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1)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2)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维克多•E.弗兰克尔(Frank.V.E. 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3)



◆目录

前言
自序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读书心得(朱江)

一本不厚的小册子,被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24种语言发行量达到1200万册,经久不衰。作者是从纳粹集中营死人堆爬出来的心理医生,他以自己的亲生经历所闻所见所感,结合自己心理学的专业背景,铸就了这本不朽的人类精神之书。他在人性最丑恶黑暗的地方,寻觅到了美好与光明,以及生命的意义。


我们对于纳粹集中营并不陌生,但作者展示给我们的除了那里的黑暗、残酷、悲惨以外,跟重要的是深刻描述了“当事人”关于人性的探讨。

最悲哀的,不是生命被肆意地践踏与淫灭,而是人性在生命岌岌可危之时,展示出来的种种扭曲。

书中开篇就提到,在集中营里真正凶残的不是纳粹,而是同为犹太人的“囚头”们,同为被鄙视的犹太人,他们对自己的同僚下手一点儿也不含糊,甚至作为“囚犯”他们还活出了优越感,变态的运用着他们手中那卑微而无耻的权力,这说明,在这种极端情境下,哪里还有什么种族和种族的对立与区分,只有权力拥有者与受管束者的区别,只有施暴者与被施暴者的区别,只有丑恶与良善的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讲到了集中营的纳粹司令长官,自己掏腰包给这些可怜的人们买食品用具,以至于解放后,几个犹太囚犯极力的保护他,使其免于严刑峻法。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不要强调环境给你造成的种种,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着“自由意志”的选择。

(原文)“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从恐惧到麻木,从麻木到接受,是集中营中犯人几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人的适应能力真是强悍得可怕,这也是我们今天很多人常常忽视我们自身潜力最大的存在,他们大多依然没有放弃对求生的渴望,因此,他们要极力的展示自己的劳动力,高度的循规蹈矩,尝试搞好与“上面的人际关系”,甚至于不惜出卖同僚,活着尽管生不如死,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生”,怀揣希望的“生”,然而,希望一旦破灭,人的精神与身体就如洪水决堤,顷刻之间走入绝望与死亡。

在此之间,人性美好的方面尤为让人感动,其中一位“囚犯”犯了事儿被追查,所有知道真相的同僚们闭口不出卖他,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出卖就意味着扼杀了一个生命,为此,所有1000多人被罚一天禁食……对于这件事情,让作者相信即便极端情况下,人性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一面……

当进入集中营,每个囚徒无论你以前是大富大贵还是平民乞丐,统统被剥得赤条条的,真是应了中国人常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面对赤条条、滑稽不堪的自己,自问还有拥有什么吗?1、身体,身体好地去劳动,身体差的去毒气室;2、知识,作者能够存活很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以精神医生的背景,在同僚中脱颖而出被医务室启用、给“老大”做心理咨询换来优待,更重要的是他甚至感觉到这种极端环境正是完善与拓展他知识结构与边界的极好机会,也是这个时期让他创出了“意义疗法”;3、人格,即便一无所有,但人格层面的事物依然存在,“幽默”可以给这个“苦逼”的日子放点“佐料”,“适应能力”可以让自己尽快对痛苦减负,“爱”、“依恋”“信仰”可以给人精神上无比的力量与活着的希望,良知、尊严、意义感让自己在畜生的环境并没有把自己等同于畜生——提醒自己还是个人。

看了这么多书,凡是涉及到心灵、心理学的,没有不提及生命的意义的,这个高大上的词语似乎光芒万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被很多人戏称为“鸡汤”,我说过,所谓“鸡汤”,大多数都是自己明知是对的、但又因为自身原因做不到、不想做却又希望掩盖住自己的自卑,而为此取的“绰号”,这是人们普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有点“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意思,不能说是错,也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活得有意义,但是,能够活得有意义的人,通常都可以感染震撼人心,想想那些高分的电影,几乎都涵盖着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坚强、勇敢、牺牲、奉献、追求、人性、意志、坚持、良知、仁爱等等美好的词汇,为什么我们大家愿意为这些影片流泪从而打“高分”,这说明每个人的心里深处都敬重那些有意义人生和追求的人,卓越的精神永远感动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奥地利民意调查机构最近报告说,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最受尊敬的人既非艺术家也非科学家、政治家或体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运的人。”——这就是卓越精神。

无论是欧文亚隆的“存在治疗”、“马罗”的人本主义、当前广受青睐的“积极心理学”,还是作者推崇的“意义疗法”,无一不是在探索人性中美好而又终极的话题——人生的意义,《罗辑思维》中提到过:“人就是生活在由自己编织的有意义的网中生存的动物”,更为通俗的说法是“此时你不自杀的原因,就是你生存的意义”,享乐、体验、挑战、宗教、自我实现、抚养后代、尽孝道、帮助他人等等,都属于我们生存在人世间人生意义的体现,产生自杀念头或抑郁症的人,通常都会说一句话“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已经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张国荣作为一个人,无论外形、成就、金钱、自由都达到了一般常人不可企及的水准,但他还是选择结束生命,那些重度残疾、失去珍爱、温饱堪忧的大多数人,则选择坚强的活着,他们的区别仅在于:是否还拥有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启迪心灵、就是启迪人生,启迪人生、就是给予他人另一次生命,正如本书最后提到的那样:

(原文)有一次,有人请弗兰克尔用一句话概括他本人生命的意义。他把回答写在一张纸上,让学生们猜他写下了什么。经过安静的思考,一名学生的回答让弗兰克尔大吃一惊。那名学生说,“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一字不差,”弗兰克尔说,“你说的正是我写的。”

对此,作为刚迈出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我,心向往之……

◆名言摘抄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很欣赏尼采

◎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分析治疗的理念是通过引导灵魂找到生活的意义而治愈心灵创伤,他通过积极抵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极度痛苦并存活下来的事实使其理念获得可信度。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当普通囚徒饥寒交迫时,囚徒们却衣食无忧。不夸张地说,许多囚徒在集中营的日子甚至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与看守相比,这些人更为凶狠,在鞭打囚徒时更为残忍。

◎而那些失去生活信心,打算“享受”最后几天监狱生活的犯人则是吸烟者当中的特例。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就不可能再挽回。

◎天生乐观的我(乐观情绪经常主宰着我的情感,连最绝望时也是如此)常常想:这些囚徒看起来身体健康、情绪高昂,还时常笑哈哈的,说不定我也能获得他们这样好的待遇呢。

◎等待淋浴时,赤裸条的身体使我们意识到:除了赤裸的身体,如今我们真的是一无所有。前半生挣下的财富还剩什么?现在,眼镜和皮带就是我的全部财产。我后来用皮带换了块面包,原来拥有一条皮带还会带来这样令人激动的结果。

◎我们抱有的幻想一个接一个地破灭,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开始被冷酷的幽默感战胜。此刻,我们知道,除了赤裸裸的身躯之外自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淋浴时,我们尽情地开玩笑,既取笑自己也取笑别人,也为真正的水从浴室的喷头里流出来而深感庆幸。

◎除了奇怪的幽默感,我们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好奇。

◎一些人原来睡眠很轻,隔壁房间一丝微弱的声响都有可能搅得他彻夜难眠,而现在即便是与相隔几英寸、鼾声如雷的其他囚徒挤在一起,他们也能安然入睡。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定义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的种群”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肯定会回答:“是的,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但请不要问我们是如何习惯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徒在恐慌的第一阶段就已不再惧怕死亡。最初的几天过后,他们连毒气室都不怕了。不要忘了,毒气室至少可以使他们免除自杀的麻烦。

◎“我只乞求你们一件事,”他继续说,“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刮脸,不论要用锋利的玻璃,还是用最后一块面包换刮脸用具。只有如此,你才能看起来更年轻,而且,刮脸还会使你脸色红润。想活下来,你唯一的办法是,看上去能干活。如果你脚后跟起了个水泡,走路瘸了,党卫军看见你这样,就会把你招到另一边。第二天,你就肯定要被送进毒气室。

◎幸运的是,工作队的大囚头儿对我很好。他对我的好感源于在去往工地的漫长路途中我洗耳恭听了他娓娓道来的爱情故事和婚姻烦恼。我对他的性格诊断和基于精神疗法的建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从那以后,他非常感激我,这一点对我来说也尤其珍贵。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天夜里,一位囚徒在梦中的呻吟惊醒了我。我看见他胡乱挥舞着四肢,很明显是在做噩梦。我一直很同情做噩梦和精神错乱的人,便下意识地伸出手准备唤醒这个可怜人。但我还是猛地把手抽了回来,一想到会叫醒他,我突然有点后怕。那一刻,我强烈意识到,不管梦有多恐怖也比集中营的现实状况要好得多。而我如果那样做,只会让他从恐怖的梦境回到比梦境更恐怖的现实之中。

◎忽然间,我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它曾被诗人赞颂,被思想家视为绝顶智慧。这就是: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囚犯的内心生活可能很极端,他们能体验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艺术美和自然美。在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影响下,他们甚至忘记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

◎一天晚上,我们端着汤碗,精疲力竭地躺在棚屋的地板上休息,一名狱友冲进来让我们跑到集合地看日落。站在外面,我们欣赏着晚霞,看着不断变换形状和色彩的云朵笼罩着整个天空,云彩一会儿铁红色,一会儿艳红色,与我们荒凉的棚屋形成鲜明对比,泥潭也映照出灿烂的天空。几分钟的寂静后,一名囚犯对另一名感叹道:“世界多美呀!”

◎突然间,一阵沉寂,一把小提琴向夜空奏出了绝望而悲伤的探戈舞曲,因为演奏得很流畅,所以曲子听上去很美。提琴在哭泣,我身体的一部分也在哭泣,因为那天正好是某人的24岁生日。那个人正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另一个地方,也许仅仅几百米的距离,也许远至几千米之遥,却与我全然隔绝。那个人就是我的妻子。

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大家都知道,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够使人漠视困苦,从任何境遇中超脱出来,哪怕只是几秒种。

◎怎么都是个死,在那里死多少会有些意义。我想,作为医生,为帮助自己的狱友而死,要比作为不中用的劳工消耗掉自己的生命,无疑更有意义。

◎就在我朋友回来的当儿,集中营的大门被撞开了。一辆涂着红十字标志的银光闪闪的汽车缓缓驶向操场。来人是日内瓦国际红十字组织的代表,整个集中营和里面的犯人现在处于他的保护之下了。代表到附近的一处农舍住下,为的是离集中营近些以防紧急情况发生。这样,谁还再想逃跑的事?车上卸下来不少药箱,每人都分到了香烟,拍了照,大家感到无比欢快,我们也用不着冒险往战线那边跑了。

◎党卫军带着卡车来了,他们要清空集中营。最后剩下来的犯人要被带到一个中心营,到那里以后,48小时内他们将被转送到瑞士以交换一些战俘。我们都不敢认这些党卫军了,他们是那么友好,劝我们不要害怕,赶紧上卡车,还说我们的运气真好,应当感激他们。

◎那天晚上,那些以为自己将获得自由的朋友都坐卡车到了那个犯人营,他们一到就被锁了起来,被烧死了。照片上,他们那焦炭状的身躯依稀可辨,我再次想起了德黑兰死神的故事。

◎人们对于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寄托于更高、更精神性的事物上,这种精神性的事物不会被集中营生活摧垮,但又有多少自由的人拥有这样的自觉,更不用说囚犯?

◎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样的人在数量上可能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在最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那些烈士的行为,他们的痛苦和死亡,都表明人不能丧失内在的自由。他们可以说配得上他们的苦难,他们忍受痛苦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升华。就是这种精神的自由——任谁也无法夺走——使生活变得有目的、有意义。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我们自己遭遇到厄运、需要决定是否以同样伟大的精神面对厄运时,我们早已忘记了好多年前年轻时候的决心,因此我们失败了。

◎没有未来,没有目标。有个从车站跟一大队新来的犯人一起走到集中营的犯人后来告诉我,他感觉到好像是走在自己的葬礼上。在他看来,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前途。

◎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老在回忆。我们曾经说过,犯人容易忆旧,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但剥去当下的现实性就会蕴涵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容易忽视积极度过集中营生活的机会,而的确存在这样的机会。

◎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

◎正如俾斯麦所说:“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我对时时刻刻想着这些琐事的情况感到厌烦了,就迫使自己去想别的事。突然,我看到自己站在明亮、温暖而欢快的讲台上,面前坐着专注的听众。我在给他们讲授集中营心理学!那一刻,我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我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我成功地超脱出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为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集中营在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圣诞间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他认为,原因不在于劳动强度增大,也不在于食物短缺或气候寒冷,甚至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流行病,而是由于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许多人死亡。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我看到我的努力成功了,电灯再次亮起时,我看见狱友们蹒跚着向我走来,眼含泪水,充满感激。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看守里面也有一些可怜我们的人。我被解放时所在集中营的司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等解放以后才发现,那个司令自己曾经出了不少钱从最近的市场给犯人购买药品,[1]这件事只有本身也是犯人的狱医知道。但也是犯人的囚头儿却比哪个党卫军都狠,他一有机会就殴打其他犯人,而就我所知,那个集中营司令从没对我们动过一根手指头。

◎在集中营环境的影响下,如果某个看守或者囚头儿仍能仁慈地对待犯人,那是他了不起的造化。另一方面,如果某个犯人残酷地对待自己的狱友,那他心理的龌龊也达到了让人难以启齿的地步。犯人们对这类缺乏人性的囚头儿尤其痛恨,而对看守表现出来的极小的仁慈却至为感激。

◎集中营生活撕开了人的灵魂,暴露出人性的深处。在人性的深处,如果你发现人类在本性上就善恶交织,你还会觉得奇怪吗?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道划分善恶的分水岭,它一直延伸到人性深处,通过集中营所展现出的人性深渊的最底部,此刻,你也能清楚地看出来。

◎我仍然记得,有个犯人卷起衣袖,把右手伸到我鼻子下面,吼道:“我一旦能够回家,这只胳膊要是不沾上血迹,我就把它锯掉!”

◎我们不是在祈求幸福,它不是给予我们勇气并为我们的痛苦、牺牲以及死亡赋予意义的东西,但我们对不幸仍然毫无准备。为数不少的犯人经历过这样的幻灭感,这也是他们自己最难以度过,更是心理学家最难以帮助他们度过的难关。

◎对于回家的犯人来说,最重要的体验是在他经受了那么多苦难之后,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

◎提起这位党卫军司令,曾经有过一件趣事,与那些犹太犯人对他的态度有关。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军队解放了我们这些犯人,而三个匈牙利籍犹太犯人将那位司令掩藏在了巴伐利亚的丛林中,然后他们找到美军的指挥官(他正组织抓捕集中营司令),说他们可以帮他找到司令,但有一些条件:美军指挥官必须保证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司令。过了一会,美军指挥官答应三个犹太人,抓到党卫军司令后保证不许任何人伤害他。美军指挥官不仅信守了诺言,而且那个党卫军司令实际上被官复原职,负责监督从附近村子里收集衣物并向我们发放,而我们当时仍然穿着从奥斯维辛那些没我们幸运、被送到毒气室杀害的犯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

二部分 意义疗法

◎他问,“至少告诉我心理分析跟意义疗法的区别?”“好的,”我说,“但首先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心理分析的精髓是什么?”他答道:“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我马上回答:“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意义疗法”这个名字。Logos是个希腊语词,指的是“意义”。意义疗法,或者某些学者所谓的“心理疗法的第三个维也纳学派”,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1)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2)存在的意义;(3)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代性补偿。还有一些时候,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被追求享乐所替代。这就是为什么存在之挫折常常会转向性补偿的缘故。在这类病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性行为在存在之虚无中会变得异常恣肆。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戒也不是逻辑推理。用一种形象的方法来比喻就是,治疗师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专家而不是画家。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意义疗法因为牢记人类存在的短暂性,所以不是消极悲观的,而是积极向上的。我们形象地表达这个意思: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不,谢谢你”,他会这么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快乐是(而且一直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意义疗法所谓“矛盾意向法”的技术基础源于以下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有能力超越这些条件。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说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应该配上西海岸的责任女神像的原因。

◎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90%的酒精依赖患者都有深刻的无意义感,斯坦利·克里坡纳的研究则表明,100%的毒品依赖患者认为“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看来都没有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

◎“体验同成功一样都具有价值的观念,是具有治疗作用的,因为它纠正了我们过度强调以内心经验为代价而获得外部成功的做法”。

◎奥地利民意调查机构最近报告说,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最受尊敬的人既非艺术家也非科学家、政治家或体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运的人。

◎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

◎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的磨难。

◎无条件的意义伴随着每个人无条件的价值。正是这种价值使人的尊严具有了持久性。

◎集中营,个体的差别并没有泯灭,相反,人们的差异性变得更大。大家谁也不想掩饰什么,不管是猪猡还是圣人。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当然,你们可以追问,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求助于“圣人”?难道援引“体面的普通人”不够吗?的确,圣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总是少数。不过,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挑战,那就是加入他们的少数派。虽然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做得最好,那它只会越变越糟

◎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人对待一切事情——不论是生死攸关的挑战还是日常琐事——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给那些追寻生存困境之答案的读者提出一个关键性指令:他不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必须那么做。

◎他表示,治疗师应当关注患者个人的特殊问题,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推导。

◎有一次,有人请弗兰克尔用一句话概括他本人生命的意义。他把回答写在一张纸上,让学生们猜他写下了什么。经过安静的思考,一名学生的回答让弗兰克尔大吃一惊。那名学生说,“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一字不差,”弗兰克尔说,“你说的正是我写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