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的名人失败典型例子(被老师当做34)
棍棒教育的名人失败典型例子(被老师当做34)爱迪生的母亲南希是一名富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平时十分留心观察儿子的举动。有一次,小爱迪生用铜丝拴住两只猫,并用力在猫的脊背上搓揉,结果被猫抓破了手,而他这么做是想进行摩擦生电的实验。南希发现爱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儿",还处处显露出发明创造的才华,由此依照自己儿子的特点,鼓励他继续动手尝试更多的实验。面对一个问题,爱迪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尽快获得答案,假如那时把他锁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内,这种“创造能力”恐怕很难得到欣赏和支持。从这点看来,将爱迪生赶出学校的老师无意中“造就”了一个天才。或许,正是因为他只读了三个月的小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从而获得了在常规教育之外天马行空的机会。更大的幸运是,他有一位真正伟大的母亲,即使全世界都说他是个蠢材,依然对他充满信任,坚信他的才华。1855年,爱迪生开始上学,因为刨根问底一些另类的问题,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师以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喝牛奶的片段十分压抑,母亲周春红以爱为名的控制欲令人窒息。母爱是伟大的,但变了形的爱是可怕的!
同是母爱,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就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今天陪孩子们阅读了爱迪生的人生经历,孩子们都很惊讶,为什么一个只接受了三个月教育的人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在此之前,宅妈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学课本里的描述:“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子罐子。........”
然而,再次了解他的生平时却有了新的视角——“妈妈”视角。宅妈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爱迪生的一系列成就,而是研究他的童年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了解名人的父母是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
或许,正是因为他只读了三个月的小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从而获得了在常规教育之外天马行空的机会。更大的幸运是,他有一位真正伟大的母亲,即使全世界都说他是个蠢材,依然对他充满信任,坚信他的才华。
被动脱离常规教育,创造能力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1855年,爱迪生开始上学,因为刨根问底一些另类的问题,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此后,他完全不受应试教育和学校规范的约束,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模式,培养和提升了发明创造的能力。
12岁的他曾经想到一个问题:鸟儿能飞,为什么人不能飞?于是,他用柠檬酸加苏打制成“沸腾散”,让他家的帮工喝下,希望借助肚子里产生的二氧化碳,让帮工像气球一样飞起来!结果,帮工因为一肚子的碳酸气,疼得趴在地上打滚。
面对一个问题,爱迪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尽快获得答案,假如那时把他锁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内,这种“创造能力”恐怕很难得到欣赏和支持。从这点看来,将爱迪生赶出学校的老师无意中“造就”了一个天才。
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发现其成长规律,选择适合的家教方式爱迪生的母亲南希是一名富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平时十分留心观察儿子的举动。有一次,小爱迪生用铜丝拴住两只猫,并用力在猫的脊背上搓揉,结果被猫抓破了手,而他这么做是想进行摩擦生电的实验。南希发现爱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儿",还处处显露出发明创造的才华,由此依照自己儿子的特点,鼓励他继续动手尝试更多的实验。
一般的父母,看到孩子被撵出学校,或打骂训斥,或怨天尤人;看到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甚至弄伤自己必定大发雷霆。而南希虽然也为儿子感到担忧,但并没有因此怀疑孩子,也没有禁止孩子做实验,反而支持和鼓励。爱迪生9岁生日时,南希送给他一本物理实验方面的书,更加激发了儿子对科学的喜爱。
研究名人,并不是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成为名人,成为什么家,而是希望通过分析和比较名人的成长过程,了解和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原因可能有很多,问题不一定只是出在孩子身上,也可能是当前的环境不适合孩子的发展。有心的父母会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兴趣特长、性格类型;开通的父母会正确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发现孩子的天赋,创造机会让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是一名学霸,每次考试都年级第一,而在小说中彻底黑化了。我们不否认天赋的差异,但正确的教育才是造就人与人区别的最大问题
#头条育儿# #父母必备教育力#
本文由宅家小姐弟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