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莫:定,安宁。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临:君临。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2)

“受命于天”的文王

撰文 | 李山 责编 | 廖玥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3)

周人真正崛起,是从文王的祖父即太王开始的。太王在商代后期率族南迁,占据岐山之下肥沃周原,为周人迅速崛起奠定根基。这意味着周人势力的强大,让殷商感到了威胁,于是有《古本竹书记年》所载的“文丁杀季历”之事。然而,周人的强大又让殷商感到无奈,所以,在杀掉季历之后,又不得不任命季历之子文王为西面的方伯。

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被后来的周人大大神化了。《诗经·周颂·天作》和《大雅》的《绵》《皇矣》诸篇都激情四射地回顾了这段历史。在《大雅·皇矣》篇,诗人将太王迁居岐山之阳,视为合乎上天意志的行为,甚至被说成上天眷顾的结果。其第一章曰: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临:君临。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莫:定,安宁。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二国:指夏、商。获:符合尺度。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

四国:四方邦国。度:考察、衡量。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耆:怒。式:结构助词。廓:空虚无政。

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眷:深情地。宅:住地,指岐山下的周原。

【大意】皇皇上帝监管地上邦国,威严赫赫。他注视四方邦家,只求百姓安乐。这夏、商两朝,政治尺度皆错;那四方各地的政权,也都难以合格。上帝憎恶他们,嫌其无道肤廓。于是上帝深情地西顾,给了周人这里(指岐山之下的周原)的国土。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4)

上天眷顾周人,赐予周人沃野周原,周人祖先也不负上帝所望。也就在这首《皇矣》篇中,周文王的“受命”已经不再是文王接受殷朝任命,而是“受命于天”。诗篇第一章表现上帝的寻找与眷顾,到诗篇的后面,诗人干脆让上帝直接出现,对文王耳提面命,授予心法。这在一般而言“不语怪力乱神”的《诗经》中,十分奇特。请看《皇矣》的第五章: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

畔援:跋扈。

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歆羡:无谓地羡慕,沉不住气。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密:邦国名。阮、共:两个邦国名。徂:往,征。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爰:于是。按:遏止。

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祜:福。

【大意】上帝明告文王:不要骄傲,不要无谓地羡慕,却要占领先机。密国人不恭敬,竟敢抗拒周邦,侵犯阮、共封疆。于是文王赫然震怒,整顿军队遏止不义侵凌。以此增厚周家福禄,以此答对天下的期望。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5)

讲究文德的文王“赫然斯怒”,兴师动众,竟是受了上天的旨意。文王的毅然动武,是遵从天意的行动。

在第七章里上帝再次出场,给文王面授机宜: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

怀:归,给予。

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长:常。夏:荆楚条。革:鞭。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

询:谋。仇方:敌对的邦国。

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钩援:攻城用的武器。临冲:冲击城墙的战具。崇:国名。墉:城墙。

【大意】上天告诉文王:我赐予你明德,勿须大事声张,切莫动辄武力胁迫。做得好似无所知觉,一切都顺应上天原则。上帝告诉文王:想好谁是你的仇敌,协调好你的兄弟;拿起攻城的钩援,驾上冲城的重器,攻打崇国的城邑。

两章所表,都是周人确信并且高调宣扬的文王“受命于天”的明证。那么,文王“受命”又有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意味文王获得了治理天下万民的合法大权,与后稷的“立我烝民”的意义是贯通的。始祖积德,终有回应,回应就在文王;而文王“受命”,周人得以宰治天下,实际就是用上天的原则消除不义、护佑海隅苍生。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6)

既然是“受命于天”,那么,文王之“德”又表现为什么呢?对此,《皇矣》和《大雅·绵》两首诗篇都有表达。先看《皇矣》篇第三、四章: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柞、棫(yù):两种山木名。斯:语助词。兑:通畅。

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

对:配。即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

因:亲。友:友爱。

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笃:增厚。庆:善。锡:赏赐。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大意】上帝察看开垦了的岐山,这里的山杂木被拔出,松柏成列成行。上帝树立人间代理人,建立起周家新邦。这先王王季,发乎内心友爱兄长,周家善美更深厚,上天开始赐予光芒;周家永远获福禄,越发广泛地统治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

王季:文王之父,太王第三子。

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貊(mò):勉。 克:能。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类:善。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顺:民众顺从。比:择善而从。

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祉(zhǐ):福禄。孙子:子孙。

【大意】上天考量了王季的内心,勉励他的德行,他的德行因而愈发明亮:德行明亮又善美,堪做君主,堪为王。王季做周家大邦君,民众顺从是选择他的善良。这选择延续到周文王,德行圆满无欠缺,接受上天降大福,惠及子孙永安享。

[上举《诗经》片段的第四章之始“维此王季”的“王季”,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西汉流行的诗经文本作“文王”。如此,这一章所表现的德行就是文王之德。不过,据今天人们能读到的《毛诗》本(今天各种流行的《诗经》文本,都属于《毛诗》本),从上下文看,作“王季”似更合理。诗篇这样写显示的是“积德”观念。]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7)

要注意的是诗篇在讲过“太王荒之”之后,直接跳到文王。忽略王季这一代,是因为在周人的观念中王季属过渡人物。然而,颂歌可以不讲王季,但《大雅》篇章作为祭祖歌唱的一部分,其作用在述说祖先创业的历史过程。这样王季的事迹就不能忽略了。这对我们了解“雅”和“颂”的分别,是有帮助的。

《周颂》中的“颂”是献神的乐章,如前所说,周人并不平均对先公先王使用颂歌。然而“雅”,特别是“大雅”,则是在祭祀中向参与祭祀的后代子孙讲述历史的。既如此,也就不能忽略王季这位过渡人物。而且,诗篇“比于文王”的句子交代得很清楚,王季之德,实即文王之德。另外,在《诗经》中,这也是最早表现人物内心德性的诗章,很值得注意。

本文节选自《诗经应该这样读》

中华书局2019年出版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8)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9)

栏目主持人 李山教授

●●●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0)

责编 廖玥

名师讲解古文观止19(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1)

美编 李锦若

投稿信箱taoliguoxuetang@163.com

收听李山《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大本科课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