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做题方法(中高考考生考前准备)
中高考做题方法(中高考考生考前准备)6、考前认真查看。因为错题本是记录学生知识上的弱区,所以考前复习利用错题本更有针对性。5、定期全面总结,看近期的错题是否存在共性。比如涉及到某个知识点的题总是出现错误,那么就要有目的的把相应的知识点搞懂,有的放矢,避免同样的错误经产出现。这也是后书读薄的一种办法。2、把错误结题的步骤都按照原样抄到题的下方。最好是在题的下方划分成左右两部分,这样有助于进行对比。3、在老师讲解时候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下正确的解题步骤。4、把自己的错误结题过程和老师讲解的正确解题过程进行对比,然后自我总结。看看自己的错误是知识类错误(知识点不熟悉或者不知道)还是非知识类错误(做题过程中马虎大意)
即将开始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了,每一年这个时候都要在各地进行几十场,上百场的讲座,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只是通过网络讲了几场。在今天上午讲完以后有朋友跟我说,“你可以写出一篇关于中考考前学生和家长如何面对的文章,放到网上让更多人受益”细想一下,这也是做一件好事,虽然没有现场讲座那样收益更多,也应该给一些考生或者家长带来些许帮助吧。
每年在中高考之际总能看到一些新闻,考生紧张休克,考场上考生紧张到失态,家长在考场外如何如何的。其实在临近考试前除了知识准备以外,更重要的是就是心态准备,考试技巧以及答题技巧的训练。
首先说说知识准备。归纳为四句话;梳理归纳,形成体系。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对于中高考的考生来说,早已经没有新知识了,那么现有知识怎么去复习呢?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一科都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划分掌握熟练度。同时利用好平时的错题本,做到有目的的去复习,而不是盲目的拿起书本翻看。在此说一下错题本不是错题记录。虽然对于没有错题本的中高考考生来说已经来不及了,但是在这里也跟大家共享一下,让非中高考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养成一个风的学习习惯。真正的错题本有如下几个步骤:
1、抄写错题,即把考试或者平时做的试卷中做出的题抄写出来。
2、把错误结题的步骤都按照原样抄到题的下方。最好是在题的下方划分成左右两部分,这样有助于进行对比。
3、在老师讲解时候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下正确的解题步骤。
4、把自己的错误结题过程和老师讲解的正确解题过程进行对比,然后自我总结。看看自己的错误是知识类错误(知识点不熟悉或者不知道)还是非知识类错误(做题过程中马虎大意)
5、定期全面总结,看近期的错题是否存在共性。比如涉及到某个知识点的题总是出现错误,那么就要有目的的把相应的知识点搞懂,有的放矢,避免同样的错误经产出现。这也是后书读薄的一种办法。
6、考前认真查看。因为错题本是记录学生知识上的弱区,所以考前复习利用错题本更有针对性。
如果考生没有错题本那么就要查看以前的考试卷了,相对错题本来说,查看试卷要浪费一些时间。总之,对于考生来说考前的知识准备要有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做题或者看书。时间宝贵啊!
其次是心态准备,考生在考前过于紧张或者过于放松都会影响考试的发挥,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要根据考生的性格习惯等特点,家长协助调解。
考生更要以“平常心”对待考前这段时间,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短期目标,然后进行目标分解,每天有计划的去实施,这就足够了。当然如果考生存在以下的考试时常见心态,那么就应该在考前这段时间加以锻炼和强化进行改正了。①偏急心态 ②犹豫心态 ③烦躁心态④固执心态 ⑤懊丧心态 ⑥冲动心态。(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分析了)
第三点是答题技巧,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考试发挥和考场自我调节。总结以下几句话:快慢结合,粗中有细。生物时钟,有助发挥。
快慢结合,粗中有细也就是学生答题时要把控好时间,读题的时候要慢,由字到句,仔细阅读分析,一道题在出题时候会给出一些条件,也就是所说的“显性条件”而只有这些条件结题肯定不够,要学会发现题中的“隐性条件”,还有就是仔细阅读避免掉进出题人设下的“陷阱”。因为近些年的考试已经从纯粹的知识点考察到理性思维考察,往往出题人会设下很多“坑”如果掉到这个坑里,那么整道题都会错误。也就是学生经常出现的“考试时后皆大错误,考试之后老师一讲解,恍然大悟,唉声不断”这本就属于非知识类错误,通过自我调节和强化自我管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读题、审题要慢了,一旦确定了思路,在书写过程中就要加快速度了,规范书写同时争取时间,毕竟考试时后时间是宝贵的,特别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另一个难度增加就是“答题书写量的增加”甚至有的高考题出题时候就是按照80%的考生可以答完的难度来定的方向。
在考前准备中另一个答题技巧准备就是生物钟的调节。但这又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
第一个生物钟的调整就是要学会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科上(至少是1个小时,如果能达到2个小时更佳),因为平时学生在学校上课的时间是45分钟一堂课,多年来一直如此,已经形成生物钟习惯。那么考试的时候0到5分钟是学生拿到试卷从略有紧张到进入答题状态的时间。5——45分钟是学生发挥最好的时间段。45——55分钟则出现了不同的情况。经过自我强化的学生可以继续答题,没有强化的学生则会出现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情况。因为按照平时的生物钟习惯45分钟就要下课了,应该进入课间休息了。可是中高考没有课间休息,所以这个时间段有些学生答题效率底下,影响发挥。甚至这个时间的低效发挥会直接影响考生接下来的考试心态。而考试进入到100——110分钟则是正常上学时的第二个课间休息,恰恰这个时间段又是学生答题进入到偏难题或者压轴题阶段,如果出现以上心态更是会严重影响学生发挥,特别是对于学习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所以考生在考试前要提前进行自我 强化,这样在考试中就有20分钟要比别人更在考试状态。
第二个生物钟调节就是强化自我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进而提升大脑兴奋度。有些传统的学习习惯就是“上午学习理科,下午学习文科”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习惯。一个人如果长期在某个时间段固定做某一件事情,那么慢慢的已进入这个时间段,大脑神经对这件事的兴奋度就会提高,发挥也就越好。就如同笔者平时写作就是在凌晨2点左右感觉思路非常的活跃,自我都能感觉出来在别的时间段就没有这个时间段有灵感。考生的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在考前的这段时间学生自主复习时候尽量要按照中高考的考试时间来复习,上午学习什么,下午学习什么,形成一个良好的生物钟习惯。
除了以上的知识准备、心态准备、答题技巧准备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也会影响到考生的发挥。比如第三因素影响,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容易忽略的。第三因素影响是指某个人在做某一件事时候习惯于除了事情本身外还要有一个行为作为提升本身效率的因素。比如有的学生习惯于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题,有的学生习惯于吃着零食做题等等,这些习惯往往在无形中形成,本人并没有注意到,可是一旦失去这个第三因素时才会发现,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依赖。失去这个因素,做事效率直线下降。如果考生存在第三因素依赖,那么在考试前一定要早一点改正,否则会影响到考试的发挥。
另外一点就是在考试中遇到了“舌尖现象”怎么办,“舌尖现象”是指在考试时经常会碰到有些题目明明会做,或者以前还做过类似的题,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 “舌尖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往往严重影响到考生后面的发挥。常用的解决方式暂时转移注意力淡化处理。也就是暂时做好标记,不要紧张,告诉自己这是“舌尖现象”一会儿再看看就想起来了,或者放松一下自己,环节一下紧张心理,比如;深呼吸或者默念自我暗示语。
最后一点就是学会在考试中建立自信,先易后难。有的考生习惯于发下试卷就去看最后一道“压轴题”或者去看“作文”,这样容易分散前面答题的注意力,甚至理科一看最后一道题根本没有思路,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也会影响前面的发挥。拿到试卷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做前面的题,因为前面的题往往比较简单,答这样的题有助于建立自信,缓解开始进入考场的紧张感。如果是遇到整体难度都大的情况也不要放弃,因为每年的出题难度都不一样,比如,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平均分不到64分。考试时,考试后,考生哭声一片。所以遇到整体难度大的试卷也要学会自我安慰,心中默念“大家都一样,我不会别人也不会”坚持做到《士兵突击》中钢七连那样“不抛弃,不放弃”。
最后送给考生一套老袁自编的考试技巧;
认真审准题,然后再动笔;
你易我也易,看谁最仔细;
你难我也难,认真能过关;
难题做记号,会做分要全;
攻坚看时间;检查后交卷。
注:以上是老袁个人一点体会,希望能给考生们带来些许帮助。关于中高考考前准备之《家长篇》本文篇幅有限没有阐述,如有时间会在近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