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现象(初中物理光现象之二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现象(初中物理光现象之二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1.3.2.1白光不是单色的 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1.3.2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1.2.1光的色散产生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1.3色光的混合:1.3.1色光混合的定义:被分解后的七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
第二节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
1.光的色散:
1.1光的色散的定义: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1.2光的色散色光的种类和次序
1.2.1光的色散产生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
1.3色光的混合:
1.3.1色光混合的定义:被分解后的七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
1.3.2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1.3.2.1白光不是单色的 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2.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①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②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2.光的散射
2.1光的散射的定义: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悬浮的颗粒或分子时 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到各个不同方向去 称之为光的散射。
例如:太阳光束射到地球表面时必须穿过大气层 因此太阳光要受到空气分子和悬浮在空中的细小的尘埃粒子的散射。
2.2散射光:偏离原方向的光称为散射光。
3.光是一种波
3.1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 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 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
3.2大气对光的散射与波长的关系及其相关应用:
3.2.1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故蓝光、紫光容易被大气散射;通常波0.440-0.515微米左右的光线,人类的肉眼都会感觉是“蓝”,波长比蓝光更长是绿色光,更短是紫色光;
3.2.2蓝光、紫光容易被大气散射,所以在空气中传不远 因此雾灯不能选用蓝色、紫色;
3.2.3红光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可以传播较长的距离 所以用红灯表示“停”;
3.2.4人眼对红光的敏感程度不如黄光、绿光 所以绿光是通行信号 雾灯的颜色选用了黄光。
4.物体的颜色与色光的关系
4.1透明物体的颜色
4.1.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例如:白光透过绿/红色的玻璃 就只剩下绿/红光 其他的色光都被吸收了.

4.1.2如果某种透明体允许所有的色光透过 那么它看起来就是无色的;
4.1.3特别注意无色与白色不一样.
4.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4.2.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4.2.2有色不透明体主要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其他的色光被吸收;
4.2.3注意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的可见光 而黑色不透明物体几乎不反射任何色光.
4.2.4黑色不是一种颜色 如果物体没有反射色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那么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
5红外线与紫外线.
5.1红外线及特性
5.1.1红外线的定义:在光的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5.1.2红外线的特点:(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具有热效应;
5.1.3科学研究还表明:太阳向地球辐射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5.1.4自然界的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温度越高 辐射的红外线超强;

5.1.5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5.2紫外线及特性
5.2.1紫外线的定义:在光的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叫做紫外线;
5.2.2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具有荧光效应.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 能杀菌。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