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齐景公也算是一位明君,文有晏子武有司马穰苴的辅助,当他问政与孔子的时候,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让他建立起一种体制,能够使得各人各事其职,他作为一国之君,有此德与位去做这样的事情。而季康子来问政时,他给予的答案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当他的弟子子路问政的时候,孔子说“先之,劳之。”他知道子路性格的刚直、正义,所以他无需在子路面前强调正义、存善心之类的话,告诉他:先国家之忧而忧,任劳任怨地干吧。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对子路和冉有的一次教育。子路问孔子:“听到了一个主张,马上去践行,可以吗?”孔子说:“有父母兄弟在,怎能可以听到一个主张后马上就去践行呢?”另一位弟子冉有也向孔子提问一样的问题:“听到了一个主张,马上去践行,可以吗?”孔子的回答是:“对,马上去践行。”同样的问题,孔子给了两个迥然相异的答案,使得其他弟子很是困惑,孔子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知己意味着同频,心与心之间可以共鸣,一颦一笑,一个动作,对方都能够会意。话不投机则是两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没有交集,就像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一个是地球人,另一个来自火星,无法沟通,说再多都无异于对牛弹琴。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1)

师生之间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也需要师生之间的同频,这样的沟通才能生效。如果让学生调整到老师的频道,鉴于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原因可能难度很大,他们不一定能做到;另一种方式就是老师主动调整到学生的频道。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到他们各自的频道,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面对什么水平的学生说什么话、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孔子这方面在很通透,他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2)

对于水平高、资质好、利根的学生可以讲高深的道理;对那些水平一般、资质平庸、顿根的学生则只能讲浅显的道理,如果偏要给顿根的学生讲高深的大道,那不单单是为难他们,同时也是为难自己。

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对子路和冉有的一次教育。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一个主张,马上去践行,可以吗?”孔子说:“有父母兄弟在,怎能可以听到一个主张后马上就去践行呢?”另一位弟子冉有也向孔子提问一样的问题:“听到了一个主张,马上去践行,可以吗?”孔子的回答是:“对,马上去践行。”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3)

同样的问题,孔子给了两个迥然相异的答案,使得其他弟子很是困惑,孔子解析说:“冉有的性格软弱退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而子路的性格崇尚勇力,容易闯祸,所以劝告他退让一下、不要冲动。”

当他的弟子子路问政的时候,孔子说“先之,劳之。”他知道子路性格的刚直、正义,所以他无需在子路面前强调正义、存善心之类的话,告诉他:先国家之忧而忧,任劳任怨地干吧。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4)

齐景公也算是一位明君,文有晏子武有司马穰苴的辅助,当他问政与孔子的时候,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让他建立起一种体制,能够使得各人各事其职,他作为一国之君,有此德与位去做这样的事情。而季康子来问政时,他给予的答案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为什么他给的答案跟齐景公不同呢?因为孔子是综合考虑了季康子的个人情况和鲁国的国情才这样回答的。季康子是当时鲁国的权臣,凌驾于公室之上。孔子的意思是对季康子说:你位高权重,如果你不走歪道,行正道,别人都会模仿你的行为,那政治就自然好了。

孔子教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人处世(孔子很通透很了解人性)(5)

三个不同角色的人同样来问政,孔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了专门的应对方案。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因病而药,针对不同的病情对各种药物进行剂量的增减,没有一成不变的药方。

孔子因材施教的另外两个典型例子就是,当别人请教他如何行孝道,以及什么是仁的时候,他都针对不同的发问者给予不同的答案。孔子非常清楚各个弟子的才能和性格,也非常了解各弟子性格的优缺点。他也很了解国际形势、时事、以及社会上的人员。所以对各种问题,都能够给予因材施教的回复。

【飞仙时空】传播儒道佛国学传统文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