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建议,让我感受到了清华在提升校园国际化水平上的坚定决心,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十分感动。我还记得来清华第一年的冬天,北京的户外天寒地冻,邱勇校长利用“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党委书记陈旭老师通过“同迎国庆、共话中秋”活动与我们一群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拉家常”。邱老师和陈老师很和善,也很平易近人,这让在场的我们都感觉很轻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对他们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清华能加大中文课授课量以帮助更多国际学生学好中文、入乡随俗的心愿。我在清华的最后一个学期,还很荣幸见到了副校长杨斌老师,当时我表达了作为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非常希望能在今后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推动清华大学同哥伦比亚相关机构、院校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同时也将在大使馆为今后中哥两国更深入、密切的合作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七年了,能以清华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结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1)

再见清华,你是我一生的骄傲。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2)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3)

大卫海纳

大卫海纳(David Janna),哥伦比亚籍学生,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专业中国政治、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硕士项目研究生。曾获得奥巴马“美国总统教育奖”、中国政府奖学金、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奖、“第二届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多次担任国际文化节、国际学生学者新年晚会等活动主持人,并赴云南支教。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4)

水木清华,国际舞台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5)

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七年了,能以清华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结束我在中国的求学之路,是我最最期待和骄傲的事情了。清华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杰出的高校,卓越的科研能力、杰出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自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清华为我们所有中外学子所提供的国际化的舞台更是难得。为了充分感受在清华求学的魅力,在校期间,我总是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曾多次担任北京市政府国际交往与校内座谈会、研讨会与国际文化节等活动的国际代表和主持人,虽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我能够学到更多的国际化知识,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中文。每次作为国际代表参加或者主持完一场活动,我都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中文能力又进步了不少,也让我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热爱中国。但是对我来说,最让我触动的是去云南一所小学的支教之旅。我在那里认识的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努力。在偏远的山区,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是他们每天生活得都非常开心。我在那里教他们英语,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学习,与他们相处,我也变得很开心,更加觉得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因为小事而抱怨。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6)

大卫海纳在云南支教

我还记得来清华第一年的冬天,北京的户外天寒地冻,邱勇校长利用“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党委书记陈旭老师通过“同迎国庆、共话中秋”活动与我们一群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拉家常”。邱老师和陈老师很和善,也很平易近人,这让在场的我们都感觉很轻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对他们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清华能加大中文课授课量以帮助更多国际学生学好中文、入乡随俗的心愿。我在清华的最后一个学期,还很荣幸见到了副校长杨斌老师,当时我表达了作为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非常希望能在今后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推动清华大学同哥伦比亚相关机构、院校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同时也将在大使馆为今后中哥两国更深入、密切的合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建议,让我感受到了清华在提升校园国际化水平上的坚定决心,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十分感动。

去年,我去到了清华大学招聘会首次开辟的“国际招聘专区”。在那次招聘会上,学校邀请到了京东方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优质用人单位入驻该区,这让一直想留在中国工作的我大开眼界,也对自己毕业后的未来充满信心。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7)

哥伦比亚总统伊万·杜克、哥伦比亚前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蒙萨尔韦与大卫海纳

后来,我也曾多次同哥伦比亚总统伊万·杜克、哥伦比亚前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以及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蒙萨尔韦先生进行交谈。他们清楚地知道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并鼓励我认真完成在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习,我很高兴与他们讨论了许多通过“一带一路”建立起的中哥密切关系。我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下,作为主讲青年学者和顾问参加了中哥关系研讨会,对中国和哥伦比亚两国外交关系提出了建议和看法。正是这些机会,不断加深了我对中哥两国关系的理解,外交官这个职业选择在我心中的地位也越发的清晰和坚定了。

良师诤友,助我成长

从入学到现在,每次想到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都会觉得很感动,这两年里我所上过的每一次课、和老师同学们的每次交流、每个意义重大的活动都让我不断自我反思、鞭策。

我的中国同学和朋友们从来不会笑话我的洋腔洋调,他们也常常会教给我很多地道的中文表达。每当我能用流利的中文和他们对话,甚至参与学术讨论时,他们的积极反馈和肯定都让我备受鼓舞。感谢清华让我有机会能和中国、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一同学习、精进学术。我知道有句中国古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清华,云集了各种厉害的学术大咖,而这些同学们真的都是我的小老师,让我受益良多。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8)

大卫海纳在中国最好的朋友:Szymon Kurzajewski和金梦芸

对于一个国际学生来说,用非母语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身处清华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我对自己自然有更高的要求。我的毕业论文《合作伙伴或点头之交:关于加强中哥关系的机遇与风险调查》旨在加深对中哥关系的探索、提出有助于强化双边关系的新渠道,采用中英双语撰写,参考了包括中文、西班牙语、英语在内的大量资料。此外,为了使我的研究更深入、专业和务实,我在撰写论文的准备阶段更是与哥伦比亚外交部、国防部与商务、工业和旅游部官员就中哥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我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拉丁美洲研究所的研究员,因为这篇论文是我 “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我也想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唐晓阳教授。唐老师总能高屋建瓴地给我明晰的、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帮助我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除了学术生活以外,我的导师也十分支持我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我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更多的尝试,通过不同的活动,走进中国人的日常,体会今日中国的发展现状,以不断深化、完善我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理解。而这些都让我对清华的未来、对中国的未来、对中哥两国携手合作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9)

导师唐晓阳教授与大卫海纳

毕业之际,我深感母校的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尽的,但是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已经镌刻在我心里。离开我所挚爱的清华后,我将任职于哥伦比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为今后中哥两国更深入、密切的合作而努力!无论未来我身处何地,我都将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不忘初心,不断自我激励。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10)

大卫海纳与清华告别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11)

文图|大卫海纳

编辑|李婧

- To be continued -

清华大学毕业我终于成为成年人了(我的毕业清华故事)(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