能够收到几十封考研调剂的邮件,有三类邮件我一般不会回。相信,这是很多同学引以为傲的大学经历,有不少同学都会拿出来说。但是,看完下面这位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的言论以后,你可能就不会再这么想了。这位研究生导师来自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个习
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很多考生都在联系导师。
然后,在发给导师的邮件中,你肯定少不了一些个人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介绍。
比如,“大学学生会经历”。
相信,这是很多同学引以为傲的大学经历,有不少同学都会拿出来说。
但是,看完下面这位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的言论以后,你可能就不会再这么想了。
这位研究生导师来自重庆工商大学。
他说每天都能够收到几十封考研调剂的邮件,有三类邮件我一般不会回。
① 专业不相符的邮件;
② 标榜有学生会经历的邮件;
③ 家长代考生发的邮件。
对于第一条与第三条完全可以理解,也能够说得通。
但是,争议比较大的可能就是第二条了,因为,关于这一条的言论也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很多人认为教授过于“敏感”,学生会也得客观看待,至少在表达能力上,有学生会经历的学生确实要更强一些。
还有人认为,对于第二种情况也要辩证看待,不能直接一棍子“打死”。
毕竟,如果考生其他方面都特别优秀的话,不能因为有学生会工作经历就直接全盘否定他。
当然,也有考生与这位教授持有相同的观点,对有大学学生会工作经历的同学评价也过于负面,认为他们“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拿着鸡毛当令箭”。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教授的言论到底是不是对学生会的一种偏见呢。
这是否是对学生会的一种“偏见”?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大学学生会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与学校之间更好的交流。
而学生能够进入学生会工作,本来就是一种优秀的表现,看看大一新生开学时的学生会招新面试竞争激烈程度就知道了。
所以说,对于有学生会工作经历的考生,不能全盘否定,还是应该结合其他方面综合来考量。
而像这些大学教授,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偏见”,主要原因还是拜有些学生会工作人员所赐。
正可谓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而文章开头的这位重庆工商大学的教授,也正是受到这种“负面”新闻的影响,继而对整个学生会工作过的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偏见。
比如,这位教授受到“武汉大学白翔宇事件”的刺激,又让他再次产生了对大学学生会的“厌恶”。
这次,他直接说:“考研有学生报我,如果他标榜自己的学生会经历,那我坚决不要”。
乃至于他已经开始质疑大学学生会存在的意义,以及他们所做事情的意义。
不得不说,这位教授对大学学生会的偏见确实比较大。
那么,很多考生可能会有个疑问,那我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以及考研复试的个人简历中,到底要不要提自己的学生会工作经历呢?
考研复试时,要不要提学生会经历?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得分情况。
首先,得看导师喜好。
你如果能够提前通过师兄师姐等渠道知道导师的习性,比如,会不会也像重庆工商大学的这位导师,对有学生会经历的考生偏见如此之大。
那就好办,导师如果有偏见,那么就压根不要提学生会经历。
如果,导师没有什么成见,那么,也可以提一下学生会相关经历。
其次,看专业。
对于像理工科类专业,与什么管理能力啊、组织能力……都没有太大关系的专业,学生会工作经历并不能为你加分太多,还有可能会减分。
如果碰到对学生会成见比较大的导师,那不光不能加分,还有可能会减分。
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说,如果你报考的是理工类专业,个人建议最好不要提学生会相关经历。
毕竟,这些经历与科研能力其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还有可能给导师留下“不务正业”、“不踏实”、“溜须拍马”,以及大学期间不注重学习的坏印象。
你也许并不是那样的,但是,那也架不住某些人坏了整个学生会的风气啊。
当然,对于某些专业来说,比如,管理类专业,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但是,也不排除导师会有偏见。
所以说,学生会工作经历对考研的帮助非常有限,可能都比不上你的短时间实习、做的小项目、参加过的一些竞赛等经历(哪怕没有获奖)。
所以说,大家在考研面试时,一定不要对学生会工作大谈特谈,哪怕你在大学期间做得再好,一定要能分得清孰轻孰重。
当然,作为研究生导师,对学生会工作有偏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