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样才能算受过正规教育(义务有必要理想须自愿)

什么样才能算受过正规教育(义务有必要理想须自愿)  但先秦之后儒学并没有一直保持着自主自愿的原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逐渐由私学转变为官学,一般人要想出仕做官,必要先学习儒家经典。这样做以后,看似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影响也变大了。但与此同时,儒学也被统治者们逐渐地篡改和扭曲了。而儒学一旦成为官学,也使它的功利性和强制性在不断增强(一个普通平民想做官,必要经过儒学教育,参加科举考试)。这实际上也导致后来的中国教育陷入重文理轻视技术的境地。但是今天的教育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曾经的儒学受到了严厉的打压,而当下,国学经典进校园又正在进行着。但我思考的是,要使儒学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就需要我们要能够明确义务教育与儒学的边界。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有必要引导学生们认知到儒学可以成为义务教育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教育行政人员也需要在认知学校教育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限定它,不可使之无限制地扩大以侵占本可以让孩子自主、自愿学习的领域。

什么样才能算受过正规教育(义务有必要理想须自愿)(1)

有一段时间,在微信群里和许多网友们一起探讨理想教育的话题。我提出一个疑问:理想化的教育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有可能存在吗?后来百度搜索了“义务教育”四个字。上面显示,义务教育一开始也叫强制教育。是适应工业化社会需要的一种方式、手段。可见“义务教育”一开始也并非想要实施一种理想教育。它的目的性,工具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想到真正理想化的教育也应当符合游戏的四要素之一——自愿性。即老师和学生是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来共同完成这个教育过程的。如果过程中,有一方并不是自愿的,那便失去了理想化教育的可能性。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就决定了它并不是一种理想教育。它是国家为自身管理的需要,所实行的一种必要的社会化举措。换句话讲,我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里的教育。它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一种必要教育,同时对于接受教育的个体来讲,也是一种有限的教育。它不是一个受教育的个体接受教育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教育的重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一个受教育的个体把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当成教育的全部或重点时,这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危险。

什么样才能算受过正规教育(义务有必要理想须自愿)(2)

  从社会层面来看,国家也在对学校教育课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比如增设许多新的课程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也不断调整着具体的课程内容,如新教材的编订,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具体到一所学校来讲,学校会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开设社团活动,开展一系列的主题、专题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但这些调整和完善都不足以改变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学校教育自始至终都不能成为一个受教育者的主体教育。 那么受教育者的主体教育应当是什么样的呢?它应当是一个人的自主的学习。今天我们都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教育理念的落实的基础应当是一个受教育主体的自主学习被激发了。反过来,如果把学校教育当成教育的全部或重点,那在教育理念上就已经陷入了误区。

  先秦时期的儒学实际上符合了自主、自愿的特征,儒学在孔子创立之初便是以一种私学身份存在的。那时候,一般平民的孩子在十五岁前,都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乡学,但过了十五岁后,只有贵族子女可以进一步接受教育。平民子弟都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孔子创立私学后,平民弟子如果还想继续学习,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拜孔子为师以继续学习。这时候的儒学可以说是官学之外的一种补充。但是这些学生一旦跟随孔子学习之后,他们又发现,相对于注重技能传授的官学,儒学才是可以贯穿于整个精神生命主体的教育。所以,孔子创办私学有了影响力后,一些贵族也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了过来学习了。

什么样才能算受过正规教育(义务有必要理想须自愿)(3)

  但先秦之后儒学并没有一直保持着自主自愿的原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逐渐由私学转变为官学,一般人要想出仕做官,必要先学习儒家经典。这样做以后,看似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影响也变大了。但与此同时,儒学也被统治者们逐渐地篡改和扭曲了。而儒学一旦成为官学,也使它的功利性和强制性在不断增强(一个普通平民想做官,必要经过儒学教育,参加科举考试)。这实际上也导致后来的中国教育陷入重文理轻视技术的境地。

但是今天的教育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曾经的儒学受到了严厉的打压,而当下,国学经典进校园又正在进行着。但我思考的是,要使儒学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就需要我们要能够明确义务教育与儒学的边界。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有必要引导学生们认知到儒学可以成为义务教育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教育行政人员也需要在认知学校教育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限定它,不可使之无限制地扩大以侵占本可以让孩子自主、自愿学习的领域。

猜您喜欢: