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别教育怎么引导(不能成为挡箭牌)
孩子性别教育怎么引导(不能成为挡箭牌)文/贾梦婕(郑州大学)男女终有别。我们可以“不在乎”性别,例如女生也可以当飞行员,男生也可以当美妆博主,但我们理应尊重性别差异,规定好的男、女卫生间,以及更衣室等私密公共场所,就应该按规定进入,这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孩子还小”不能成为挡箭牌,性别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回避性别问题,会导致孩子无法清楚认知自己的性别,无法建立“男女有别”的概念,这对孩子是害不是爱。家长重视性别教育,给出正面的引导,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的差异,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保护。当然,“女子带儿子进游泳馆女更衣室”,错不止在家长,游泳馆也难辞其咎。作为经营者,游泳馆有责任进行管理,保护每一位顾客的隐私。比如,售票时前告知带孩子的家长更衣室使用规则,或为有需要的顾客提供单独环境进行更衣。
近日,一则“女子带儿子进游泳馆女更衣室”的新闻引发热议。起因是微博一网友发文称,她所在的游泳馆更衣室每天都有女性带儿子进来,都是十多岁,这些男孩还和女性一起洗澡,并自曝洗澡被男孩偷看,反馈后工作人员说还小管不了,并遭遇男孩妈妈反击“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精贵怕看!”(6月9日 红星新闻)
类似事件,并不在少数。此前,“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的新闻也曾冲上热搜。
由于担心孩子无法独立行动或陷入危险,一些父母习惯将年龄尚小的孩子带在身边,哪怕是进入一些具有性别私密性的场所。面对质疑,他们总是用“孩子还小”来当挡箭牌。然而,这种理由站不住脚。
有专家指出,孩子第一次称自己为“男孩子”或“女孩子”时,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一般是在两岁的时候。当孩子长到三岁,他们对性别的认知能力更高。换言之,孩子的性别意识萌芽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孩子还小”不能成为家长侵犯他人隐私的挡箭牌。
男女终有别。我们可以“不在乎”性别,例如女生也可以当飞行员,男生也可以当美妆博主,但我们理应尊重性别差异,规定好的男、女卫生间,以及更衣室等私密公共场所,就应该按规定进入,这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
“孩子还小”不能成为挡箭牌,性别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回避性别问题,会导致孩子无法清楚认知自己的性别,无法建立“男女有别”的概念,这对孩子是害不是爱。家长重视性别教育,给出正面的引导,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的差异,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保护。
当然,“女子带儿子进游泳馆女更衣室”,错不止在家长,游泳馆也难辞其咎。作为经营者,游泳馆有责任进行管理,保护每一位顾客的隐私。比如,售票时前告知带孩子的家长更衣室使用规则,或为有需要的顾客提供单独环境进行更衣。
文/贾梦婕(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